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不灭不成神

  从赵云澜在昆仑山大神木里得到虚假记忆开始,《镇魂》就开始变得艰涩了。这种艰涩,更多的是逻辑上和情感上的不理解,特别是沈巍对赵云澜的几次欺骗。因此,第二遍看的时候,结合着大心儿的广播剧,以及一些同好们的解读,试着去一点点梳理,总算慢慢明白了。

  沈巍的欺骗,一方面看似圆满完整,一方面又巧妙地设计出漏洞和思路,把一切引向神农。赵云澜这么聪明的人,只要他想知道,只要有一点线索,七窍玲珑心的他难道会像个傻子吗?沈巍就是这样矛盾的存在。他不想让所爱之人责任太过沉重,或者被人利用,永远当个普普通通的快乐的凡人多好,自己陪着他过完一辈子又一辈子。可是本质上,他毕竟只是一个被强升神格的鬼王,脱胎于混沌,没有什么至神至圣,生来带着贪、嗔、痴,后在邓林对昆仑君一见误终生,从此被情和执念支配千万年。他将昆仑元神送入轮回,初衷可能不过是为了能远远地看着他一世又一世,不死不灭。他自己克制了一世又一世,心里有多少爱意和执念,就有多少悲愤与桀骜,说到底,他终究不过只是一个被爱支配的苦命人,就算再隐忍,也总是会有那么一点私心,希望能从所爱之人那里得到,哪怕是一个笑、一个眼神那么一丁点回报。他不能免俗。

  面对赵云澜的记忆复原,沈巍心里一方面有点不忍,一方面其实是暗暗期待的。没有前世记忆的赵云澜,虽然对他也是百般宠爱百般讨好,但他自然是不会完全放心的。那时的赵云澜到底是一时色欲熏心还是真的爱到深处,沈巍不知道,可能赵云澜也不知道。我说了,他终究不过只是一个被爱支配的苦命人。在爱情里,没有谁是不自私的,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对等的爱情。可是沈巍,他从来都没有得到过。当年的昆仑君,对他的保护更多的可能只是出于对鬼族的一点怜悯,以及对小鬼王全力跟随守护的回应。后面的生生世世,他也只能默默看着心尖之人过自己的生活。直到赵云澜开始和他产生交集,这位玩世不恭的赵处所谓的真心到底几分真几分假,沈巍还是不敢猜测,不敢走得太近,不敢想得太多,更不敢去希冀什么对等的爱什么长长久久。

  然而赵云澜找回了过去的记忆,他看到了自己从宇宙洪荒之时就和沈巍那坚不可断的羁绊,看到对方为了自己在最黑暗最孤寂的地方苦苦守候了万年,看到他那颗赤裸裸摊在自己面前的真心。他觉得有那么个人,要是对不起他,自己就不是个东西,他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有这么喜欢过一个人”。即使,放在他面前的是欺骗,他仍旧不忍心不愿意去怀疑沈巍,就算最后把事情都摊开说明了,他还是舍不得沈巍,就算他再骗自己再耍心机,都舍不得。“无论怎么样我都不会恨你。”这一世,这一刻,沈巍万年飞蛾扑火般的爱终于有了对等的回应。

  “我既然肯为了你死,当然也肯为你活着,我求仁得仁。”其实从沈巍的这句话里,也能看出沈巍这个人的内心。他的极度隐忍与克制,都是为了能更加远离鬼族的天生暴虐,更加配得上昆仑君这样光芒万丈的存在。但其实,他从不在乎什么天下苍生归于混沌,也不在乎杀什么人杀多少人,少时他愿意为昆仑君寸土不留寸草不生杀遍世界,后来的沈巍为了赵云澜愿意与全世界作对,他想“遵循本能”“把对方的血肉一点一点地吞进肚子,从此血肉交融”,“一丝一毫失去的可能,都让他瑟瑟发抖”。他害怕的,从不是什么生死,而是“求不得”、“爱别离”, 他要的,自始至终,不过是那个人,那颗真心。

  心畏“求不得”、“爱别离”,因此,就算要死也要和所爱之人一起死。这或许潜移默化中成了沈巍的执念。他编织出这么大的网,只是为了能得到赵云澜愿意和他共赴死的答案。沈巍心满意足了。管他什么天地混沌,他满足了。可能直到赵云澜真的要死的时候,他才真正明白自己其实最害怕的也不是这些私心的情思,而是心尖之人为了苍生牺牲自己。他愿意用自己的牺牲去换他平平安安。自己死了又怎么样呢,赵云澜,他不可以。他万年的爱和痴守终于找到了出路,狭隘的自私的爱终于慢慢变成大爱。不死不灭不成神,就在决定的这一刻,他生出了三魂,他不再只是一个与生俱来贪嗔痴的鬼族,他终于脱胎成了和昆仑君一样的人。他觉得自己终于配得上他了。真正配得上了。

  对于赵云澜,他本是昆仑君转世,本质上是大圣之人。天下苍生于他,是再重要不过的。他早已看透生死,愿意赴死,既是为了沈巍,也是为了芸芸众生。而沈巍,其实经历了非常复杂非常艰难的心理成长过程。他的格局,从一个私心很重的鬼王脱胎成最后有血有肉有三魂的至情至圣之人,生死于他而言,定义都完全不同了。因此在小说中,这一段转变非常难懂,但读懂之后,又心潮涌动得难以言喻。我只能说,《镇魂》值得我们好好品读,每一读,都似乎能对生命对爱情有新的感悟。

  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