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家庭剧能打破呈阴盛阳衰的僵局吗?虎妈猫爸,男性形象偏失
在近年来的国产影视剧中,以女性群像为主角的“她题材”作品愈发受到关注,多角度展现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情感追求、自我实现等内容的剧作不断映射出“她时代”的新图景。
在育儿剧中,女性形象是最具有时代感的表现,她们连结家庭与事业,是社会关系中的核心角色。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经济独立、深谙课堂”,既要教育好孩子,还要照顾好一家老小生活起居,面对一地鸡毛仍可以从容不迫。
“站起来”的女性形象在育儿剧中得到体现,育儿剧中对女性形象的要求更高,是这两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育儿剧中的女性形象有多重内涵,是复杂的、多面的、全能的,具有鲜明女性主义色彩的女性形象。
一、“全能型”的女性形象
近年来育儿剧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多是成熟“虎妈+慈母+全能妈妈”,是一种“全能型”的女性形象,像育儿类型不成熟时期电视剧《辣妈正传》中的夏冰经常把“我三十岁之前坚决不结婚!三十五岁之前坚决不要孩子!”挂在嘴边。
两者相较,还是前者更靠谱一些,更多有几分成熟女性的魅力。随着女性在家庭中地位不断提高,更具有话语权,打破了传统“男强女弱”的形式,女性在家庭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无所不能可称为“全能妈妈”,照顾了一家上下,职场上风生水起,辅导了作业,安排了学习。
不管电视剧中如何表现一位“虎妈”,最终她还是一位“慈母”。
《小别离》中童文洁是一名典型的“虎妈”,在职场上,她是领导说一不二、雷厉风行,哪怕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抢走,她都可以凭自己实力抢回来,是名副其实的“女强人”。
在家庭中她是“娘娘”、“太后”她限制孩子的自由,对家庭成员都有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按照她的想法去生活。在方朵朵的教育上,她的过于严苛,不允许朵朵成绩有一点点的偏差,少考0.5分都会引起一场战争。
她将朵朵控制在自己的掌心,不允许别人干预女儿的人生,她不让朵朵参加校园活动,并在排练现场强行带走了朵朵;让朵朵每天从五点开始就按照学习计划学习……
她真的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这种令人窒息的爱,差点毁了他们母女的关系,朵朵生气的对她喊“你就别认我这个女儿。”
在育儿剧中,“慈母”的表现方式被不断创新,变得更深沉,就像童文洁,不管她对朵朵如何“虎”,她还是一位“慈母”。
方朵朵离家出走的时候,所有人都很着急,童文洁也面临崩溃,此时,她不再是平日里严格的“虎妈”,表现出为孩子担忧的本能。
当朵朵回来的时候,她放下平日里的“面子”向孩子道歉,朵朵永远不会知道那天晚上,她的母亲因伤心难过还有自我反省,在她房间的地板上睡着了。此刻的童文洁是“虎妈+慈母”的结合体。
近年来育儿剧中像《小别离》中童文洁一样的“虎妈+慈母+全能妈妈”还有很多,比如《带着爸爸去留学》中刘若瑜,《少年派》中《小舍得》中的田雨岚、南俪,《陪你一起长大》中的苏醒……
几乎每一部育儿剧中都能找到这种一边施加压力逼孩子学习,一边又比任何人都希望孩子好的矛盾的结合体。
她们会偏执、会不讲理,她们会被观众批判还会成为众矢之的,但她们也会站在母亲的角度妥协。
育儿剧中“全能型”女性形象是否是现实生活真实的写照?这种全能角色的出现引发观众的深思。“全能型”女性形象在育儿剧中的传播使得社会对女性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原来女性形象并不全是柔善可欺的,她们也可以像男性一样刚毅、坚韧。
另一方面职场、家庭对女性的要求也更高,应付得了职场中大小事件,处理得了家中的一地鸡毛。全能型女性形象,一方面体现出育儿剧对女性刻板形象的某种反拨,但依然把女性置于家庭和育儿的核心位置,对两性关系的体现还是没有跳出传统的框架。
另一方面,全能型女性形象有可能进一步助长女性的焦虑。“全能型”标杆使得从卑微境况脱离出来的女性形象陷入新的自我怀疑中,除了被迫局限于家庭,处理家庭内部事务,还要应对经济、教育的难题。
这使得女性走向天使般的贤妻良母,或是魔鬼般泼辣悍妻。育儿剧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突显女性主义、个体意识以及女性面临的多方面的困境。
二、失实偏离的男性形象
传统电视剧中男性形象是强势、有威严的一家之主,近年来育儿剧中父亲形象开始发生变化,以往固执强势、大男子主义、刻板保守的男性形象逐渐被“猫爸”、“奶爸”、“和事老”等新生父亲形象代替,还会有一些玩世不恭、痞里痞气的负面父亲形象。
男性形象的弱化与偏离,与前文“全能型女性形象”是一体两面的。主要是为了反衬女性在育儿中的核心地位,虽然打破了传统男性权威
家长制的家庭关系构建,也可以起到亲子关系调节剂的作用,但这种“一窝蜂”的“不约而同”,也显示出育儿剧在构建家庭两性关系方面的片面性与模式化。
《小别离》中的方圆风趣幽默,擅长察言观色,调节家庭气氛,游刃于妻子与女儿之间,他既是方朵朵隐瞒成绩的帮凶,也是孩子发挥个性的扼杀者。
