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知识储备:学一学古人如何在诗词中称呼年轻人
根据世卫组织确定的年龄分段,青年的年龄被定义为十五岁到四十四岁。在中国的古语,特别是诗词中,对岁月有着细腻的描述和定义。在此,我们整理了部分关于青年年岁的古语和诗词送给大家,祝大家节日快乐!
豆 蔻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出自唐代诗人社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大意是说,体态轻盈美丽的十三四岁的少女,看起来就像是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那般美好。诗中“十三余”明白无误地指出“豆蔻”是特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自此以后人们便常以“豆蔻年华”来形容这个年龄段的少女了。
《赠别二首·其一》
唐 ·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当然,也可能是一种药物。实际使用时,请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
舞勺之年
舞勺之年指男子十三岁至十五岁。出自《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周朝规定,十岁时,男孩要离开家,住到小学的宿舍里,跟老师继续学习识字、算术以及早晚洒扫、进退等诸多礼仪;十三岁时,开始学习乐器、练习乐舞中的“勺舞”,诵读诗歌。勺舞是古代宫廷雅乐舞蹈之一,因是歌颂帝王以文德治理天下,故称作文舞,一般用于宫廷典礼与郊庙祭祀。
《经庐岳回望江州想洛川有作》(节)
唐 · 刘允济
佐历符贤运,人期茂天爵。
礼乐富垂髫,诗书成舞勺。
请记得不是争当大厨哟~
及 笄(jí jī)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十五岁以后,就要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遣兴》
清 · 袁枚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不要念成“积极”哟~
志学之年
志学之年指男子十五岁。孔子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是我十五岁,就立志要好好学习,不再天天玩游戏了!现在的小朋友们立志学习的年龄还可以往前好好提一提,毕竟现在的学习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
十五岁还可以称为束发之年。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代称。
《责子》
魏晋 · 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小问题:这首诗里藏着陶渊明五个儿子的名字,你能看出来吗?是不是感觉少了一个?
舞象之年
舞象之年指男子十五至二十岁。之前说了,十三岁到十五岁的男孩练习《勺》舞,所以是“舞勺之年”。十五岁进入大学,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以礼乐、射箭和驾车为主。乐舞中,又以“象舞”的练习为主,这个可不是学大象跳舞,而是高雅艺术的一种。它的内容和“文舞”相对,为歌颂统治者武功,舞时手执斧盾等兵器;而功能和“文舞”相同,用于郊庙祭祀及朝贺、宴享等大典。
《次韵杨立之赠京》
宋代 · 苏颂
小子方承学,初心未见功。
雕虫徒好赋,舞象僅成童。
率尔多惭路,师哉远慕雄。
颛侗如可教,丈席冀趋风。
舞狮子的少年,又该是多少岁?
二 八
二八指女子十六岁。古代人喜欢使用“乘”的计算方式表达一个数,显得很有文艺气质,大概是(会)因(背)为(乘)说(法)话(口)都(决)很(表)委(的)婉(人)吧(少)。
《赋得河中之水曲》(节)
宋代 · 董嗣杲
提篮采桑西城妇,容发蓬勃霜色欺。
传是长安估安女,二八嫁与东邻儿。
十六岁以前,我一直以为二八是二十八岁,或者是一种自行车型号~
碧玉年华
女子十六岁,称碧玉年华。出自唐代李群玉《醉后赠冯姬》诗:“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古代人除了喜欢让人做乘法,还喜欢让人猜字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个八字,隐二八十六之意。
醉后赠冯姬
唐代 · 李群玉
黄昏歌舞促琼筵,银烛台西见小莲。
二寸横波回慢水,一双纤手语香弦。
桂形浅拂梁家黛,瓜字初分碧玉年。
愿托襄王云雨梦,阳台今夜降神仙。
结果还是让人做乘法……
弱 冠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称弱冠。其中,“弱”表示年少的意思。古代汉族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到宗庙中进行“加冠”的仪式,称为冠礼。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加冠三次,分别代表从这时候起,这位青年就拥有了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表示对冠者光明前程的期望的“表字”,祝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贤士。
《拟行路难十八首·十八》
南北朝 · 鲍照
诸君莫叹贫,富贵不由人。
丈夫四十强而仕,余当二十弱冠辰。
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
对酒叙长篇,穷途运命委皇天。
但愿樽中酒酝满,莫惜床头百个钱。
直得优游卒一岁,何劳辛苦事百年。
古代人说的“字如其人”就是说的表字能和人的品性符合。
桃李年华
桃李年华是借指女子二十岁,意思是这个时期的女子正像桃李盛开的时候一样艳丽动人。大概从《诗经》时代开始,人们就喜欢用花来代指女孩子,《桃夭》一篇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了。
《虞姬怨》(节)
唐代 · 冯待征
妾本江南采莲女,君是江东学剑人。逢君游侠英雄日,
值妾年华桃李春。年华灼灼艳桃李,结发簪花配君子。
现在流行歌曲唱“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还是一个调调,但不如古人文雅。
花信年华
花信年华指女子二十四岁。花信:开花时期,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金缕曲·次女绣孙》(节)
清代 · 俞樾
花信匆匆度。算春来、瞢腾一醉,绿阴如许!
万紫千红飘零尽,凭仗东风送去。
花开放的时间很短暂,女孩子一生中漂亮的年月也只占到较少,但一身才学却是可以百世流芳的,男孩子也是一样。
始 室
始室指男子三十岁。出自《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古代人认为男子三十岁正当壮年,应该有家室了。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节)
魏晋 · 陶渊明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其实家室也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到了三十岁,父母年龄大了,孩子也应该出世了,在这个时候男孩子就要负担起很多责任了,他必须从无忧无虑的男孩变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了,再也不能浪啦。
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指男子三十岁。《论语》有言,“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较为普遍的解释是说人十五岁立志好好学习,然后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而南怀瑾先生的解释不同,他说,孔子是认为自己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然后经过十五年经验的丰富以及人生的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立就是不动,做人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觉得自己的人生非走这个路子不可。个人认为,南先生的解释更为有理有趣。
《学厅桃符》
宋代 · 方蒙仲
而立之年不啻过,十分减尽少年豪。
吃它官饭如何稳,着了朝衫说甚高。
勤向溪山供日课,剩栽花木足年劳。
客来不周嗟无肉,菜本新添数百窠。
“而立之年”立下的志向可能还立的不是那么稳,摇摇晃晃的。如果遇到点挫折还会怀疑自己,甚至觉得自己就这么咸鱼下去算了,所以后来还有“四十不惑”,再历经十年的修炼,到四十岁才能真正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当成信仰一样坚定地去贯彻它。
往期好文推荐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一口气把藏在《清平乐》诗文中的高级梗都读懂
世界读书日|这些书我已经放进了购物车,你呢?
这部剧里藏着中国人最高级的审美
这些风景我们都看不到了,就再多回味一次吧!
湖北简史
这份东西,够你和孩子玩一个月
十大“考神”,转发就当拜过了!
特别推荐
《博物馆里的中国故事》系列
已经登陆「喜马拉雅app」
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刻收听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吧~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