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鹤壁好人风采

  一、我市入选2020年第一季度“河南好人”榜先进典型事迹简介(3人)

  陈小红 不离不弃好妻子,20余年悉心照顾患病丈夫

  1

  陈小红

  陈小红,女,1968年4月出生,山城区朝阳街内衣厂家属院居民。陈小红与丈夫1986年结婚,1997年丈夫患上了渐冻症,常年卧床不起。当时,他们的儿子只有8岁,陈小红选择独自扛起家庭的重担。曾有亲朋好友劝她放弃,可她暗下决心,不论多难都要好好照顾丈夫与儿子。只要听说有医院能治渐冻症,不管多远,陈小红都会带丈夫去看病。每天早上5点多,陈小红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伺候丈夫上卫生间。为了避免丈夫腿部肌肉萎缩,陈小红多次拜访、求教医院的专业医师,学习专业按摩手法。20多年如一日的操劳,陈小红从不抱怨。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说:“我只是在尽妻子的责任。”

  刘红杰、赵秀华夫妇 助人为乐传大爱,捐款12万元助力疫情防控

  2

  刘红杰、赵秀华夫妇

  刘红杰,男,1974年5月出生,淇滨区九州路街道大赉店社区居民;赵秀华,女,1976年2月出生,淇滨区九州路街道大赉店社区居民。从小在农村生活的赵秀华平时省吃俭用。当多地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出现物资缺乏问题时,赵秀华就想通过捐款助力疫情防控。她的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爱人刘红杰当即表示:“捐!现在咱的生活变好了,不缺吃的喝的,是该为社会做奉献的时候了。”二儿子刘振葛说:“妈妈,咱多捐些,以后我省吃俭用,给家里省钱。”2月3日,赵秀华向大赉店社区捐款1万元;2月6日,刘红杰向淇滨区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捐款10万元。夫妇俩看到九州路街道的工作人员天天在一线奔波,就想着买些医用口罩给他们,但多方联系也没买到,就买了100箱方便面,同时又拿出1万元捐给了九州路街道办事处。截至目前,赵秀华、刘红杰夫妇先后捐款3次累计12万元用于淇滨区疫情防控工作。

  二、我市入选河南省疫情防控中的“身边好人”先进典型事迹简介(10人)

  马俊新 守一线服务群众,运物资突遭意外

  3

  马俊新

  马俊新,男(1968年8月—2020年2月),中共党员,浚县浚州街道西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去年腊月二十九开始,马俊新就带领村“两委”干部和村里的其他党员组成疫情防控小组,全天候开展卡点值勤、村内巡逻工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他尤为关心隔离中的返乡人员和贫困群众,安排村医定时为他们测量体温,自己还常帮他们采购生活用品、解决其遇到的困难。2月4日,马俊新驾驶电动三轮车到某农业公司领取送给隔离人员和贫困村民的爱心白菜,行至浚县聆海大道与桑村庙村交叉口处被一辆轿车追尾,伤重昏迷,后因病情加重不幸去世。马俊新住院后,同为党员的弟弟马俊才顶替他坚守在村子疫情防控一线。

  王永素 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在战“疫”一线连续奋战36小时

  1

  王永素

  王永素,女,198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王永素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安置孩子回老家后,立即加入医院抗击疫情第一梯队。她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布控疫情阻击各项工作,穿梭在医院医学观察患者病房,在抗击疫情一线连续36小时不眠,连续7日不回家,用责任与担当践行着自己的使命。

  王瑞兴 以实验室为家,为疫情防控贡献最大力量

  1

  王瑞兴

  王瑞兴,男,197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疫检测中心副主任。王瑞兴的工作是检测疑似病例样本。在疫情防控初期,他就对县区疾控部门和各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样本采样、运输、储存培训,并完善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nCoV的实验室检测SOP流程。疫情防控期间,他将家搬到了实验室,随时保持工作状态,常常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

  叶鹏 坚守隔离病区40余天,直至实现“双清零”

  2

  叶鹏

  叶鹏,男,197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市第三人民医院防疫专家组成员、主任医师。从备战第一天直至医院实现新冠肺炎疑似、确诊患者“双清零”,叶鹏不计安危,连续坚守隔离病区40多天。疫情防控期间,叶鹏负责全院隔离病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会诊排查、业务指导、医疗救护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应急救治工作。他严谨认真,对新收住院的患者都要一一过问,决不让一例隔离病区新冠肺炎患者流入其他病区。他经常通宵作战,简单休息一两个小时后,又和专家组成员一起商定后续治疗方案。

