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 大学生逆向考研去双非,有人觉得「逆向考研」是不上进的表现,你怎么

  近几年,由于考研热,涌现了一批逆向考研考生。不少考生吐糟:连985、211双一流院校的考生,都跟我竞争,双非院校的我,该何去何从?

  1、什么是逆向考研?

  逆向考研,顾名思义,本科院校为双一流院校的考生报考双非院校研究生。近年来逆向考研人数不在少数,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22年院校考研发布的数据当中,报考人数12146人,但有602名来自双一流高校的考生,增长率超过50%,今年最新数据还未出,预计也会有所上浮。

  2、为什么会出现逆向考研?

  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研战场上,很多考生认为退而求其次是一种保稳的战术。在如今考研内卷的情况下,选择低风险、高性价比院校,也不会抹去他们的本科名校背景。相反,在复试环节当中,导师们反而更青睐这类考生。既然我很难挤进名校镀金,那“镀银”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考上才是硬道理。

  当然,部分考生选择逆向考研,其实也是结合自身能力及考研职业规划,做出了适合自己的选择。因此,大家也不必对于这种行为过于大惊小怪,请理性对待。

  3、如何看待逆向考研这一举动?

  我们从学校知名度来说,“双一流”学校综合能力确实会高于“双非”院校,但是术业有专攻,就某个专业来说,“双非”院校不一定比“双一流”院校差。如广东金融学院里面的热门专业金融学、保险学、会计学等,学科排名靠前。很多考生会结合就业需求及自身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选择“双非”院校某学科来作为自己的考研方向,也不足为奇。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考研到“双非”院校某一专业领域,接受更专业的教育,与只追求学校综合实力和认可度的做法相比,显然更加理性。学生对于自身定位清晰,研究方向明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当然,《北京青年报》相关编者也指出:“认为我们都应该理性对待学生这一选择,而不是单靠内卷来说明事实”。

  对于学生逆向考研这个现象,我们应当给与正向的引导。学校没有好坏之分,我们更不要随便给学校贴标签。不管是学校还是各大考研机构应当启发学生:明确自己读研的目的以及日后的职业规划,并结合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院校,才能真的做到学业有成。

  4、如何理性择校?在考研择校过程中,要做到理性择校,不要一味追求名校或追求热门专业,考生要明确考研初衷,除了考虑个人意愿之外,才才建议大家理性思考,结合以下因素选择合适自己的院校及专业:专业实力学校实力地域竞争难度就业需求笔试复试难易度

  4月已过一半,冲锋的号角早已响起,你考研的进度条到哪里?有任何备考疑问可加助教老师指导一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