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意 | 成年人近视雾视前后综合验光的对比分析

  2结果

  表1 雾视前后综合验光结果分析

  项目   屈光性质相同 屈光性质不同   眼数   156   38 百分数(%)   80.04%   19.96%

  从上结果得到,雾视前后屈光性质相同为80.04%,雾视后变化为19.96%。

  表2 度数≤-3.00DS雾视前后综合验光结果分析

  项目   雾视前后结果相同   雾视前后结果不同   眼数 48  百分数% 56.47%   37  43.53%

  从上表可看出度数≤-3.00DS的患者雾视前后结果相同率为56.47%,这个数字说明雾视对于度数较低的且年龄超过18岁的近视及复性近视患者,仍然很重要。

  表3 度数>-3.00DS雾视前后综合验光结果分析

  项目   雾视前后结果相同   雾视前后结果不同   眼数 87   百分数% 79.82%   22  20.18%

  从上表可以看出,度数>-3.00DS的患者雾视前后结果相同率79.82%,明显高于度数≤-3.00DS的患者,但是该数据明显对18岁后患者验光无需进行调节放松提出了挑战。

  3 讨论

  雾视技术是现代综合验光技术中,验证屈光矫正度数中球镜度数的最基本方法。它的过程是在被检眼前加一定量的正镜片,使得被检眼自动放松调节的过程[2]。其作用为雾视后眼睛暂时变成了人为近视眼,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此时注视眼理论上不能调节,因为调节可以使近视程度进一步加深,导致视标的清晰度下降。雾视的意义是在验光过程中防止近视矫正过度,防止远视矫正不足[3]。

  本结果提示年龄超过18岁的近视及复性近视患者雾视后的度数低于自然瞳孔下球镜屈光度数,相差0.50D~0.75D。在我们实验过程中,度数较低的患者雾视前后结果不同达到了43.53%;度数较高的患者雾视前后结果不同也达到了20.1

  8%,通过临床问诊发现这部分患者大多数都是近距离工作患者,每天近距离工作达到8小时以上,因此,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18岁后的近视及复性近视患者尤其是以近距离工作为主的患者,雾视对其综合验光结果具有现实的意义,同时也对度数>-3.00DS的患者临床上无需进行雾视的结论提出了挑战。动物模型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长期近距离工作用眼为近视眼高发因素[4]及陈嘉莹等[5]报道192例成年人迟发性近视,高学历学生和长期近距离工作者占93.75%的结论,本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此问题。

  通过此研究,我们迫切希望同行们在对近距离工作为主且易出现视疲劳的成年患者进行验光前先雾视,保证屈光检查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刘晓玲.验光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1 31-44

  [2]梅满海.实用眼镜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90195

  [3]黄瑞珠,许道成,胡建华,等.成年人托吡卡胺与小瞳下电脑验光的对比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06;13: 13121314

  [4]AngelJ,WissmannDA.TheEpidemiologyofmyopia.AmJ Epidemiol1980;111(2):220228

  [5]陈嘉莹,徐威,黄瑞珠,等.成年人迟发性近视眼临床分析.眼视光学杂志2005;01:6465

  欢迎转载,请勿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