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界“四巨头”撑起影视圈的“半壁江山”,或将突破“次元壁”
配音界的“四巨头”
网上有这样一句话:流水的主角,铁打的配音四巨头。
边江、赖冠霖、杰大、乔诗语,几乎承包了影视剧配音的“半壁江山”。

现在市面上的影视剧几乎都能听到他们四个的声音。
配音中他们两两搭配,出演情侣。

他们四个的声音出现的频率实在太高,观众审美疲劳,感觉所有的影视剧都是他们四个人在谈恋爱。
可以说他们四个支撑起了大半个影视圈的发展。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还是现在的演员“不争气”,需要靠“四巨头”来撑场子。
虽然“毒舌”金星如今已经不主持节目了,但她在《金星秀》中批判的现象却是真真正正存在的。
说大实话的金星早就在节目中说过这个“数字小姐”的现象。
说起那些经常泡在剧组拍戏的演员我们都会夸一句敬业,但“四巨头”更是低调地敬业。
如果一个演员可以天天在片场一年可以拍四部戏,那么“四巨头”就可以年产量四十部作品,毕竟要“养活”大半个影视圈。
“内娱四大男演贝”
在这样的现状下,央视终于忍不住“出手”了。

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可以使影视人拍出更优秀的作品。而不是为某些演员提供的“作弊神器”。
拍戏张不开嘴的演员就是“演贝”。

当央视的评论出来后,网友们都纷纷在评选男女演员中的“四大演贝”。
饭圈们为了维护自家的偶像,在网上“杀”得那叫一个天昏地暗。
我们来看一下网友们最终选出的结果。

这四位算是古装常驻演员,可以看到任嘉伦的古装剧数量居第一位。
任嘉伦出道以来,凭借着独特的气质,迷人的外表收获了多少粉丝。
还有许多的观众是被他的声音所吸引。
“声控”的粉丝看到上面的原声率是否要幻灭了,喜欢多年的声音居然不是偶像的。

看着电视剧角色配音表不得不再次感慨一声张杰真忙。
也有网友在调侃:张杰不是任嘉伦的“声替”,而是任嘉伦成为了张杰的“脸替”。
有人说任嘉伦不是正经的科班出身,要宽容一些,多给一些时间。
任嘉伦确实进行了尝试,结果太过差强人意。

在《一生一世》中,任嘉伦尝试使用原声。
结果吐词不清,台词黏糊,声音有气无力。
任嘉伦适应的时间也太久了,入行九年还是在用“声替”。
还有同公司的成毅,两人共用一个“声替”。
当时是两人说好的一起团购吗?
难道张杰这里团购打折吗?
张杰一人用两个“脸替”吗?

成毅科班出身,入行12年,结果到现在台词的功底依然不过关,还是需要声替。
他虽然敬业,但身为一个演员的基本素养还有待加强。
徐凯的热度虽然没有那么高,但他也是他们公司的“一哥”。
资源方面自不必多说,但他的实力显然没有跟得上。

他近几年与实力派的周冬雨还是童星出身的杨紫等女艺人搭戏,这些女演员都在坚持用原声,他就一直用声替,难道不尴尬吗?
在《爱的二八定律》中,他与杨幂都是用的原声,结果两人真是“糊”到了一起。
也不知道制片人是何感想。

徐凯在剧中的台词功底真的很差,外行人都能看出其中的一些问题。
剧情需要情绪激烈一点的时候,徐凯的台词还是和平常一样。
平平的,没有爆发力,胸腹中的气也用不到地方,整个人就显得很无力,软趴趴的。

王鹤棣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出道五年就已成为“顶流”。
他的人气大家都有目共睹,但是他的古装剧也全部都是用的“声替”。
他本人的普通话极不标准,有着一股浓厚的四川味道。
在那些原声的电视剧花絮中,就能常常听到他的川味普通话。
这时候有网友就会庆幸他用了“声替”。
明明是苦情剧的氛围,他一开口就能瞬间变成搞笑片段。
与他搭戏的演员还真是辛苦,专业素质很强大,毕竟不能笑场。
有人会说,对于非科班出身的演员要求就不应该那么高,毕竟颜值是有的,演技也没有特别“尴尬”。
但是演员就是演员,既然吃这碗饭,就要对得起观众。
就像老戏骨高亚麟接受采访时说的话:“拿演员的这份钱,亏不亏心?”
若没有拿金刚钻,就不要揽那瓷器活。
这些人的存在简直是在拉低演员的入门门槛,败坏了演员的名声。
说完了内娱的“四大男演贝”那就再来看一下“内娱四大女演贝”。
“内娱四大女演贝”

