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 基本功技术

  还有必要指出的是,在精神分析的基本功技术中,我加入了催眠治疗的技术,这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精神分析的技术也源于催眠治疗的技术,所以学习精神分析技术自然也要了解催眠治疗技术,两者的关系是互补的,而不是相克的。而在实际操作中,催眠治疗的技术比想象的要简单得多,也方便得多,因而是每个咨询师的必备技术。

  最后,心理测量技术也堪称心理咨询师的基本功技术。但它不仅需要咨询师具有深入的心理测量学知识,还需要具有相应的资格认定。所以,它应该算作心理咨询师的高级基本功技术,没有列入此书中。

  心理咨询是配方加偏方

  在我对心理咨询近30年的学习、教学和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心理咨询是配方加偏方。心理咨询之所以是配方,是因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有力实施,需要在来访者的问题性质及个人气质与咨询师的个人风格及主攻方向之间寻求平衡,达到两者的最佳匹配。那样才能使咨询师对来访者的问题灵活调整,应对自如。心理咨询师对此不可不察,否则就会出现咨询师以不变应万变的尴尬局面,令心理咨询找不到切合实际的方向。

  心理咨询之所以是偏方,是因为心理咨询作为一种非药物性治疗手段,是没有标准化的诊断与治疗手册的。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的主述问题时,往往是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生活阅历和主攻方向来为来访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在这层意义上讲,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定位,与其说像个西医师,倒不如说像个中医师。因为正如中医调理一样,没有哪一种疾病的调理(如脾、肝、肾病)会用完全统一的药方;也没有哪一个中医师会用一模一样的药方去处理同一类型的问题;同样,在心理咨询中,没有哪一个心理问题的咨询(如婚姻问题、择业问题、亲子教育问题)会得到完全统一的疏导;也没有哪一个心理咨询师会用一模一样的模式去处理同一类型的心理问题。

  由此,心理咨询师要根据来访者的特定问题、特定气质、特定需求采取特定的心理咨询方法与手段。在这层意义上,咨询师也类似于一个艺术家,在心理咨询的杏林里寻求确立个人化的咨询风范与表现。

  完成本书的写作,是我十年的梦想

  自从1991年我第一次回国讲授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与技巧以来,我就一直想写一本有关心理咨询师基本功的书籍。1995年,我开始了本书的写作,但初稿令我十分不满,于是我开始了心理咨询的科普写作,并在1997年出版了《登天的感觉》一书。这本书的出版,虽令许多人了解并爱上了心理咨询行业,却没有能解答什么是心理咨询师基本功的问题。自2004年起,我开始在内地讲授心理咨询的基本功课程,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整理思路,查阅资料,如此又过了10年,才有眼下的书稿。

  在本书的写作中,我沿用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课程之《心理咨询师》(三级)(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排版范式,为的是能使读者能沿袭此书的阅读和理解习惯,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本书的讲授内容。

  在本书写作中,我还增加了案例阅读的部分,以增强本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期望读者可借此深入了解所述基本功技术在现实生活的运用。

  在本书写作中,我还增加了拓展阅读的部分,以增强本书的可读性和趣闻性,期望读者在了解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的同时,也对心理咨询的发展史有所了解。

  总之,在本书写作中,我追求的境界是复杂的概念化、简单的概念操作化。希望此书能给您这样的感觉。

  在本书写作中,我得益于下列助手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他们是严飞(2006—2008年)、梁湘(2009—2010年)、孙珠蓉(2011—2012年)和沙亦晨(2013—2014年)。他们为本书的资料整理及文稿修改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令我十分感恩。在书的最后整理当中,我还得益于汪瞻的帮助,在此也一并致谢。最后,我还深深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宋丹青女士,她对此书的校对和编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令此书的装帧和版式设计十分出色,令我十分喜悦!

  是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