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老人:为了孙子的幸福,儿子逼我腾房子,我的房子我做主
说起来,刘阿姨这些年也过得不轻松。当时,她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儿,丈夫和公婆都不太高兴。所以在婆家,她是没有地位的。每天一睁眼,除了去外地干活,就是在家干活。一旦有空,公婆婆婆就会找各种麻烦。甚至有时候,婆婆也会明里暗里怂恿丈夫对自己动手。还说女人就是打倒的媳妇揉倒的面,不收拾不听话。刘阿姨生性善良懦弱,所以成天的也就免不了受一些小气。幸运的是,三年后,她终于生下了二胎,她顿时觉得自己的腰可以直了。此后,当公公婆婆再次指责她时,她也敢试探性地回答。丈夫再打她,她也敢反抗。至于儿子,一家人还真不知道怎么疼他了。从小爷爷奶奶就没说过一句难听的话,刘阿姨和老公也把他当成宝贝。从小到大,姐弟俩打架,挨打的一定是小梅姐姐。小梅很委屈,一开始哭着跟妈妈诉苦,后来发现也没用,也就习惯了。家里只要有一口好吃的,定是儿子的。就算这顿饭儿子吃不完,下一顿也得留着吃,也不舍得让女儿尝尝。女儿总埋怨父母太偏心,刘阿姨却总说,以后我们老人家就靠你弟弟照顾了,你是个外人,早晚要嫁的。
女儿十八岁那年,刘阿姨托人介绍了一个比她大十岁的邻村男孩大朱。女儿不以为然,说年纪大的太多了,自己看起来和爸爸差不多大。可刘阿姨却劝女儿,说男人大了会疼人,年龄不重要,事实是他对你好。女儿听了就哭了,说你不过是贪了别人送的两千块钱罢了。这不等于把我卖给别人吗?刘阿姨叹了口气,说我们家没办法挣钱,你弟弟也不小了,不如提前存点钱给他,那是你自己的弟弟。女儿眼里含着泪,恨恨地问妈妈,我不是你的亲生女儿吗?好在女婿不能只因为家境贫寒就娶媳妇,但人品还不错,父母也很和蔼。两年后,小梅生下了一对双胞胎,一家人高兴得合不拢嘴。因为被宠坏了,刘阿姨的儿子贪心、懒惰、自私。他都二十岁了,没人愿意给他介绍老婆。实在没办法,只好和老伴商量,为了长治久安,我去镇上租了一间小房子,学着卖早餐。也许是因为他们的早餐便宜实惠,又或者他们只是选了个好位置。反正刘阿姨的早餐店开业以来,一天比一天好。后来,他们的小店开始在中午和晚上卖饺子了。让小店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刘阿姨夫妇每天起早贪黑,每天看着口袋里的钱,似乎并不觉得太累。有了这家简陋的小店,仅仅四年后,刘阿姨就给儿子在镇上买了一套70平米的小楼。那时候,镇上买得起房子的家庭并不多。所以虽然当时刘阿姨买了房子,也借了一点钱。但是宽敞明亮的房子还是引来了村里一些人羡慕的目光。搬进家两个月后,村里的媒婆上门打听,说自家的侄女身材好,长得好看,脾气也好,在镇上的锁厂上班,和刘阿姨的儿子很配。这真是一件喜事。刘阿姨一听,连忙催促两个孩子见面。还别说,那姑娘长得还真是好看。虽然也是农村人,但她为人大方,不怯场。这一次,不仅让儿子一见倾心,刘阿姨对这个未来儿媳也是赞不绝口。仅仅过了半年,刘阿姨就操办了,把新儿媳带回了家。几个月后,儿媳妇怀孕了,于是她不再上班,专心在家带娃。反正她之前的工作也是临时的。再说了,他们家虽然卖早点辛苦,但还是不缺儿媳妇的工资。我儿子从未有过正式工作。反正他睡够了,天天开心,就去店里帮忙一段时间。整天都在闲逛,也不好好干。孙子出生后,刘阿姨不愿意在月子期间请假伺候儿媳,而是让亲家母帮她一个月。孙子三岁的时候,因为房东把刘阿姨的店面租金涨得太高,刘阿姨很生气。刘阿姨说,这里没有落脚的地方,只有落脚的地方。我有手艺,但又怕搬地方。不过说也奇怪,自从刘阿姨在外地重新开了一家小店之后,生意却一天比一天差,从早到晚的顾客也不多。没过多久,刘阿姨和丈夫商量了一下,只好又把店关了。这时,村里正好有个包工头,承包到城里的工地干活。刘阿姨和丈夫去工地干脆当小工,反正也不需要什么技能。
