《十八岁出门远行》: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先锋作家余华的成名作,它打破了以往文学写实的风格,广泛吸取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大胆的创新。
小说讲述了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我,遇见了一系列困难和考验,经历了被背叛,被抛弃,后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旅馆”。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幸福,一半争取半随缘;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
当流年盛事终成过往,暮然回首一笑置之。
十八岁的我怀着对未知的好奇和憧憬走向了社会,我在路上遇见了许多人,可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是否有旅店。
在我第一次想要搭车时,司机开着车看也没看我一闪而过,第二次遇见了一辆满载水果的车,司机正在修车,因为收下了我的烟,他非常慷慨的让我上了车,在车上我和他热情地聊天,我以为我们已经是挚友了。
一段时间之后,车又抛锚了,司机下去修车,但是没有什么结果,而后坡上有五个骑自行车的人下来,他们把我暴打一顿 ,抢走了车上的苹果。
不久,又有很多开着不同车的人,他们像强盗一样,对车洗劫一空后扬长而去,之前接纳我的司机嘲笑我并且抢走了我的红书包,里面有我所有的家当。
最后,我在车的残骸里想起了父亲塞给我一个红书包,就赶着我让我出门了。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初读这篇小说有点云里雾里,能看懂内容,却读不出来它的主旨。
第二遍结合事件和象征意义看懂了这篇小说,小说选取了一个十八岁的男孩初次出门远行的遭遇,写了成长中的挫折与收获。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人生是复杂而曲折的,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遭遇到无法避免的种种背叛、艰难和挫折。
这部作品展示了青年成长阶段在迈向成人世界时的种种遭遇:理想与现实、抗争与无奈、残酷与温暖、失去与收获等。
旅程
往往生活和时间不会给我们准备的时间,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推着我们往前走,我们没有任何征兆的走上了单向旅途,发现和自己想要的完全不一样,但是却不能停下来,只好在旅程中边走边成长。
十八岁的“我”开始了旅程,十八岁的青春开始被放逐在一个巨大的社会环境里,等待着“我的青春”的将会是什么?
父亲没有对我多说几句话,只是在很温暖的一天,为我整理好行囊,告诉我到了十八岁,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
这不是和大多数人的经历一样,父母不会给我们很多实用的知识和经验,但是他们给我们希望和憧憬,让我们独自去生活和闯荡,和人相处,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方法。
在一次次失望之后重新审视自己和这个世界,振作起来继续努力,最后接受了大多数,被社会磨平棱角,平平淡淡的生活着。
司机和强盗
在成长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也许我们认定了他是人生挚友,但这个人给我们狠狠地上了一课还要在离开时嘲笑我们太过天真,就像生活一样,一遍又一遍给人希望又让人失望,但我们只能选择咬咬牙,继续努力生活。
最开始我们都是满怀期待和希望的,就像文中的主人公,面对一切都如此的放松,试图用之前的经验去解决遇到的迷惑和困顿,甚至于“我”的小聪明让一支烟换取了免费搭车的喜悦,“我”有点沾沾自喜,出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可后来变了,汽车抛锚了,收留我的司机也不再和善,我试图维持住自己的世界观和善意,守护着司机的苹果,可是遭到一顿毒打 。就像刚刚进入社会,我们想着闯出一番天地,在遇见不平时总是拔刀相助,我们想要改变别人,可是生活没有固定的剧本,我们无法改变除过自己的一切,一腔热血和孤勇逐渐被消耗殆尽。
我”在十八岁时怀着热情和梦想第一次出门远行,现实世界却给“我”当头一棒。
这是成长中最初的背叛和不解,这些“强盗”象征着现实的残酷和理想的破灭,而我的抗争最终换来了无奈的低头。
旅店
寻找旅店从某种意义上象征着青年对人生支柱和寄托的渴望和寻求,在枯燥无味的生活中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旅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一程,“我”要在这个旅途中不断地寻找和尝试新的落脚点。
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对世界的认识和感悟,我到处寻求“旅店”,没想到最初我就遇见了它,只是太渴望远方,没有认出它。
就像我们的生活,寻找努力了很多年,最后发现想要的原来是一年四季一人三餐春夏秋冬的平平淡淡,原来平凡才是生活本味。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