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播种一时冲动,轻信“专家”话,让人后悔莫及!20亩无奈重播

  在农业生产中,播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决策。准确决定播种时间,可以尽可能降低种植风险,保证农作物长势,最终达到高产高效。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对气象条件、地理环境、品种生态特性等信息掌握不全,或者是因为一时冲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陷入了种植的误区。在上篇文章中,我们讲述了种肥同播的问题,导致种子烧种,降低出苗率。今天,小帮手收到了一位读者的留言,谈到了他在播种20亩玉米过程中,过早播种,导致出现烂种现象。这样的小失误,让20亩地付出了成本,让农民朋友们追悔莫及。在此,我们想通过新的文章,再次提醒大家,如何正确决定播种时间,远离种植误区,保证农业生产效益。

  问题的造成,是因为这位农户对于当地的播种时间没有准确判断。在当地,往年播种春玉米的时间集中在五月上旬左右。但是这位农户,接受了某些所谓的“玉米专家”视频的教导,认为春季越早播种,越不容易出现烂种、提高产量。由于4月15日前后,当地温度还不错,平均温度在10℃以上,所以选择了这一节点来进行播种,结果导致20亩玉米种子没能出芽,出现了大量烂种,降低了出苗率。经过详细地询问和排查,事实上是由于几天之后,当地气温突然下降,降至10℃以下,甚至降到0℃以下,导致玉米种子在土壤中的活性受到严重破坏,不能正常萌发和出芽。这样的低温情况,对于玉米种子的活性、脱胶率、出苗率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形成烂籽。

  

  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种植过早的弊端是非常明显的。在执行种植决策时,我们不可盲目听信某些网络“专家”的意见,一定要结合自身经验与当地气候特点进行判断和决策。以下是小帮手总结的几点建议:

  (一)结合当地气候特点选择播种时间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环境依赖,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降雨等等。如果在播种过程中,不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点,那么很容易就会选择错误的播种时间,从而导致播种失败。因此,正确选择播种时间,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例如气温、降雨、风向、灾害等等因素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影响。

  

  (二)结合品种特性选择播种时间

  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生长周期,需要依赖一种适宜的环境来生长,所以我们必须结合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生态环境来进行播种。例如一些早熟品种或者对光、温度等环境需求低的品种,在相同的环境下,播种时间可以再短几天;相反,稍微复杂一点的,就需要在贴近其生长特性适宜的环境下,确信确定播种时间。

  (三)结合降雨时间选择播种时间

  降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要素之一,对于农作物生长发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选择错误的播种时间,可能会造成旱涝灾害,显然对于农民朋友来说,这样的结果都是不利的。因此,在播种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当地的降雨规律,还要结合自己农作物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播种时间。

  

  (四)结合营养需求选择播种时间

  营养素是作物生长的主要要素,它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播种前,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判断其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不同营养素的需求,然后结合当地的条件与自身经验进行判断,决定最佳播种时间还有合适的施肥时间。

  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非常重要。对于春玉米而言,据小帮手了解,南方的春玉米种植区播种时间集中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之间;中部地区春玉米播种时间集中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北方春玉米播种时间集中在5月上中旬之间。如果种植时间过早,容易导致烂种、低产甚至失败;而过晚,则会使品种在生长期内积温不够,导致产量降低。

  

  适宜早播、早收的作物,有助于减少劳动投入,节省种植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和收益。对于一些季节短暂的作物,例如西红柿、黄瓜等,以及北方的早稻、晚稻等,则需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生长周期,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收割时间,以求取得最高的产量和收益。

  总之,无论在什么环境下进行农业生产,我们都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当地的气候特点,谨慎决定播种时间,避免种植误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