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农妇用乳汁救活八路战士,建国后成厅级干部,他如何报恩的?
1941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山东曾有一位妇女,救助了一名八路军战士,给了这位八路军战士生的希望。后来,这位八路军战士依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了八路军中的一名大官,并且,他也没有忘记在生命垂危的时候救助自己的那位妇女,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示了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含义,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在他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
悲苦的童年
明德英出生于山东沂南县的一个村庄里,当时的生活还十分贫困,常常吃了这一顿就没有了下一顿。但是,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命运又给明德英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在明德英两岁的时候,就得了一场重病,因为当时生病并不是什么大事,起初家里的人并没有怎么在意。
但随着病情的加重,家里也没有什么钱,因此明德英的错过了最佳的病理治疗时期,最终,在病情的影响下,明德英再也不能开口发声,成为了一个哑巴。但是,明德英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生理缺陷就自暴自弃,反而乐观地继续生活。
在明德英21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一个没有房子、没有土地的贫穷的村民李开田,虽然无地无房,但是村民对他们都照顾有加。有时候会让他们看守墓林,而墓林旁边的一些空地也会无偿交于他们使用,在村民的帮助下,明德英夫妻两人在墓林旁边种植一些庄稼,以供自己食用,另外,因为没有房子,夫妻二人就在墓林旁的空地上搭起来一个茅草屋,以供夫妻二人有一个居住的地方。
![]()
不惧艰难,坚决救助
在明德英早期的自我人生观念中,只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安稳的生活,平平安安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从来没有想过会与八路军建立其什么联系。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一天,明德英有了自己的小儿子,孩子出生后嗷嗷待哺,明德英就负责在家养孩子并处理一些家里的琐事,丈夫李开田在闲暇的时间里,经常回到乡镇上找一些零碎的工作,以便贴补家用,通常情况下每天傍晚都会回到家中,最长的时间也不超过三天。
但是有一次,李开田离开家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那个当时通讯十分困难,而且日本人肆意侵略的年代,明德英就感觉丈夫被日本人捉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丈夫仍然没有传来任何的音讯,那段时间明德英几乎每天都以泪洗面,就在自己以为再也见不到丈夫李开田的时候,丈夫又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不仅如此,还带回来了一个昏迷的年轻小伙子。
![]()
不过之前明德英的感觉是对的,丈夫李开田在刚到乡镇的时候,就不幸地遇到了日本人的军队,随后就强行被日本人的军队带到了一个为日本人做苦工的地方,每天为日本人劳作。
不过,李开田是聪明的,在劳作的的时候,就小心地观察周围的位置和日本人的驻军兵力,经过将近二十天的时间,李开田熟悉了日本军队的日常作息时间,在了解周围环境的情况下,李开田找准时机就偷偷地跑出了日本人的管辖范围。
至于自己带回的年轻小伙子,是自己在劳作的地方相识的,是一位日本人的俘虏,叫庄新民。据了解,庄新民是八路军的一名战士,在当时庄新民也只有不到二十岁的年华,就加入了八路军,在和部队打游击战的时候,在敌军的炮火中身负重伤,并且还与部队走散了。面对这种情况,庄新民在混乱的环境下,混入了一个逃难的队伍,希望碰碰运气,能否找到自己的战友和部队。
![]()
但是,现实并没有像庄新民想象中的那么顺利,这一支逃难的队伍没有走多远,就遇到了四处搜刮壮丁的日本军队,最终就被放置在了劳工营里。值得庆幸的是,日本人没有对劳工营里抓捕的人进行身份的盘查,庄新民八路军的身份没有暴露在日本人的视野之下,也算是保住了庄新民的性命。
在劳作的时候,庄新民就与李开田认识了,在两人的交谈过程中,两人相互了解了对方的一些信息,于是两人就在彼此的帮助下,顺利地逃离了劳工营。
就在快到李开田家中的时候,庄新民因为战争中的伤口没有得到相应的治疗,伤口也在长时间的劳作下复发,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最终昏倒了。
