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集体认同的救助者,是生与死的过渡性标准,连通众人伦理情感
在灾难来临时,人类社会不免会受难,而受难就必定会有救助者,在电影的艺术性加工下。
生与死的冲突也构成了灾难电影中的戏剧张力,能否得到成功的救助便是生与死最重要的中间过渡性标准。
在灾难电影中援助他人的人物被称为救助者,西方灾难电影里表现的救助者主要传达个人英雄主义,而中国内地灾难电影里众多救助者的出现体现的是集体的力量。
影片通过设定人物具体的职业、真实展现中国式救援的快速高效、表现能连通观众的伦理情感来塑造寻求集体认同的救助者。
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英雄都随处可见,中国内地灾难电影中也有作为救助者的英雄出现,他们和好莱坞灾难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
中国内地灾难电影里具体描写的军警英雄、奋斗在海陆空的职业人、医护人员、领导者和外卖员等等人物通常代表的是集体主义。
虽然主要是对个体进行的表达,但这种表达是基于对集体表达的一种引入和融合。
影片塑造的这些拥有不同职业且一直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救助者,歌颂了真善美,给观众传递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思想。
01信仰永不枯竭的军警英雄
军警英雄是为了旁人而忘记自己的人,关心别人超过关心自己,他们像有种永不枯竭的力量,坚定的信仰体系支撑着他们前进,肩负着救助的使命使他们极具责任感,极具牺牲精神。
中国内地灾难电影则表现对守护着每一处的军警英雄的赞扬,从而形成一种主旋律叙事。
在灾难发生时都会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如我们熟悉的解放军救援队,在抗震抗洪、保证人民人身财产安全时都毫不犹豫,奋力救援。
“三惊”系列中《惊涛骇浪》里的张子明、张成文和周尚武等作为救援队中的一员,一同抗洪救灾,是前线“最可爱”的人,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惊天动地》中军人唐新生带领的抗震救灾的救援队出现在灾区时,受灾老百姓激动地流下泪水,充分表现了解放军就是人民坚强的后盾,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
以及《流浪地球》中身穿黑色军用外骨骼类防护服的王磊等人组成的带有军人属性的CN171-11救援队,呈现出在具有重工业质感的“流浪美学”背景下,救援部队也越来越符合未来高科技化的现实实际。
公安警察作为中国警察的一种,保护着国家和公民的安全。
《风雪狼道》中的新疆公安清山队都有骑马的本领,影片用清山队骑马追逐淘金客来塑造更符合实际、更生动的新疆公安清山队形象。
同时他们也不顾自身,竭力地在保护着不珍惜自己生命的淘金客;以及《冰雪11天》中的公安民警严格管控住了滞留在火车站的人流,保证了旅客的安全。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消防员的主要职责是消灭火灾,但在地震、山体滑坡等特大灾难中,也会有他们的身影。
在没有任何犹豫的情况下,于危险之中逆人流而行,在关键时刻可以为人赴汤蹈火。
他们也害怕死亡,但职责所在使他们勇敢面对灾难,因此他们是伟大的、无私的,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中国内地灾难电影大都是通过演绎人物对抗火灾来表现消防员的职业性。
如《紧急迫降》中消防员凭着多喷一米就多一点生存希望的念头,争分夺秒地在跑道上喷防火泡沫,为飞机的紧急迫降做好安全准备。
《逃出生天》中的消防特勤队大队长大军,《救火英雄》中的何永森、游邦潮、海洋等消防员,以及《烈火英雄》中江立伟、马卫国、徐小斌等消防员。
因为他们尽职尽责和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甚至有的还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后才换来大火的扑灭和众人的安全脱险。
02奋斗在海陆空的职业人
交通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致力于海上搜救工作,是一个很少被人熟知的职业,影片《紧急救援》则通过高谦、方宇凌和赵呈等人向观众介绍了交通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职业的危险性和他们不顾自身安全救助别人的精神。
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灾难电影中的救助者也会出现这一现象,会拥有主角光环,会被重点表现人物勇敢、神圣的一面,而忽略掉很多现实层面的东西。
《紧急救援》表现的交通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在大自然面前虽然也十分渺小,但他们没有放弃的想法,这种精神让人感动。
而从另一方面看,影片有过分强调牺牲的概念,忽略了特勤队在现实中应具有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峰爆》里面介绍了修隧道架桥的铁路工程人员,在体现中国基建硬实力的同时,也表现了他们于和平年代发生的事故里所做的应急救援行动。
铁路工程人员的前身是铁道兵,影片中洪赟兵和洪翼舟父子俩代表着两代铁路人,不管他们是否会产生专业观念上的碰撞。
在遇到危险时他们都不会害怕流血受伤甚至是牺牲,在面对两难的选择也会为了人民义无反顾,显示了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性关怀和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
民航作为我们乘坐较多的空中交通工具,在中国具有十分高的安全保障性。
中国内地灾难电影在对民航机组人员的描写中,表现了机组人员在看似平凡的岗位做着不平凡的事。
