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您应当注意的几点
1. 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看年龄:14周岁以下不具备刑事行为能力,14到16不到的,16以上的。16以上的,以独立收入生活的,完全行为能力。二聊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律保护制度,因为涉及孩子一辈子的大问题,家长要认真对待,不是拿钱就能了事的,有刑事案件的话,孩子会背案底的。如果孩子不是主导,而且还受了伤了。有免于刑事起诉的可能性。三聊程序,给注意事项。给好铺垫,转移到尽快联系律师作咨询。
2. 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公安机关的问询笔录应当有成年监护人在场(家属不在当地的,或者监护人属于共犯的,可以委托学校老师或者社区委派成年人陪同)。
3. 未成年人与成年人案件应当分案起诉。
4. 庭审阶段,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明确拒绝法定代理人以外的合适成年人到场,人民检察院可以准许,但应当通知其他合适成年人到场。
5. 根据修改后刑诉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只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属于可能被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有悔罪表现的情况,都可以附条件不起诉;从侦查机关方面看,除了在附条件不起诉作出时需要参酌侦查机关移交起诉的意见外,还应当设置专门的程序来征询侦查机关的意见,并且将其意见附录于公诉案卷之中。
附条件不起诉的案件极有可能出现不公开听证的情况。
具体流程:
检察机关制作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书:检察机关通过对案件进行审查,包括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以及侦查机关、社区等进行协商,或者举行听证会等程序后,认为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原本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具有悔罪表现,符合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条件时,按照现行检察机关内部的案件审批和讨论程序,对案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对于案情复杂,涉及罪与非罪认定有分歧,以及是否应当附条件不起诉争议较大的案件,承办人还应当报请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对于决定附条件不起诉的案件,检察机关应当制作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书,并按照法定程序送达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侦查机关、社区,并抄送有关的机关或单位。
考验期:对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为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从人民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的决定之日起计算。
如其在考察期内积极履行相关社会义务,并完成与被害人及约定的相关义务,足以证实其悔罪表现的,将依法作出不决定。 附条件不起诉,又称为暂缓、缓予、暂缓不等,是指在审查时,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性格、情况、犯罪性质和情节、犯罪原因以及犯罪后的悔过表现等,对较轻罪行的犯罪嫌疑人设定一定的条件,如果在法定的期限内,犯罪嫌疑人履行了相关的义务,就应做出不的决定。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庭审时成年的,不影响未成年人案件的处理方式,依然是以不公开和教育为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