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谈 | “未成年”不是冲入工体球场借口!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一个不满18岁的中国球迷火了,他冲入新工体的球场,与偶像梅西拥抱,从国内火到了国外,被阿根廷《奥莱报》报道。对他,有羡慕的,有批评的,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但无论你怎么看,最应该记住的一点就是:别学,这是违法的!

  

  冲场行为,就是不对

  “没啥事儿,我没到18岁。”

  这是冲场少年回到看台之后说的话,你可以想象出说话时,他那得意洋洋的表情,而当周围的“老球迷”们起哄般高呼“NB”时,他恐怕会飘得更高吧?

  然而“老球迷”们没有告诉他,为什么他们自己不冲场?是跳得没他高?跑得没他快?可能吧,毕竟年轻人有活力嘛,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可能是大学生,可能是上班族,可能已结婚生子,他们知道这事儿是违法的,而违法的成本是巨大的。

  是的,冲场行为是违法的。它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对实施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行为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旦自己违法,“老球迷”们将面临失去工作、失去前途的巨大风险,所以他们只能“羡慕”这个少年,因为他还是未成年“孩子”,可能会因此逃过被罚。

  少年自己也这么觉得,但这恰恰暴露了他的幼稚和无知,因为“未成年”不是冲场的借口,更不是“逃脱惩罚”的理由。据专业律师表示,他被警告或罚款的可能性比较大,听起来很不严重?但这也是他人生不光彩的一笔,在不满18岁的时候就写下了。

  有人反驳了:在国外冲场没事儿,在国内怎么就不行了?这种反驳不值一哂,因为无论在哪儿,冲场都是不被允许的。比如著名的“球场闯入者”吉米蹦,就被罚28万欧元,罚到宣布破产,还得把每个月50%的收入上缴给法院。

  

  不仅违法,负面影响更多

  而且,冲场行为不仅违法,还很可能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

  如果其他球迷跟着学怎么办?

  特别是同样未成年的孩子们,很容易把这当成是一种“英雄”的行为。还有一些想红想疯了的“网红”,他们/她们蹭热度的手段有多可怕,我们都知道,谁敢说以后不会效仿?

  而一旦有越来越多的人冲场,有朝一日会不会发生球迷冲突乃至骚乱?会不会酿出不可挽回的悲剧?这是谁都无法预见,也是谁都不敢去承受的。

  

  如果引发恶性事件怎么办?

  你无法判别一个跳入球场的人到底有何真实目的,他有可能是梅西的球迷,也有可能是梅西的黑子。别忘了,之前就有人发帖说,要找机会当面见到梅西,然后“一刀捅死他”——玩笑?口嗨?谁敢保证他不会来真的?

  如果看台被拉网怎么办?

  少年已经火出圈,火到了国外,这不仅是对主办方安保的巨大“拷打”,还有可能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毕竟这里是北京。所以,为了约束“不理智”球迷的行为,最大程度上确保安全,杜绝任何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那么重新在看台上拉网,就并非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可是,看过新赛季国安主场比赛的球迷,以及看过昨晚比赛的球迷肯定都能感受到,新工体的观赛体验非常棒,甚至有类似英超的感觉,一旦拉网,这种体验感必定大大下降,是球迷的损失,也是中超联赛乃至整个中国足球的损失。

  不知道这个少年是不是国安的球迷,平时会不会到新工体看球,如果他不是,冲完场之后拍拍屁股走了,却让在新工体看球的广大国安球迷承受损失,凭什么?他们何错之有?为何要为别人的错误行为买单?

  

  是球迷文化,更是足坛恶习

  当然,还有人形而上地指出:足球就是需要一些疯狂的空间,足球运动的原始美,就是带着些反规则反传统,不然为什么南美足球魅力那么大?

  的确,在南美足坛,“冲场”确实是足球文化的一部分,但“足球文化”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曾经,英格兰的“足球流氓”也被认为是“足球文化”,直到闹出多场惨案,遭到严惩。后来英国《足球(犯罪)法》规定:“在指定的足球比赛中,未经合法授权或合法理由进入比赛区域或者比赛区域附近通常不允许观众进入的任何区域,均属于犯罪。”再看看现在,英超还有足球流氓生存的空间吗?

  而且,球迷冲突、骚乱,和防暴警察干架,在南美足坛比比皆是,受伤乃至身亡的事情都发生过多少次了。最离谱的是,2009年南美杯,甚至有球迷持刀冲入球场追赶球员!难道这种“足球文化”,也是对的?

  球迷的出格、违法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约束,本身就是南美足球的发展顽疾之一。相比之下,在更职业的欧洲足坛,特别是五大联赛,冲场的行为已经很少见了,球迷表达对球员的喜爱,靠的是高唱歌曲,靠的是热烈鼓掌,靠的是有创意的横幅,这些好的球迷文化,才更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