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一地鸡毛,心理学家教你一招,人生豁然开朗
如果你经常心烦意乱,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集中精力?心理学家教你一招:
让你摆脱这种内心无序的混乱状态,获得满足感,提升幸福感。

生活令人忧心忡忡的原因,一般源于遗憾过去,一半源于担忧未来。
人的身体活在现在,心却在过去和未来徘徊,一心多用,心猿意马。
精神不在状态,失去感受当前的能力。
内心经常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会使人越发的焦虑烦躁。
无数次循环往复,使人陷入精神内耗,意志消沉。
一旦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倾向,应该立即做出调整。
千万不要任由其发展,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
有些人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怡然自得坦然应对。
另一些人即使是极微小的挫折,也表现得声嘶力竭,也无法承受。
原因就在于,人们对自己内在心理机制的控制能力的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首次提出了“心流”理论,帮助人们获得最优心理体验,感受幸福人生。

心流是指:
人在活动的过程中,完完全全沉浸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达到忘我的境界,忘记时间流逝,几个小时犹如几分钟,有时候几分钟也如同几个小时那么漫长。
通过刻意练习,任何人都能获得心流状态,究竟如何获得心流?

作者给出了四条建议:
第一,有明确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能够让人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动力源。
漫无目的的工作会让人随心所欲,毫无计划地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而那些有明确的目标的人,在做事的过程中,会忽视目标以外的其他因素,专注于目标要求完成的事情,使事情事半功倍。
第二,挑战与能力相匹配;
制定的目标,自己跳一跳就能够得着,那些怎么蹦都无法完成的事情,只会让自己提不起精神,更不要谈充满干劲。
所以设置越小越具体的目标越有利于完成。
大而空的目标,出现畏难情绪的概率很大,因为畏惧困难,自己把自己打败。
因此设置挑战与能力要相匹配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目标要有及时反馈;
在落实目标的过程中,要有及时积极的反馈,比如说:
最开始提笔写作写500字都感觉特别困难,而现在题笔写一两千字也不费吹灰之力;
自己努力写作的微头条,发到某条获得极大的推荐量和阅读量 ;
或者是自己投稿的文章被采纳,并收获了有一定的稿费,这些都是积极正向的反馈。

第四,打造能够进入心流状态的环境;
对那些高手而言,无论在怎样嘈杂的环境,都能够快速地进入心流状态;
而对于刚刚练习心流状态的人来说,嘈杂的环境很难进入心流状态,所以必须打造安静适宜的环境。
比如:决定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事先创造好环境,把在阅读中要用到的:
草稿、笔记本、水等物品摆好,需要的时候,伸手就可以拿到,从而不影响我们专心阅读。
通过微习惯练习体验,把身体状态调节到当下。
感受现在的点点滴滴,集中精力感受当下的快乐,体验现在内心的痛苦,让内心有序安定。
这种有序的状态,会让你内心体验到充实和满足。
这种精神处于最优心理体验的状态,做任何事都能事半功倍,幸福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与君共勉,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