  冯雷 用最美逆行,诠释白衣天使责任担当

  3

  冯雷

  冯雷,男,1969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市人民医院疼痛科副主任。为了积极抗击疫情,1月21日,他连夜写好请战书,第一个递交给院党委。作为医院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之一,他率先进入发热门诊,迅速制订工作流程,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带领医护人员研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亲自采集疑似病例咽拭子;参与专家组会诊,确保无错诊漏诊。为减少防护用品的消耗和上厕所次数,他工作时常忍着口渴不喝一口水。由于长时间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和口罩,下班时他的衣服总会湿透。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他连续在发热门诊值守了20多天。

  陈先群 连续奋战15天,他病倒在防疫战线上

  4

  陈先群

  陈先群,男,198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浚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抽样室工作人员。接到疫情防控通知,陈先群立即返回岗位。陈先群夫妻俩都是公职人员,父母年迈、孩子年幼,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单位本来安排他做后勤保障工作,他却主动请缨参与疫情防控卡点值守工作。陈先群分包的卡点有两名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近距离接触的重点管控对象。他和同事24小时坚守岗位,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安抚群众情绪,严控人员进出。1月27日起,他在卡点连续工作15天。2月11日晚,他因心脏病突发昏倒在卡点,经过全力救治才脱离危险。

  赵安金 71岁老党员,生命路口的守望者

  1

  赵安金

  赵安金,男,1950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鹤山区姬家山乡施家沟村村民。“大家请放心,我一定守好这个路口。”疫情防控期间,赵安金一个人坚守该村与外界连接的一个路口,没让村民离开,也没让其他人进入村庄。他守的路口通往鹤壁、安阳两市交界处,平日里人来人往。1月25日,看到村党员微信群里的疫情防控路口值守倡议,赵安金第一时间报名,从1月26日开始每天值守路口,自备笔和本,对来往人员进行登记,一直坚持到夜深才回去。

  唐风花 事无巨细,深入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

  唐风花

  唐风花,女,197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山城区火电厂社区支部书记、主任。疫情发生以来,火电厂社区迅速成立了防控小组,唐风花是第一责任人。她利用喇叭、黑板报、居民微信群、横幅、宣传页等对居民进行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识宣传。她在做好卡点出入人员管理登记、体温测量和口罩佩戴监督等工作的同时,做好卡点居民管理工作,禁止人群聚集、给辖区居民配送生活用品;通过上门、打电话等方式开展监督,确保居家隔离人员不外出。唐风花把工作排得满满的,每天都要到社区里跑一遍心里才踏实。

  黄红敏 母子三人共坚守,服务群众齐上阵

  1

  黄红敏

  黄红敏,女,197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鹤山区中山北路街道东巷社区党支部书记。从去年腊月二十八那天起,每天早6点她就开始了紧张有序的疫情防控工作,不管是入户返乡人员排查登记、路口设卡值班消毒,还是疫情防控宣传,她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社区外地返乡人员有58人,其中由武汉返乡4人,为做好疫情防控知识普及、返乡人员心理疏导和身体状况检查工作,黄红敏建立微信群,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她还动员两个儿子参与疫情防控,把自家的车作为社区应急车辆给居民免费使用。

  常学文 果敢坚毅逆行,做抗疫一线的“顶梁柱”

  2

  常学文

  常学文,男,1971年5月出生,淇县人民医院感染病区主任。疫情防控期间,常学文日夜坚守医院感染病区。他时刻关注患者病情的细微变化,随时组织会诊,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他注重心理干预,通过打电话或发微信等方式,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关怀。持续高强度的工作,导致他血压升高。大家劝他休息,他吃了降压片,继续坚持工作。在他的带动下,全科医护人员齐心协力,以他为榜样,共同奋战在抗击疫情前线。

  三、2020年第二季度“鹤壁好人”事迹简介(22人)

  秦诤 男童商场高处跌落,休假民警奋不顾身施救

  1

  秦诤

  秦诤,男,1980年8月出生,浚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小河中队民警。2020年5月5日下午,在浚县建业商场内,一名男童不慎从3楼摔下,掉在1楼上方的安全网上,十分危险。这一幕被刚走进商场的秦诤看到。他立刻沿步梯向二楼飞奔过去,毫不犹豫地翻过栏杆,跳到一楼上空搭建的安全网上,小心翼翼地把安全网往自己这边拽。由于重摔和惊吓,男童几乎昏厥。秦诤一边呼喊男童一边迅速拆解安全网,并把男童从安全网中拉出来,双手托着送到二楼安全地带。秦诤发现男童并无大碍,便把孩子交给其家长,悄悄地离开了。