《紧急迫降》中的李嘉棠机长和丘叶华等乘务员,《中国机长》中的刘长健机长和毕男等乘务员,都可代表中国民航机组人员这个大集体。
机长在关键时刻临危不乱,带领整个飞机上的人死里逃生,乘务员在自身也处于危险状况的时候也不慌乱地安慰着乘客,使乘客镇静。
在中国内地电影工业正快速发展的当下,灾难电影也开始对如航天员这类需要较多装备和高科技化道具来塑造的人物进行呈现。
如时间设定在未来的《流浪地球》,影片在最后推向木星的火焰所需的燃料不够时,空间站中的宇航员刘培强以“董存瑞炸碉堡”的精神牺牲了自己。
亲自带着空间站所剩的燃料用于助力火焰飞到木星,顺利阻止了地球和木星相撞的惨况。
航天员刘培强作为救助者在未来型灾难面前即使拥有脆弱感,但也磨灭不了他顽强不屈的精神。
03以救人为己任的医护人员
医者仁心,影片中医护人员的伟大并不仅在于他的智力,而是他愿意牺牲一切来为人服务的意志。
如《中国医生》不仅以现代化的大型抢救工作来展现医生精湛的技术和让人敬佩的医德,也表现了不幸身患渐冻症还在坚持照顾他人的张院长等人物。
医护个体的职责意义似乎都在于照顾他人,有把他人置于自己之前的倾向,作为医院里的一个团队,会关心整个团队的基本需求。
同样医护人员也害怕失去他照顾的那个人,如在《中国医生》一开始,因为疫情造成的大量死亡使整个医院都产生慌张焦急的氛围。
医护人员本领强,有出于本能的救助反应,以助人为己任,在灾难下不管别人感到多么绝望或不断地在逃避。
他们也总是在救助陌生人、爱人、亲人、朋友、自己甚至是世界,有一种一个都不能落下的救助思想。
如《极地营救》中的项莉医生为了医治患有心脏病而且病情不容乐观的书记,不远千里去寻找书记且保证了他的安全。
在途中她遭遇泥石流、雪崩等一系列天灾,生理承受到了极限,同时项莉的未婚夫在婚前执行飞行任务时失事去世也给她造成了心理上的创伤。
她心理上也需要救助,但即使这样,项莉医生也始终坚守着医生的职责。
《太平轮下》中作为医生的严泽坤,救助了被蛇咬伤的周蕴芬,两人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影片介绍严泽坤和日本恋人志村雅子的关系。
在太平轮沉没后,出于医生的一种救助本能和职业道德性,严泽坤也奋不顾身地帮忙救助了挣扎于水中的人。
除呈现现代医学,中国内地灾难电影还有对古代中医的描写。
影片《大明劫》中看似落魄的江湖游医吴又可,在江湖上行医时总会拿着一根棍子,上面挂着写着“医”字的布,符合明末人物游荡的实况。
而吴又可就是现实中撰写《瘟疫论》的传染病学家,影片中给将士治病便是他现实中第一次大批量的治愈传染病。
给将士治病时,吴又可和老师的药方不同,老师崇尚一代代传下来的《伤寒论》药方,吴又可尊重老师,没有说服他,最后老中医的药方并没有治愈将士们,他也由于感染瘟疫和心生愧疚而自杀死去。
吴又可虽清高但有始终坚持自己原则的精神,是一个具有科学精神、批判精神的人,他后来遏止了更多的传染,但感染的人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救治。
最终孙传庭私下传令将所有得瘟疫的病患全部围起来烧死,吴又可气愤地留下一封信便离去,隐居写下《瘟疫论》。
04富有责任感的领导者
中国内地灾难电影里的领导者极其富有责任感,具有正能量,弘扬了一种积极的人道主义精神。
如在《超强台风》中,以市长为主的市政府领导坚持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着想,勇敢地、竭尽全力地保护着每一个人。
与好莱坞的救助英雄不同的是,该片中的市长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老百姓的生命,即使是小偷的生命。
以及《超强台风》里正好也是市长小学班主任的气象专家,两人在针对台风是否来临、为了经济损失是否要让老百姓撤离的问题上进行了很深的讨论。
最后两人无论是站在师生层面还是工作层面上,对台风问题都达成了一致。
《惊天动地》里不顾自己家里受灾的情况,一直在一线地区帮助群众,安置一切的任玥书记。
还有《北川重生》里来自山东的援建人员和灾区本地组织重建的人员都有一种忘我的精神,为灾区重建奉献着一切。
领导者们也表现出了党和国家积极领导的力量。
如《紧急迫降》里市委书记和市长赶到现场,指挥市里所有部门积极配合,保障飞机安全降落。
《风雪狼道》里的方明身为政府领导,及时召集救援组织集合去援助受灾的牧民,也时刻叮嘱清山队一定要把淘金客带回来,再危险政府也在努力保全人民的性命。
和《幸存日》里的救援总指挥给被埋矿工家属的承诺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即使在超过理论救援时间,专家建议封井的时候,总指挥还是遵守了承诺。
05形成共鸣的外卖员与导游
中国内地灾难电影通常也会选择社会中的平凡人作为救助者,因为每个职业都不分贵贱。
人人也都能做出贡献,都能活出自己的价值,灾难的发生对平凡人向“英雄”的转变也有促进的作用。
同时,现实中没有知名度的甚至是没有显著社会成就的普通人就会与他在灾难电影里的救助功能形成巨大的反差,达到很好的表现效果,体现存在即合理的积极性,和观众集体产生共鸣。
如《中国医生》中外卖员的怀孕妻子被感染新冠,而外卖员不顾自己的安危去给家有老小不愿出门的家庭送药,结果不幸也被感染新冠。
外卖员一开始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但最后妻子坚持生下宝宝,外卖员一家人都没有放弃活下去的希望,在疫情下守望相助,最后都被成功治愈。
平凡人的塑造符合主流意识,创造了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了中国的红色精神,对公众认知与信仰的形成起到了正向引导的作用,也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精神养料。
如《冰雪同行》里旅游团的导游,无时无刻都在为大巴里的乘客着想,温暖善良的覃叔和桂嫂也没有推辞受难的乘客。
把所有人都请到了他们生活的小木屋里,覃叔、桂嫂和导游按照壮族的“到家皆是客”的习俗,忙里忙外地招呼着这群乘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