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没接受“义务教育”,10岁却考上大学,父亲规划她20岁研究生毕业

  2017年,年仅十岁的张易文出现在了高考的考场上,最终被一所大学录取,这个消息震惊了所有的人,众人都称她为当代的“神童”,4年过去了,当代神童张易文现在怎么样了?

  

  “10岁考大学,20岁研究生毕业,22岁进入上流社会”

  在2017年的考场上,出现了一个身材娇小的小女孩,她正在和所有的高考考生一样,等待着进入考场。她就是张易文,当时她只有10岁。

  周围的人看到小小年纪就能参加高考的张易文,都惊叹地称她是神童。而高考成绩下来之后,她却只考了352分,在当时这个分数只能上一个普通专科院校。

  尽管这个分数在当时只能上一个专科,张易文的父亲对于女儿的成绩还是觉得很满意,并表示一定要让她去上大学。因为张易文必须按照自己给她的规划“10岁考大学,20岁研究生毕业,22岁进入上流社会”来走人生的道路。

  而张易文的父亲给女儿的规划,并不是为女儿的人生着想,仅仅是因为他开了培训班之后,把自己的教学方法用在女儿身上实验,结果出现了他满意的效果之后,为了打响自己培训班的名声,他才开始给女儿定了这样的“人生目标。”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要从张易文的出生开始说起

  张易文在2007年,出生在河南商丘。四岁前的张易文和所有新生儿童一样,过着无忧无虑快乐的生活。而等到她四岁的那一年,也像众多儿童一样开始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上幼儿园。

  张易文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正是张易文父亲自己创办培训班的时期。这个时期张易文的父亲也在坚持自己辅导女儿的学习。可是张易文的父母却对幼儿园的教育越来越不满,越来越嗤之以鼻。

  他认为自己的培训班才是能够让女儿快速考上大学,拿到人生“加速卡”的地方,在义务教育的学校里上课,纯属是浪费张易文的时间和人生。

  所以,也算是计划已久,张易文的父亲把张易文接到自己的教育机构,不再让她学习所谓的“义务教育”的知识,而是按照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来学习。

  果然,张易文在父亲的教育机构里学习了一年之后,居然认识了整整2000字。张易文的父亲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很有效果,并且张易文也是神童,神童怎么能和普通孩子一样学习呢?怎么能像普通孩子一样按部就班的考大学呢?

  于是,他就给女儿做了一个“10岁上大学,20岁博士毕业,22岁进入上流社会”的人生规划。

  

  为了让女儿能够在自己的规划内考上大学,他把自己的教育机构改成私塾,并且招收了两名同学做女儿的伴读。

  张易文跟着父亲学习了仅仅5年,也就是2016年,张易文的父亲信心满满地帮女儿报了名,让她去高考。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女儿只考了172分。

  面对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质疑,张易文的父亲不以为意,他偏执地把女儿高考的失败归结于女儿没有学习过物理和化学。

  2017年,距离高考只剩4个月的时间,张易文被父亲送到一所高考机构复习,六月,张易文参加高考。而在参加高考的考场上,张易文的父亲居然让张易文和自己一样,穿着印有自己培训班的宣传文案,向所有人介绍自己的培训班。

  高考成绩下来了,张易文以352的分数惊艳了很多人。

  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怎么上大学?

  一个10岁的孩子,能够参加高考且能够考上一个大学,这确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虽然分数并不那么理想,但是有年龄的限制条件在前,这个分数谁又能说考的很糟糕呢?

  但是,这个分数,说张易文是神童,也并不能让人信服。而且当时围观群众也在质问他:“高考只考了这些分数算是神童吗?你的培训班也并没有那么神奇吧?有本事让你女儿再参加一次高考让我们看看能够考多少分?”

  就连人民日报都对张易文父亲的行为作出批评,希望他能够正确的教育孩子。可是沉默着的张易文的父亲一意孤行,没有再让张易文继续复读参加高考,而是不听任何人劝告,执意把张易文送进了一所大专院校。

  10岁的张易文带着硕大的行李背包,蹒跚地走在大学的路上引起众人惊异的目光。好在很多同学都会主动帮助她整理床铺和衣物,才消减了她对自己无法像正常学生那样独立的恐惧感。

  

  可是,因为张易文还太小,她的思维方式、性格和身边的同学格格不入,也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导致同学们和她都慢慢疏远。再加上张易文自理能力和独立自主的能力还未成熟,也让她在大学里苦不堪言。

  她的基础太过薄弱,数学类学科又跟不上,所以频频挂科,最后差点没有能够毕业。3年后,张易文专科学业结束,步入社会。

  毕业之后,张易文也随着同学一起去人才市场投简历,找工作。可是,当那些企业看到张易文本人和她的简历之后,都选择拒绝了她,毕竟,一个未成年且还只是普通专科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会有企业肯接受她的求职呢?

  不得已,张易文只能回到了家中,按照父亲的安排,给父亲的机构当起了助教老师。张易文在做助教期间,她的工资是2000,但是,她总会因为做不好事情,或者做的事情达不到父亲的要求而被扣钱,有一个月甚至工资扣得一分没有。张易文心里十分痛苦,却不敢和父亲说,因为在父亲眼里,她就是一个成年人。

  是一个应该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到完美的成年人,张易文的父亲不允许自己的女儿在自己面前表现得不完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群众对张易文父亲培训班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有人对张易文父亲的培训机构进行了举报,导致张易文父亲的培训机构也无法正常营业下去了。

  张易文也跟着下岗了。

  

  现实版的“伤仲永”

  此时的张易文的父亲仍然觉得自己的教育没有错,认为自己对张易文的规划是正确的。并且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转移到了自己儿子身上。

  没有了给父亲教育机构当助教的职业,也找不到其它工作的张易文整日都处在迷茫中,她不知道父亲会再给她安排怎样的规划,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在何方,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要怎么走下去。

  人民日报《人生慎按“加速键”》中说:“固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成长的轨迹不尽相同,理当因材施教。但教育也是一门科学,要求讲究规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在强调教育不只是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完整人格培养和完善的过程。”

  孩子是每个父母生命的延续,生来这个世界,是给与她帮助,让她自由成长,并不是为一己私利控制他的傀儡。这样被控制着长大的孩子,就算成功了又怎样?难道她的幸福和快乐不值得父母重视吗?

  “伤仲永”的故事自古就有,揠苗助长并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应该顺应孩子的发展,引导孩子能够自主学习,并且按照孩子的节奏来走她自己的人生。因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够真正的仰望星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