  王现平、李清芳、王雪 男童不慎落水,众人合力救援

  1

  王现平

  2

  李清芳

  3

  王雪

  王现平,男,1974年2月出生,浚县卫溪街道南关社区居民;李清芳,女,198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浚县卫溪街道南关社区卫生所医师;王雪,女,1994年10月出生,浚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士。2020年5月29日,浚县南海公园里,一名男孩儿不慎落水。听到男孩儿同伴呼救,一名未留姓名的女子向水中递救生杆,不料自己也掉进河里。闻讯而来的王现平先把该女子拉上岸,又3次潜入河底,把男孩儿救上岸。此时男孩儿几乎无生命体征,情况危急。一同赶到的李清芳和王雪马上对其施行心肺复苏术。抢救20多分钟后,男孩儿逐渐恢复生命体征,随后被送往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何更全 老党员不忘初心,乐当义务“红色经典宣讲员”

  4

  何更全

  何更全,男,194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浚县善堂镇李坊村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让何更全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对青少年的重要性,萌发了在学生中宣传革命烈士事迹的想法。为此,他搜集整理红色事迹资料,自费到外地学习宣讲方法技巧,并编写宣讲材料,花掉了自己大部分的退休金。3年来,他骑车辗转奔波全县40多所中小学校,义务宣讲革命先烈事迹80余场次,受众达2万多人次。何更全说,他会将义务宣讲作为自己晚年的事业,让青少年永远铭记英雄历史,懂得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为传递红色文化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关促龙 消防员4次倒挂下井,勇救落井老人

  1

  关促龙

  关促龙,男,199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淇县消防救援大队中华路消防站三班班长。2020年5月29日,淇县消防救援大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淇县土地局家属院附近一老人掉进机井里。关促龙和战友到达现场后发现,井口直径不足50厘米,深约15米,老人被困在井壁错位的地方,随时有继续下坠溺水的危险。关促龙主动请战,当他下井后才发现,由于井壁狭窄,老人身体被井壁紧紧卡住,营救的腰带很难穿过被困者腋下,经过5分钟尝试,还是没有成功。为防止长时间倒立,脑部充血发生危险,队友们暂时把关促龙拉出井口。担心老人有危险,关促龙又3次下井,双手被井壁磨得鲜血直流,最终成功将老人救出。

  朱宇航 奉献爱心,小伙儿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

  2

  朱宇航

  朱宇航,男,2000年4月出生,淇县桥盟街道崔庄村人,现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10月,朱宇航加入中华骨髓库。2020年4月1日,朱宇航接到河南省红十字会的电话,说他与一名白血病患儿配型成功,问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征得家人同意后,朱宇航完成了捐献前的各项检查,于5月10日前往省肿瘤医院。5月11日到14日,每天早晚要注射动员剂,以激活骨髓内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并进入血液。由于打动员剂太疼,朱宇航不得不靠吃止痛药来缓解,即便如此,依然有后脑勺枕骨痛、心跳加速、胸闷等严重不适感。5月15日,朱宇航终于顺利进行了捐献。虽然几天下来受了不少罪,但能挽救一条生命,朱宇航说受这个罪很值。

  李建国、直明礼、陈树德、孙会生、赵运堂、胥克贵、朱顺发 7位老人自发巡河,4年救起6名落水者

  1

  陈树德

  2

  李建国

  3

  直明礼

  4

  赵运堂

  5

  朱顺发

  6

  孙会生

  7

  胥克贵

  李建国,男,195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淇滨区清华园小区居民;直明礼,男,1949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淇滨区农垦花园A区居民;陈树德,男,1957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淇滨区清华园小区居民;孙会生,男,1962年11月出生,淇滨区清华园小区居民;赵运堂,男,1952年9月出生,淇滨区牟山一区居民;胥克贵,男,1948年7月出生,淇滨区清华园小区居民;朱顺发,男,1957年10月出生,淇滨区福田六区居民。7位老人组成的义务巡河队已成立4年,其间他们救起了6名落水者。老党员李建国是组织者,也是队长。最开始,李建国主动到二支渠义务巡河,后来逐步组织小区的热心党员、群众成立了义务巡河队,队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他们每天都在淇滨区泰山路二支渠巡河路口集合,向西走到兴鹤大街再返回。捡拾垃圾、制止不文明行为、劝阻下河人员、提醒安全事项……都是他们巡河时要做的事情。他们随身带着长棍、夹子等工具,标语掉了,就用工具修好;凳子脏了,就拿抹布擦干净;发现有人落水,就伸出棍子搭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他们的影响下,周边热爱公益的居民越来越多,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

