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清华才子29岁跳海自杀,赚不到奶粉钱致儿子饿死,妻子出家
原标题:清华才子29岁跳海自杀,赚不到奶粉钱致儿子饿死,妻子出家
《黄州暮愁》有言:"岂无登陆计,宜弃济川才。"
提到清华大学,或许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中国境内最优秀的大学之一,清华大学自成立以来,就成为了许多人才聚集的地方。可以说,在清华大学的不断努力之下,它也为我国培养出了无数优秀的人才,然而,在清华校友中,却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存在。作为清华的一位才子,他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后来的日子中,他却因赚不到奶粉钱而导致儿子饿死,在儿子离去之后,这位清华才子也与妻子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在这位才子二十九岁那年,他选择以跳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他的妻子也最终出家为尼。那么,这位特殊的清华才子究竟是谁?又是怎样的经历导致了其家庭遭遇破碎呢?
这位特殊的才子就是朱湘,他出生于1904年,由于朱湘的父母早逝,因此,在朱湘小的时候,能够陪伴他的也只有文学典籍,而这也为他后来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后来的日子中,朱湘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入了清华大学,在1921年时,朱湘便开始了对新诗创作的学习,随着朱湘创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后来,他的许多诗作也成为了人们所传颂的对象。由于朱湘的才华十分出众,因此他也一度被称为是清华四才子之一,在很多人看来,假以时日,朱湘一定能够成为我国文学界内的一位出色诗人。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并没有像大家所预料的那般,在后来的日子中,由于朱湘常常醉心于诗歌创作,因此,他也经常会旷课,与此同时,朱湘对于清华大学的很多规章制度也感到十分不满。就这样,为了抵抗清华大学早餐点名的制度,朱湘屡屡迟到以示抗议。最终,在被记了三次大过之后,朱湘就被清华大学正式开除。在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为朱湘的经历而感到惋惜,但对于朱湘来说,清华大学的开除并没有成为他继续发展的障碍,为了能够追寻自己心中的文学创作理想,朱湘又来到了上海,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在1927年的时候,在清华大学的帮助下,朱湘留学美国,而在1930年时,还没等拿到学位,朱湘就回到了中国。在美国读书期间,朱湘曾为自己的妻子刘霓君写了九十封情书,而在这些情书中,朱湘在美国生活的艰辛也被生动地体现了出来。在回到中国之后,朱湘便来到了安徽大学教书,但由于安徽大学时常拖欠薪水,因此,朱湘的生活也一度遭遇了困境。而在那个时候,他和妻子所生的孩子在还没满周岁时,就因吃不到奶而活活饿死
。在这种情况之下,朱湘与妻子之间的感情也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对于朱湘这样一位文人来说,生活的窘迫使他的人生理想遭遇了沉重的打击,而在后来的日子中,为了维持自身风骨,朱湘也决定辞去安徽大学的职务。
当时,由于家庭条件实在过于困苦,因此,朱湘和妻子之间的矛盾也越发严重,由于朱湘并没有其他的谋生本领,只能依靠写诗来赚取稿费,因此,朱湘和妻子的生活状况也变得越来越差,最终,在1933年时,朱湘也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当时,他买了一张低价的船票并投海自杀。在很多人得知朱湘的自杀消息之后,也纷纷感到十分震惊,毕竟这样一位优秀才子的离去,也会为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而在此之后,朱湘的妻子刘霓君也决定出家为尼,远离世俗。自此,这个本是幸福美满的家庭也变得支离破碎了。虽然说朱湘的文学才能是令很多人敬佩不已的,但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他的才能却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或许对于朱湘而言,他的失败也是基于时代的限制。
结语
在对朱湘的人生经历进行了解之后就能够感受到,对于朱湘来说,虽然他的才华是十分出众的,但由于他的性格与整个社会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因此,作为一位志向远大的文人,他也无法忍受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就这样,极度自尊的朱湘最终也选择了以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虽然说很多人都曾为朱湘的离去而感到惋惜,但一些了解朱湘的人也认为,如果朱湘继续活下去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比死去更加痛苦。可以看出,对于那些出色的文人来说,他们的风骨也是一般人所无法理解的。
参考资料
《论朱湘》
《黄州暮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