回到家中,李开田在妻子明德英疑惑的眼神下,将庄新民是八路军的信息告诉了妻子,并告诉妻子,八路军是帮中国人打鬼子的,是中国人的希望和救星,要认真的照顾庄新民,并且将他救活,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明德英在丈夫的语气中也感受到了庄新民身份的特殊性,在之后的时间里,明德英每天都会对庄新民的身体进行一定的检查。
但是,庄新民身上的伤十分严重,在一些草药的治疗下,仍然没有什么好转,在情急之下,明德英就想起了曾经村民告诉她的一个方法,对于失血过多且有伤口的人,给他喂一点女性的乳汁,或许可以有一点帮助。
![]()
在明德英的家中,生活并没有改变原来贫困的生活,明德英的外貌也因为生活的贫困呈现出蜡黄的肤色,并且小儿子刚出生没有多长时间,明德英的乳汁喂养自己的小儿子就是一个问题。面对这样的选择,明德英十分犹豫,一边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一边是救助中国人脱离苦海的八路军战士。丈夫李开田的话浮现在了明德英的脑海里,在床上躺着的伤员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与日本人进行抗争,这样的情分中国人谁也不能忘记。
最后,经过深思熟虑,明德英决定将自己的乳汁喂给庄新民,幸运的是,这样的方法对于重伤的庄新民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没过几天的时间,庄新民的伤逐渐好转,最后庄新民还能下地走路。
伤好之后,庄新民就决定寻找部队,继续打鬼子。在庄新民离开的那一天,三人都红了眼眶,战场是残酷的,这一次的分别,可能是最后的一次相见,说不定以后就没有机会重聚。庄新民离开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对李开田和明德英二人的感激之情,就跪在了地上给李开田夫妇磕了三个头,并表示,如果以后还有机会,自己就一定会回来,将李开田夫妇当做父母一样侍奉,不辜负他们的救助之恩,随后,就径直离开了。
![]()
在庄新民离开之后的那一段时间,李开田和明德英夫妇二人都十分想念庄新民,但不是为了他给自己的那个承诺,而是担心庄新民的生命安全,只是希望庄新民能平安健康的活着。
而在这几年里,庄新民四处奔波,奔赴于各个战场,最后终于遇到了八路军的队伍,回到了部队之中。回到部队之后,庄新民就根据组织上的安排,重新开始了抗击日本人的生涯,经过残酷的战争,庄新民凭借自己不屈的意志和坚定的初心,走到了抗战的最后。
![]()
怀恩之心,前来相报
直到新中国成立,全国人民解放,已担任厅局级干部的庄新民在完成自己的工作的情况下,终于有时间去见曾经救助自己的李开田和明德英夫妇。庄新民四处找人询问当年的小村庄是否还在,当年救助自己的恩人是否还住在那个茅草屋里,终于,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找到了李开田和明德英夫妇。但因为政务繁忙,等到周末的时候,庄新民就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儿子赶到了曾经的茅草屋。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曾经的那个年轻的小伙子再次站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李开田和明德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经过反复的打量,夫妇二人终于认出了当年的小伙子,随即,两人都忍不住留下了眼泪,曾经那个年轻稚嫩的小伙子已经变得十分成熟,成为了领导一方的首长。
李开田和明德英看到庄新民高大的身影,看到他比之前还要强壮,夫妻二人都十分高兴。李开田和明德英看到庄新民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一样激动,看到庄新民的妻子和儿子,对待她们也像对待自己的骨肉一样亲切。
庄新民虽然成为了一位领导干部,但是在李开田和明德英的面前,完全没有摆出领导的架子,还像之前那样与李开田和明德英交谈起来,谈论自己走后的经历,部队又是怎样成功地将日本人驱逐出中国的领土,庄新民讲的抗击日本人的故事,让李开田和明德英都热血沸腾,对八路军表达了万分的感谢,就是因为八路军,人们才有了现在不需要提心吊胆、担惊害怕的生活。
李开田和明德英夫妇在家中摆出了几桌酒席,并将几位村民一起叫来,庆祝庄新民的到来。在饭桌上,庄新民向夫妇二人表达了自己的所想,希望将李开田和明德英接到城市里居住,以便自己能更好的照顾他们。对于庄新民的提议,李开田和明德英都没有同意,认为自己的家就在山东沂南县,并且自己也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的时间,对周围的一切都十分熟悉,如果和庄新民一同去城市里居住,肯定会有一些不习惯,说不定还会给庄新民夫妻和他的家庭带去不必要的麻烦,就拒绝了。
![]()
李开田和明德英告诉庄新民只要心里面还有自己的存在,两人就已经十分高兴了,有时间给他们寄去几封信件就好了,不需要那么麻烦。因为李开田和明德英的态度十分坚决,庄新民也没再多说什么,但是,在庄新民空闲的时间里,都会将李开田和明德英接到城市里小住几日,并且还是不是的让妻子和孩子领着他们出去游玩。
之后李开田和明德英的年纪也大了,生活上多有不便,又因为自己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参加了军队,报效国家。庄新民便再次提议将夫妇二人接到自己住的地方,一起生活,在长时间的接触下,两人对城市的生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自己的生活确实有点困难,于是,李开田和明德英同意了和庄新民一起生活的建议。
