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驴得水》我只为她流泪:一个纯真可爱又放荡不羁的女性形象

  《驴得水》是开心麻花组合的作品,我们知道“开心麻花”素以喜剧闻名,可是看完这部电影就如《驴得水》的宣传语(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说的一样:“笑着笑着就哭了”。

  《驴得水》的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的一个地处偏僻的山村小学——三民小学,这里有一群来自大城市的心怀梦想的知识分子,他们聚集在一起,雄心勃勃地想要为乡村教育贡献一份力。

  电影开头,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大家关系和睦,同心同德,整天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日子过得倒也快乐。

  由于当地十分缺水,学校便专门养了头驴运水,可是教育部门不愿意出养驴的钱,校长便将这头驴虚报成一名叫“吕得水”的英语教师,用教育部给“吕得水”老师的工资来养驴。

  可就在这时,教育部派人来检查,点名要见这名老师,大家只能以各种理由搪塞。后来实在没办法,他们只好找了一个人选——当地一个没有多少文化却极其聪明的铜匠——来假扮“吕得水”。

  可是,一个谎言往往需要一百个谎言去圆,这场闹剧才刚刚开始……

  这部小成本影片用荒诞幽默的形式,对人性的隐微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因此,甫一上映就获得了观众很高的评价。其中性格各异、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道貌岸然实则最会“做人”也最没有原则的校长孙恒海、开始本分愚昧后来小人得志膨胀黑化的铜匠,还有轻率莽撞的周铁男、虚伪自私的裴奎山、年轻正义的孙佳……

  而最令人唏嘘的还是任素汐扮演的女主角张一曼:一个放荡不羁却又可爱纯真的女性形象。可以说,观众的泪就是为她流的。

  张一曼无疑是可爱的。

  她爱美,在这个偏僻荒凉的小山村里,她仍然烫发,穿合身漂亮的旗袍,注重个人形象的保持。

  她心灵手巧,在孙佳的头发不幸被火烧了的时候,是张一曼帮她剪了一个可爱的短发。

  她乐观浪漫,会为平淡的生活制造诗意,例如剥完大蒜后她向空中挥洒蒜皮,蒜皮纷纷扬扬落下,如同落雪一样美。我想,当她仰脸含笑欣赏这美丽的“雪景”时,观众也像她身边的那个男人一样对她动了情。

  她热情爽朗,平时与人(特别是男人)交往,总是大大咧咧毫无顾忌,开起玩笑来也是豪放不羁。例如她再三拿裴奎山“那方面”不行来开玩笑;在三民小学好不容易装上电灯后,她忘情地和校长在夜幕下跳起交谊舞。

  她妩媚风韵,即使疯了之后,她也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到山坡上摘野花编花环,口里柔曼地哼唱着《我要你》。

  她也是善良的,始终关心着学校的发展,愿意为农民孩子的教育捐出自己的薪水;即使疯了之后,也没忘记给同事们做新的校服。

  张一曼又是可怜的。

  因为对铜匠的拒绝和蔑视(其实骂他更多的只是为了让他清醒,让他跟老婆回家),得罪了这个小人。铜匠阴差阳错地得势后,她受到猛烈的报复。她被昔日友好的同事辱骂为“婊子”“贱货”;被逼迫自扇耳光;她最引以为傲的一头卷发——每日细心卷好、束起的秀发——在铜匠的命令下,由校长亲自执剪,被一缕缕地剪成狗啃一样的短发。

  一个女人,一个善良有自尊的女人的心在此刻崩塌,张一曼疯了!

  最终,这场闹剧以张一曼的一声枪响结束。是的,她用枪自杀了,在这个她原以为可以自由自在、无人管束的小山村里,她受尽了非人的对待,她的希望、她的向往被现实重创得体无完肤。

  在很多人眼中,张一曼是放荡的;但对她而言,这是对自由的追求。

  她的自由是从身体到心灵的全面自由。

  身体上她把性与爱分得很开,她与裴奎山和铜匠都有过性关系,但当他们两人向她表白心意的时候,她拒绝得很干脆,她认为发生性关系并不代表我一定要和你在一起,如此超脱的思想就是放在现在也是超前的。

  心灵上她不局限于小山村的匮乏荒凉,她依然遵循内心的追求,跳舞、制衣、烫发、唱歌,这些都是她喜欢的、热衷的。她追求的性爱也是简单纯粹的“性”,不需要负责,不需要交换,只要那片刻的享受足以。而一旦对方动了真情,想要建立一种伦理上的关系,她就觉得麻烦了,就决定抽身而退了。可她不知道有些男人也是像女人一样,是不能“撩而不娶”的,所以她付出了身体,却先惹怒了裴奎山,后得罪了小铜匠。

  但她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淫荡,她的性对象是遵从自己心意的,不是为了利益交换,更不是被人强迫的:裴奎山是她自己主动“招惹”的,铜匠是她自己主动“睡服”的;而面对特派员身边带枪警卫的强迫她是拼死抵抗的。

  她更像一个现代的女权主义者,像男人一样享受着性爱;而并不是把自己作为男性的附庸,或把性作为交易的手段。

  可这样的女人在当时那种社会环境下又怎能获得自由?卷土重来的铜匠裹挟着权势,使得三民小学倍受煎熬,她更像一只软弱的小羊羔,任人宰割,毫无还手之力。

  在这场似乎是因她而起的悲剧中,她是最没有话语权的。在铜匠一系列的报复下,曾经相亲相爱、志同道合的同事没有一个人真正站出来帮助她,保护她,甚至裴魁山还因爱生恨,落井下石,狠狠地伤害了她。

  不错,年轻莽撞但不乏正义感的周铁男也曾在张一曼被剪头发时站出来大喊:“谁敢剪,我弄死谁。”下一个镜头,他却只是在院外懊恼地踢着树干,无能为力。后来,在枪口的威逼下,“最硬气”的他也软了骨头,匍匐在地,哀嚎求饶。甚至在带枪警卫企图强奸张一曼时,他更是躲在墙角不敢出声。

  这种打击对张一曼来说,可能更是沉重的、致命的。

  在这场闹剧中,似乎只有生死才是自己可选择的,所以那一声枪响代表了张一曼选择了真正的自由。

  纵观中国电影史,张一曼都可称为一个另类的形象:既纯真可爱又放荡不羁;她既没有“妖气”,也不含“婊气”,当然更没有“仙气”。她似乎是受西方文化影响产生的一个水土不服的怪物,就像柳云龙《暗算》第二部中的“作风不好”的女数学家黄依依,最终会被这个社会唾弃,甚至再踏上一万只脚。

  她可能会委屈,是的,她的放浪形骸又伤害了谁呢?可是也正如裴奎山所说:你今天走到这一步,都是自找的!

  是的,人啊,尤其是女人啊,还是要找一个真心相爱的人在一起。这个社会容得了浪子,却容不了浪女!

  但是,最后观众看到她的疯,看到她的死,还是会为她留下眼泪,不仅是为她的悲剧结局,也为那曾经的美好是那么不禁一击,那人性的隐微是那么丑陋。

  电影结局,三民小学又恢复了平静,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人,总是健忘的。只是当他们穿上漂亮合身的新校服时,是否还会想起那个给他们做校服的人。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