后来工地人手不够,刘阿姨就劝儿子也一起去,说一家三口在一起,互相照顾。可儿子转过头说我不想做了。做小工又脏又累,说起来都不好意思。刘阿姨说,你整天呆在家里岂不是更丢人。赚到真金白银,靠的是自己的实力,也没什么丢人的。可儿子坚决不干,不管父母怎么劝。但是当他手头没有钱的时候,儿子还是会向父母要,就算心安理得。儿媳在家带孩子好几年了,早就习惯了清闲。反正家里没钱花,让老公去问婆婆要,刘阿姨也不忍心不给。就这样,刘阿姨老两口每天打工养活儿子一家三口。儿子不工作也就算了,他可是刘阿姨的心肝宝贝。可儿媳妇整天呆在家里,刘阿姨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婆媳动不动互相甩脸色,终日争执不休。后来,刘阿姨生气了,索性跑到郊外,买了一个破旧的小院,收拾干净就住进去了。有了这些,她就不用每天回去看儿媳妇那张难看的脸了。55岁了,大概是多年打拼的缘故,刘阿姨腰痛反正也不好,只能在家买菜做饭,当然不能兼职。60岁的刘阿姨丈夫可能整天工作太累了。他骑自行车时撞到路边,脊柱骨折,倒在床上。从此,刘大爷只能在床上吃喝撒撒,床前不能丢下任何人。刘阿姨的腰不是很好,整天还要照顾老伴,心里的郁闷可想而知。她让儿子帮忙好多次了,可儿子不是今天忙,就是明天忙,反正十次打一次就够了。好在女儿孝顺,时不时过来帮忙照顾老父亲,好让刘姨休息。于是两年后,刘大爷醒不过来后,刘大妈才松了口气。亲友前去吊唁,刘阿姨流不出一滴眼泪。人人都在背后说她心狠手辣,这两年她是怎么熬过来的,只有刘阿姨自己知道。
老伴走后,刘阿姨觉得一个人很寂寞。有时女儿会来接她住几天,然后她就回来了。她觉得一直住在女儿家很丢人,要是能住儿子家就好了。在她的认知里,她还是和以前一样。她一直认为,养儿育女是为了防老。然而,她的儿子根本不想来找她。有时刘阿姨着急,就去儿子家买东西。除了儿子跟他打招呼,儿媳妇总是冷冰冰地不露笑容,孙子也不理她。刘阿姨心里难受极了,良久,才不去了。她还是半夜睡不着觉,发愁自己老了怎么办。前年,刘阿姨住的村子进行了统筹,她破旧的小院居然换来了80平米的房子和20万的补助。听说两年后可以搬新房。对于刘阿姨来说,这真是莫大的快乐。辛苦了一辈子,没想到老了还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楼。儿子知道后,上门劝说刘姨说:“你看你孙子都快三十了,还谈不上儿媳妇。”村里那些同龄的孩子都已经抱娃了。刘阿姨没说话,因为她知道儿子要跟她说话。果然,儿子一说话就求刘阿姨,说你年纪大了,一个人住不放心。你不如住在我们家,这样你孙子就可以住进新房子了。这样一来,我们要是有房子,那些小丫头就会一个个跑来求我们了。这些年,刘阿姨夫妇辛辛苦苦把儿子养大,让他吃喝玩乐。老两口拼命打工挣钱养家三口。可儿子,不但心甘情愿地啃老,还在父亲瘫痪在床的时候,不管是求还是伺候,都让刘大妈夫妇心痛不已。这次好不容易有了新房子住,没想到儿子又来打主意了。想到这里,刘阿姨对儿子说,我已经把半辈子都奉献给了你和你的小家庭。如何处理您的儿子取决于您。儿子见妈妈的语气很坚决,只好愤愤地回去了。