![]()
后来,明德英去世的时候,庄新民和李开田和明德英的一儿一女共同为明德英操办了一场葬礼,每年的清明节,庄新民都会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到明德英的墓前扫墓,庄新民将李开田和明德英的身影始终记在自己的心里,也做到了自己当年给明德英的李开田夫妇二人的承诺。
不惧生死,坚决援助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前期,为了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的人还有很多,他们虽然不是战士,却在抗日胜利的道路上铺设了一条属于他们的路。
其中,山东临沂的六姐妹的故事就是人人颂扬的故事。沂蒙六姐妹是蒙阴县人,在她们的故居的桌子上,还放着没有纳完的鞋底和针线剪刀。如今,临沂六姐妹已经相继离世,但是,她们给新中国做出的贡献值得所有人铭记。
伊廷珍是沂蒙六姐妹之一,她曾是沂蒙县一个村庄的副村长,纳绣花鞋底是当时妇女必备的一项技能,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就是这样的一个技能,却与战争有了联系。
1947年,解放战争发展到了关键的时刻,国民党的军队对沂蒙地区大举进攻,国民党的主力军被华东野战军的战士引到了离村庄不远的地方,村民在国民党进攻的这一段时间里,在八路军的感召下,村里的男丁都纷纷加入到了战争之中。
不仅如此,据当时的人回忆,村里的男丁只要是能上战场的都去了,甚至有一些老人都带着自己的农用工具协助八路军作战,在村子里,只留下了一些行动不便的青年、年龄幼小的孩童以及妇女。
![]()
伊廷珍在这种情况下,担心村子里会发生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便挨家挨户地前去探望,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稳定村民的情绪。战争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八路军的作战方式主要以游击战为主,需要不断地转移,部队里的一些粮食和水等生活的必需品十分紧张,伊廷珍知道这种情况后也十分着急,就与当时村子里的几位小姐妹进行商讨,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当时村子里的共产党员在伊廷珍的动员下,都主动与留守在村里的村民发起动员,希望大家能够支持八路军战争开展,村民也十分能够理解当时的处境,她们将自己的生命都托付给了八路军战士,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没过几天的时间,前线就传来了部队里断粮的问题,当天夜里,在伊廷珍的组织下,大家都将自己家中多余的粮食聚集在一起,支起一口大锅,为八路军战士做饭。这段时间,大家都是在担惊受怕的情绪里度过的几天里都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面对着这一大锅的食物,大家宁愿挨饿也没有一个人说要吃一口的,甚至有的人,在长时间的劳作下,在体力不支的时候,仍然坚持着为八路军战士提供援助。
乡亲们一致认为,八路军为了大家的安危在战斗,怎么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呢?不仅如此,姑娘们看到八路军战士的脚在长时间的战斗中,有的都磨出了血泡,就主动担起来为八路军战士做鞋的任务。晚上的时候,大家都十分困倦,但是,都围在火炉旁,坚持着自己的事情,有的因为不小心就被火炉烫伤,但是,她们仍然没有半句怨言。
![]()
另外,沂蒙六姐妹之一的杨桂英为了给战士们搓麻绳 腿上都被磨掉了一层又一层的皮,双腿伤痕累累,但是,她仍在坚持。等到物资都准备好后,沂蒙六姐妹就用小推车,将她们准备的物资运到了前线的战场上,战场上枪林弹雨,六姐妹为了避开子弹,只能弯着腰将食物和鞋子分到大家的手中。面对着自己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六姐妹认为,为八路军送物资的同时,能够为战争的进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大家的安全,自己死不足惜。
在六姐妹和村民的帮助下,华东野战军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击退了。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村民的齐心共力,离不开姑娘们的日日夜夜的努力。在之后的回访中,大家对沂蒙六姐妹做出的的壮举,都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情。
![]()
军民同心,生死与共的内涵,在战争中表达得淋漓尽致,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李开田和明德英、离不开沂蒙六姐妹和广大的村民,更离不开为战争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中国人,军民一家,相信在这样的情感下,中国会有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