《少年派》中的林大为是一个“和事佬”,家庭的和睦靠他来维持,家庭地位低的他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化解妻子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小欢喜》中乔卫东是一个只顾女儿开心,满足孩子各种兴趣爱好,从不关心学习的“好爸爸”。
《小舍得》中顾家伟这个角色是育儿剧中难能少见的“虎爸”形象,在剧中自我感觉良好,强制要求妻子女儿按照他的意愿做事情,在外是“好爸爸”、“好丈夫”形象,实则是典型的“凤凰男”。
可以说近年来育儿剧中男性形象的构建呈失实“偏离化”,“大家长”正在减少,“严母”正在增多,女性形象表现的更强势一些。
男性形象的变化一方面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需求,男性形象的塑造紧跟时代潮流,摒弃传统的父权思想,敢于创新;另一方面赋予男性形象更多可能,富有智慧、敢于责任,使男性形象更丰富,体现男性形象的内在美。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要把人物的内在和外在相结合,才能使得人物形象更饱满、立体。育儿剧中女性与孩子发生矛盾的频率远高于男性与孩子发生矛盾的次数,也就是说,女性形象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育儿剧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整体上呈现“阴盛阳衰”。
除了家庭地位上的对比,女性形象职场上也有雷厉风行、叱咤风云的“女强人”,像屡获国际大奖的金牌设计师苏醒、公关公司领导童文洁、大区经理田雨岚等,男性形象也有中年失业的方圆、林大为,游手好闲的李翔,平平无奇的金志明、蒋博等。
育儿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呈“阴盛阳衰”,育儿剧面向的受众中女性受众更多一些,站在女性受众的接受角度来看,对女性形象的突出刻画,使受众产生共鸣,便于接受,也体现女性相对来说更顾家的事实。
一方面紧跟社会潮流,从两性关系的角度来看,育儿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为男性形象树立“好丈夫”的榜样,为新时代男性树立榜样,对弘扬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起到积极作用。
不能忽视的是,育儿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呈“阴盛阳衰”表现总体模式化、片面化,加重女性焦虑,不利于男性形象的真实表现,是父权消解的体现,育儿剧中构建男性形的失实与偏离是影响现代女性焦虑的一个原因,“怒其不争”使得女性越来越要强、越来越独立。
结语
育儿剧是当下社会文化的映射,表现普通大众最日常的生活常态,因此得到观众的认可。育儿剧中多重矛盾的体现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除了贴近现实主义创作之外,育儿剧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像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观众出现审美疲劳。
以育儿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育儿剧的发展历程梳理、文本解读,总结归纳育儿剧在主题、叙事、创作上的特点,为今后育儿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素材。
从育儿剧创作的角度来反思和展望有利于今后育儿剧的发展,促进育儿剧的与时俱进和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育儿剧近年来发展迅速不容小觑,因此育儿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对象,通过研究得出国产育儿剧在创作上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主题创作上聚焦教育和成长,表现孩子和家长的同时成长。
创作手法上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情节构建上矛盾冲突的多维交织、人物形象呈阴盛阳衰、多线索的叙事结构,育儿剧在创作上体现了我国家庭伦理剧紧跟时代潮流的新发展。
我国育儿剧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创作者引起重视,寻找对策。育儿剧的发展中面临电视剧载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需要影视创作者不断发展创新。
特别是“双减”的大背景下,“双减”体现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过去的育儿剧中“贩卖”了过多焦虑,戏剧化的抨击现实生活中的教育现状。“双减”为育儿剧的创作题材添加了新内容,育儿剧如何做到与时俱进,也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