几天后,儿子提着一大袋水果,带着妻儿来到了刘阿姨家。儿媳妇一见面,就热情地喊娘,说要来看你。孙子平时不理他奶奶,这次见面,他就远远地喊奶奶了。刚坐下没多久,儿媳妇就试探着开口道,妈,你看你孙子年纪也不小了,我们又没钱给他买房子说儿媳妇。要不,我们一起努力,看看能不能先给他付定金,剩下的慢慢还。刘阿姨早就猜到儿媳妇的意思了,索性拒绝,说,我的那点钱是留着养老用的,你别胡乱决定了。孙子一听张嘴说,奶奶,你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不然钱就放在我这里,让你帮忙照顾。我保证不花钱,所以我会帮你一个忙。刘阿姨一听就笑了,说你不用担心,我还没那么老呢。你先去别处筹钱。孙子气得不说话了,儿媳妇也狠狠地瞪了刘阿姨一眼。临走时,儿媳妇使劲摔门,巨响把刘阿姨吓了一跳。大约十天后,有人敲响了刘阿姨家的门。原来的是刘阿姨的小叔子。小叔子也没理她,直奔主题,说你可以买房,20万。这可不是小数目,足够你孙子结婚了。刘阿姨一言不发地坐在那儿,小叔子继续苦口婆心地劝说,说你年纪大了,跟孙子争什么劲呢。咱们辛辛苦苦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儿孙能过上好日子嘛。总不能一个人住大房子,吃红酒喝热菜,不管你这个找不上老婆的孙子。
再说了,年纪大了,还是要让儿子儿媳照顾,早晚要跟他们一起住。所以你现在还不如把房子和钱整整齐齐地给孙子,免得你的子孙以后恨你不养你。刘阿姨冷冷一笑,说我早就看透了。我现在还能动。那么等我老了,我就不能指指点点了。所以我决定,我是我家的主人,任何人都不能做主。看嫂子说话这么硬气,小叔子也没了主意,只好气哼哼的摔门而去。。第二天,刘阿姨就去了女儿家,跟她说了心里话。第三天,刘阿姨打电话给儿子家和女儿家,开了家庭会议。刘阿姨说,我把儿子养大了,不能再操心孙子了。所以这房子我一个人住,钱我自己存着。这样,以后有什么疾病或灾难,我就不用再向你伸出援手了。我百年后,养老加医疗的二十万块钱不花,那就二加一得五,兄弟姐妹们分钱。房子也是如此。如果你们都孝顺,百年后,我卖掉房子,分钱。如果哪个孩子不孝顺,我会提前写好遗嘱,让他无分屋无分文。女儿连忙表示,这房子和钱我不要,只要弟弟孝顺我妈,以后这些都是你的了。之后,不知道是儿子儿媳凭良心发现了,还是觊觎刘大妈的财产。不管怎么说,他们每周都会去看她两三次,有时还会给她买些蔬菜和水果。心情好了,刘阿姨的睡眠也越来越好了,整天开开心心去公园溜达。今年年初,听说孙子要结婚了。刘阿姨去了儿子家,告诉他们新房的钥匙我已经拿到了,你们赶紧装修一下,给孙子当婚房。儿子和儿媳妇当时都惊呆了,心想这娘亲怎么了,怎么突然变性了。刘阿姨呵呵一笑,说我一个老太婆,住这么大的房子干嘛。我之前说的只是吓唬你。既然你这么孝顺,不如提前给吧。刘阿姨还告诉他们,房子可以给孙子,但钱要自己留着,以备将来养老之用。儿子儿媳妇一听,都说能拿到房子都是惊喜,钱更不用说了。一时间,儿媳妇的眼眶湿润了。毕竟她现在马上就要娶媳妇了,提前给儿媳妇打个比方。后来,不管儿子儿媳怎么诚恳地邀请她,刘阿姨也没有去儿子家供养。而是回到老家,把村里的老房子收拾好,住进去了。之后,刘阿姨每天吃饱了,就拎着个小马扎,到村口的大柳树下凑热闹。说说谁的儿子该结婚,谁的女儿二十多岁还没有找到婆家,过着安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