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示弱”,你会“示弱”吗?

  《道德经》作为中国的“万经之王”,老子仅用仅仅5000字就道尽人生智慧,其中就不乏如何为人处世,今天我们就分享一下老子对于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

  在《道德经》第七十六章,老子是这么说的: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通过人和草木存活和死亡后的躯体做对比,阐述了一个道理,那么就是强大的,一般都是处于下位的,而越是那种柔弱的,反而能够处于上风。

  这就和我们平时的认识所相悖,弱在我们眼里一般都是贬义词,人人都想变强,但是结合生活实际来看,好像老子的说法才是对的,人不会示弱,早晚会招致横祸。

  首先我们要明白,示弱并不是软弱

  中国人都有一个非常坏的习惯,就是好面子,所以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相处中,都把自己最强硬的一面留给别人,其实这就是非常错误的认知。

  韩信就曾经有过“胯下之辱”,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指着韩信的鼻子骂:“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戴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

  韩信并没有回答他,这个年轻人又开始追着骂:“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韩信仔细的打量一番后,便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认为韩信是一个懦夫,狠狠的嘲笑了他一番。

  但韩信真的软弱吗?韩信如果真的软弱,是不会当着刘邦的面指责刘邦不如项王,换做那个年轻人来,他敢当着汉高祖刘邦的面指责他吗?

  这一点韩信就非常聪明,为了所谓的面子徒增无谓的伤亡十分没有必要,示弱并不是软弱,而是在双方都剑拔弩张的时候,主动放低姿态,来缓和矛盾,将损失降到最低。

  懂得示弱,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道德经》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做事情不及时停止,就会招来祸患,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这句话其实很现实,记得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徐峥所扮演的程勇在打开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独家代理的时候,很快的占据了市场,几乎就是一家独大的场面。

  但是一件事情做的太过了,就会招致别人的嫉妒和仇恨,这不,被揭穿的假药贩子张长林便找到了程勇,说要参与进来,要不就举报了程勇卖“假药”。没有办法,程勇便只能把这赚钱的生意让给了张长林。

  虽然结尾是好的,但是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树大招风,如果不懂得示弱,那么一定不会走的很远。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洼则盈,敝则新。

  这和上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人在没有人注意的情况下是最容易发展的,人们都讲究“闷声发大财”,这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聪明。

  这也就是老子在2000年前总结出来的经验,一想到2000年前的智慧现在还有人不知道,我就对先人感到深深的敬畏,中国老祖宗的智慧远不是我们可以猜测的,而这本《道德经》想要告诉我们自己的也远远不仅于此,所以《道德经》才被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

  《道德经》代表了我国古代的最顶尖的智慧,影响了后世几十代人,不仅如此,《道德经》在国外的影响力也是十分深远,在世界享誉盛名,外国人总拿他们的名著和《道德经》相比拟,由此可见《道德经》的地位有多重。

  我国的狂人鲁迅曾经说过,不读《道德经》,不知中国文化,不知道人生真谛。我认为这句话一点没错,《道德经》不仅涵盖了修身之道,还有更多养生、治国、用兵之道,所以说《道德经》适合每一个人看。

  读懂《道德经》,就是读懂人生的真谛,相信在您开卷的那一刻,不管是职场、情场、家庭都会有所收益,也希望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