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从“安史之乱”逐渐进入衰败的,唐玄宗对此应该负哪些责任
文|书记倌儿
编辑:钟毓
引言:说到唐朝,很多人会想到唐朝盛世之景,万国来朝,罗泰民安。而这无疑是历朝历代的掌权者所创下的功绩,不过,似乎李隆基把这项功绩独揽了,因为李隆基登基不久,便呈现了“开元之治”。不过,虽然李隆基执政的前期一片辉煌,可是后期却差点把唐朝送上灭亡之路。“安史之乱”的发生,似乎是把盛唐拉入衰败的主要原因,那么李隆基又该对此负哪些责任呢?

有人认为“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唐玄宗专宠杨贵妃姐弟所导致,因为当年安禄山就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的政变,那么除此之外,唐玄宗在其他方面有没有要承担的责任呢?当然有。接下来我们就一一来说一下。

李隆基作为一个国家的掌权者,没有危机意识,对于在东北地区做节度使的安禄山,李隆基给了他过大的权力,以至于他能够和朝廷抗衡。一个有思想有远见的一国之君,是不可以,也是绝不敢这么做的。而李隆基对安禄山的过度宠爱,也让安禄山恃宠而骄,野心膨胀,以至于他认为如果太子上位之后,一定会不利于他,于是打着要铲除杨国忠的旗号造了反。

虽然安禄山造反只是拿“清君侧”当成一个接口,但是李隆基对杨国忠的过度钟爱也是造成唐朝衰退的原因之一。李隆基对杨氏兄妹的过度宠爱,导致杨国忠骄横专权,得罪了所有能得罪的人,这也给安禄山造反找到了一个好的接口。其实没有杨国忠和杨贵妃,安禄山还是会找一个其他的理由造反,但是有了杨国忠和杨贵妃,让安禄山造反找到了合法的接口。

显然,李隆基没有料想到安禄山会把事情闹这么大,而当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时,已经为时已晚,只能跑路了。可是在整个过程中,李隆基还犯了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杀了忠臣高仙芝。在政局不稳的时候,急需要朝廷内部的团结,而作为名将的高仙芝,可以与安禄山对抗的高仙芝,却被李隆基的一句话给杀了,这也让其他的忠臣寒了心。

结语:
很多人都把“安史之乱”怪在杨贵妃身上,因为没有杨贵妃的得宠,就没有杨国忠的受宠,也就不会有“清君侧”的“安史之乱”,或许每个失败的皇帝都要找一个女人来做垫背,商纣王有苏妲己,周幽王有褒姒一样。
—END—
参考内容:
《隋唐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