“声台形表”演员的四字基本功,在鞠婧祎这位“四千年美女”身上早就只剩下一个“表”,对于她的上榜丝毫不感到意外。


这个永远精致的女孩,即使在牢房,头发丝也未曾乱过一根。
电视剧中的装扮也几乎千篇一律。

迪丽热巴也有“专用声替”。

她在《公诉》中,让我们见识到了什么是朗读课文式的台词功力。
唐嫣的古装剧是乔诗语、季冠霖两人替换给她配音。
乔诗语这个“音替”比演员还忙。

看到这个阵容,我比较意外的是刘诗诗居然榜上有名。
于是我就去深扒了一下,不扒不知道,一扒吓一跳。
刘诗诗似乎从出道以来就没有使用过原声。

从刚开始的《仙剑奇侠传3》到现在的《风中奇缘》,杨梦露似乎是她的“御用声替”。

以前的“天选古人”现在看起来却是一个幽默的称号。
如今又高调复出,出演《一念关山》。
同剧组的演员都在使用原声,这位前辈依然坚持不懈地用着“声替”。
本来复出后,热度和资源就不如以往,结果还不努力,说不定就会变为明日黄花。
前辈霸气全用“音替”,后辈学以致用。

突破底线的“敬业”
一次聊天中,王嘉尔在那里惋惜自己想拍戏但说台词的功力不够。
王一博脱口而出就是两个字,也让我们看到了娱乐圈的现状。
从王一博脱口而出的“配音”,就可以看出在年轻演员心目中,配音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他们已经不将“原声”当成基本功了,而是一种敬业的表现。
基本功也被他们这些人玩出了新花样,原声成为业界新的“敬业”标杆。
现在偶像营业模式中的一种就是:“我们的偶像超级敬业,都是用的原声。”

王俊凯在《万里归途》中,大胆尝试原声,结果被张译等一众老戏骨碾压。
那含糊不清的台词也是在老戏骨中突出重围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
说台词时习惯撇嘴,是去向赵四拜师学艺了吗。

欧阳娜娜爆发的悲情氛围,因为她的台词也瞬间改变画风。
蚂蚁竞走十年了”。
这台词也是经典,咱也不敢乱说。
原声台词说得好,被夸敬业就已经是突破底线。
说不好台词,还被夸是敬业,简直是突破演员底线后在下面挖了一口井。
这一现象让那些老戏骨真是都气笑了。

就像胡军说的那样,明明说台词只是演员的基本功有什么可炫耀的,不理解。
殷桃这位实力派女演员,对于那些用音替的行为也表示不能理解。

徐静蕾也严肃地说过这个问题,对这些尊重演员本职工作的演员来说,说台词就是表演的一部分,少了这一部分表演就是不完整的。

“台词帝”王志文就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真正完整的表演是什么样的,也向我们说明了原声台词它的魅力。

有很多人都是这样评价王志文的:王志文老师的台词中就很有情绪,闭着眼睛听都能身临其境。

“配音”的正确用途
当然也不是说要拒绝所有“的音替”,而是应该在有缺陷的情况下可以用“音替”来弥补。
当然这里的缺陷不是说台词功底的问题,只是演员与角色的声音不符。
在《甄嬛传》中,孙俪就用了配音。

因为孙俪是上海人,说话的声音太过温柔,不能撑起甄嬛后期强势的气场。
用音替也能让角色更加贴合剧本。
孙俪本身说台词的功底完全没有问题。
在《安家》中,孙俪就用的原声,演房似锦这个普通的女性,孙俪的原声表演还是很完美的。
说起原声这个事情就不得不提周迅,她的演技大众都很认可,但她那“烟嗓”却太有特色,并不适合所有的角色。
周迅在《射雕英雄传》中饰演的黄蓉是一个少女,周迅那沙哑的嗓音显然是不匹配的。

在《如懿传》中,她的“烟嗓”为她的角色增加了光彩,那独特的嗓音更显沧桑。为如懿这个人物增加了厚重感。

周星驰的电影中也出现许多的配音,但不是因为不专业,而是配音更能造就喜剧特色,也成为了影片中的“点睛之笔”。

其实不仅仅是央视出手了,2020年的时候金鸡奖的举办方也修改了参选作品的标准。

但“声替”的作品依然“泛滥成灾”,在“资本”的运作下,拿着天价片酬,获奖与否对一些明星似乎是无所谓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肖战居然出人意料地显露出来。
在《庆余年》和《陈情令》中使用“声替”,但在《梦中的那片海》中,站在长城上慷慨激昂的那段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肖战。

想要在娱乐圈站稳脚跟,最后拼的都是人品和实力。
希望演员们都能够夯实自己的基本功,说台词也只是基础。
“四巨头”都要突破“次元壁”了,演员还是“演贝”由自己决定。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