  张永峰 不惧危险,为灭火救援打好信息前战

  1

  张永峰

  张永峰,男,198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淇滨区兴鹤大街消防救援站通信班班长、火场文书。在2017年“5·19”小男孩钢筋穿胸救援,2018年“3·9”16吨汽油槽罐车泄漏救援、“6·4”房屋倒塌埋人救援,2019年“12·5”紧邻京广铁路和高压变电站垃圾场火灾等救援过程中,他多次出入高危现场侦察收集灾情信息,为灭火救援打好信息前战。疫情防控期间,他收集整理防控指令、疫情信息等材料,统计防疫表格,制作宣传图板,开展疫情防控宣讲,完善涉疫场所预案,在41起灭火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警必出且必入危险现场,虽不像战斗员一样直击火魔,他却一样与死神赛跑、一样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竭尽全力。

  崔建超 大爱无言,18年无偿献血近3个成年人的血量

  2

  崔建超

  崔建超,男,196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工作人员。崔建超在2002年无偿献血宣传活动中了解到献血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善事时,就无偿献血400毫升。此后,为了献血,他风雨无阻坚持锻炼身体,先后加入了市长跑协会、淇滨区长跑协会和市游泳协会。18年来,每年他都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截至目前,累计献血30次,捐献全血9800毫升,成分血5单位,相当于近3个成年人的血量。他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金、银、铜奖。

  王学琴 小区里的热心肠,社区工作的好帮手

  3

  王学琴

  王学琴,女,196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山城区朝阳北社区馨苑一区居民。王学琴是出了名的热心肠,有啥事儿只要找到她,她都会想办法帮助解决。她还是社区义务调解员,总是积极化解邻里间、家庭中的矛盾。王学琴所住的单元有位80多岁的独居老人,出门不方便,她便主动承担起了替老人买菜、交水电费等任务。社区召开会议,她总是提前到场,帮助工作人员布置会场。不管是清理小区卫生,还是帮邻居换水龙头,她都乐意帮忙。王学琴做的事都很平凡,却温暖着小区里每一位居民的心。

  谷秀忠 自强不息,10多年坚持照顾患病丈夫和公公

  4

  谷秀忠

  谷秀忠,女,1971年3月出生,鹤山区鹤壁集镇王闾寨村村民。谷秀忠家于2014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眼底神经萎缩几近失明10多年,谷秀忠到处凑钱为丈夫求医,可惜一直没能治好。照顾全家的担子都压在谷秀忠的肩上。面对困境,她自强不息,白天打零工,晚上上夜校学技术,希望靠劳动使家庭脱贫。84岁的公公患有肺气肿等慢性疾病,每年都要住一两次医院,每次都要住1个多月。谷秀忠抱着年幼的小孙子奔波于医院和家之间,悉心照料公公和丈夫。

  黄利方、张静 扶贫途中目睹意外,紧急救助负伤老人

  5

  黄利方

  6

  张静

  黄利方,男,1977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鹤山区脱贫攻坚督导组副组长;张 静,女,198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鹤山区脱贫攻坚督导组成员。4月27日,鹤山区姬家山乡娄家沟村村民李雷拿着锦旗和感谢信来到了鹤山区扶贫办,向二人致谢。4月9日中午,李雷的母亲骑着电动三轮车在距鹤壁集镇古楼河村约300米处不慎侧翻,老人当场摔晕倒在路边。下乡扶贫途经此处的黄利方、张静看到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又从老人兜里掏出手机,设法确定其身份并联系其家人。张静不停呼喊昏迷老人,帮老人恢复意识。因为摔伤严重,老人鼻子里、嘴里一直在流血,二人拿纸给她擦拭并进行安抚,直到20分钟后救护车来,他们帮忙将老人抬上车,才默默离开。

  刘万义 积极交纳特殊党费,诠释老党员责任与担当

  7

  刘万义

  刘万义,男,193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开发区海河路街道大八角村村民。抗疫初期,满头白发的老党员刘万义来到社区卡点值班处,将10张崭新的100元钱交到社区党支部书记刘素旗手中。刘万义说,国家有难不能袖手旁观,就想在特殊时期交纳特殊党费,这样心里会踏实点儿。老人还要求加入社区卡点值班,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刘素旗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刘万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为村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牛秀俊 半个世纪,扎根基层守护村民健康

  1

  牛秀俊

  牛秀俊,男,1953年11月出生,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淇水湾街道郭庄村村医。1969年至今,牛秀俊一直从事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守护全村人民的健康50余载。谁家的老人需要检查身体,谁家的孩子生病难受,不管白天黑夜、风霜雨雪,他都会带上药箱上门问诊。几十年来,他跑遍了全村的每一户家庭。今年年初疫情暴发,他积极参加抗疫,坚守在防控一线。他负责对村里返乡人员及密切接触人群开展医学观察,每天3次上门测量体温、宣传防疫知识、开展心理疏导。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20年第一季度“鹤壁好人”事迹简介见2020年4月22日《鹤壁日报》2版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王峥整理,图片由鹤报融媒体记者王峥、陈艳艳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