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知道“岂止于米, 相期以茶”是什么意思吗?

  答:“相期以茶”是文言祝寿惯用语。

  “米寿”指八十八岁,“茶寿”指一百零八岁。为什么把八十八岁寿辰称为“米寿”,把一百零八岁寿辰称为“茶寿”呢?

  “米”字形体,如同竖写的“八十八”三个字相连。“茶”的字形,像“米”字之上加草字头,而草字头与数字“廿(读音‘念’)”相似。“米”字(八十八)加上“廿”,就是一百零八。妙在挠直为曲,委婉传意;另辟蹊径,不落俗套。

  “米寿”“茶寿”之类称谓,表达出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的祝福和期望。1983年,冯友兰和金岳霖——两位哲学大家皆八十八岁。冯友兰撰寿联送金岳霖,上联云:“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北师大吴师敬教授在岳母八十八岁大寿时,撰贺寿联:“今朝贺米,指日恭茶。”

  我国传统,称六十岁为“花甲”,称七十岁为“古稀”,称八九十岁为“耄耋(读音‘茂蝶’)”,称一百岁为“期颐(读音‘机移’)”等。

  除上文所谈“米寿”、“茶寿”之外,还有“喜寿”“伞寿”“半寿”“卒寿”“白寿”“皇寿”等寿称。

  七十七岁可称“喜寿”,因“喜”字草书形体与竖写“七十七”类似;

  八十岁可称“伞寿”,因“伞”字别体简写为“仐”,可分解为“八十”二字;

  八十一岁可称“半寿”,因“半”字可分解成“八十一”三字;

  九十岁可称“卒寿”,因“卒” 字别体简写为“卆”,分解为“九十”二字;

  九十九岁可称“白寿”,因“白”字是“百”字减“一”,恰为九十九;

  一百一十一岁称为“皇寿”,因“皇”字可分解为“白十二”三字,“白”是“百”减“一”为九十九,再加上十二,为一百一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