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药理研究中心 陈锐、胡蓓 等发表于Front Pharmacol

  461

  论文拾粹

  本期介绍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药理研究中心陈锐 副研究员、胡蓓 教授等人于2021年2月发表于杂志“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上的文章“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o Support Phase Ib/IIa Dose Selection for WBP216, A Long Half-Life Fully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Interleukin-6”

  最新影响因子:5.810

  

  建模与模拟技术指导长半衰期全人源单抗WBP216 Ib/IIa期剂量选择

  作者:汤仙阁,曾小峰,关晓多,陈锐*,胡蓓*

  背景及研究目的

  WBP216是一种新型的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抗体,对IL-6具有较高的亲和力。WBP216的可结晶段(fragment crystallizable,Fc)经改造后可延长其半衰期至40~60 d,具有长期有效缓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潜力。

  WBP216因中和IL-6可直接抑制肝脏产生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开始应用IL-6阻断剂治疗后,炎症标志物(CRP和ESR)会迅速下降,且此种变化早于肿痛关节数的改变。因此单独使用CRP不能充分评估治疗疗效。

  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疗效标准,以ESR或CRP计算的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评分(disease activity swollen 28,DAS28)在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中应用的较多。与CRP和ESR相比,RA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后,DAS28通常下降非常缓慢。因此快反应指标和慢反应指标应进行结合,以评价RA药物的疗效。

  然而,上述指标在临床中常表现出极大的个体差异。利用传统统计方法很难发现剂量-暴露-效应的关系。群体PK/PD建模与模拟已被证明在辅助药物研发中是非常有用的工具。本研究基于WBP216在RA患者Ia期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K)数据和CRP、DAS28-ESR数据开展群体药代药效(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popPKPD)研究,以指导Ib/IIa期临床试验中WBP216的剂量选择。

  方 法

  Ia期试验在轻症RA患者中开展,WBP216剂量为10、30、75、150和300 mg 的5个剂量组单剂量递增研究。利用Ia期获取的PK/PD数据,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软件为Phoenix NLME, version 8.1, Certara)构建药物暴露和效应之间的定量关系。

  采用一阶条件估算的扩展最小二乘法(FOCE-ELS)估计pop PK/PD模型参数。最后的结构模型由目标函数(OFV)和赤池信息准则(AIC)决定。序列建模策略用于拟合Ia期数据,即首先构建群体PK模型,然后从终模型中获取个体posthoc参数,以用于预测个体WBP216浓度,该浓度在PD模型中驱动药效指标CRP和DAS28水平变化。

  构建并经过验证的模型开展蒙特卡罗模拟。基于Ia期参数估计的不确定分布,共模拟100次Ib期研究。每个模拟的试验中包括27名受试者,其协变量与Ia期试验中的人群相同。WBP216维持剂量在30~300 mg范围内,3种给药频率下(Q4W、Q8W、Q12W),模拟血清CRP和DAS28水平变化过程。

  药物作用持续时间模拟至72周,每周采样1次。WBP216消除较慢,半衰期长,因此需花费较长时间才可达到稳态暴露和稳态疗效。由于RA患者需很快达到疼痛缓解,因此有必要设计负荷剂量。

  本研究提出两类负荷剂量以达到稳态暴露:

  (1)WBP216最开始3次给药以更密集的频率进行,第0-4-8周给药、第0-2-4周给药和第0-2-6周给药;

  (2)使用维持剂量加倍的负荷剂量。

  主要结果

  构建的模型模拟剂量在30~300 mg范围内,3种给药频率下(Q4W、Q8W、Q12W),模拟血清CRP和DAS28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见图1。

  图1 使用最终群体 PK/PD 模型模拟9个剂量方案下CRP 和 DAS28 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与观测值一致,模拟CRP在给药后1周内迅速降低至最低点,而DAS28则变化缓慢,至24周后趋于稳态。除了30 mg Q8W、30 mg Q12W和75 mg Q12W这3种给药情景外,多个给药方案可使CRP降低大于90%(相对于基线),而DAS28降低大于3分。达到?CRP≥90% 和 ?DAS28≥3最优的给药方案为75 mg和150 mg,每8周给药1次。

  分别约有81%和92%的虚拟人群可达到DAS28-ESR小于2.6分(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定义的RA缓解界值)。30 mg剂量,每8周或每12周给药1次很难达到目标疗效,而每4周给药1次呈过度给药,且在临床实践中操作不便。每12周1次的给药频率,其疗效指标波动较大,尤其是CRP,且此给药频率下达到目标参考疗效的患者比例较低。

  为使患者能快速从WBP216治疗中获益,有必要设计负荷给药方案。上文中优化了维持给药频率即Q8W,在此基础上,模拟4种负荷给药方案。

  图2 设计的负荷剂量给药方式

  图2显示了维持方案以150 mg Q8W为例时的4种不同负荷剂量方案:

  (1)先第0-4-8周给药,之后维持剂量方案150 mg Q8W,需超8周的时长才达稳态暴露;

  (2)先第0-2-4周给药,之后150 mg Q8W,造成WBP216浓度陡峭上升,超过Ia期研究中最高剂量300 mg的峰浓度,有潜在的安全隐患;

  (3)先第0-2-6周给药,之后150 mg Q8W给药,可在第2次给药时即达峰浓度。

  (4)给予负荷剂量300 mg,维持剂量加倍。第1次给药即可达稳态。

  因此,强烈推荐后2种负荷剂量方案进行下一阶段的临床试验。采用(3)和(4)两种负荷剂量方案时,DAS28提前3周达稳态。

  结 论

  根据模型模拟结果,WBP216长半衰期允许每8周用药1次。每4周给药1次不仅存在过度给药的风险,且疗效未见优势。从模拟结果上看尽管150 mg Q12W给药似乎也可行,但Q8W给药可使CRP和DAS28更稳定。推荐两种负荷剂量方案的设计:先第0-2-6周给药,然后每8周给药1次,第2次给药即可达稳态;另外1种负荷剂量方案为维持剂量加倍,预计节省3周时间达DAS28目标疗效。

  评 论

  本研究首次构建了WBP216在中国RA患者中的群体PK/PD模型,表征了WBP216血药浓度与CRP、DAS28变化规律。通过该建模与模拟技术可解决传统统计方法的难点。模拟3个剂量组3种给药间隔下的用药情形,确定了75~150 mg 每8周给药1次的维持剂量方案。结合Ia期临床试验中,RA患者自觉起效缓慢,设计了多种负荷给药方案,以实现快速达到疗效目标。由于研究样本量较小,个体间变异使模型存在不稳定的可能性,后续进一步纳入患者可增强模型的可预测性。期待本研究可推动群体药代药效动力学研究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

  

  第一作者

  北京协和医学院

  汤仙阁 博士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药理学2018级在读博士研究生,师从胡蓓和陈锐教授。本科及硕士就读于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专业。参与数十项包括化药小分子、单/双抗和siRNA在内的多种类型的一类新药临床试验决策讨论、PK/PD采样点优化、定量药理(popPK/PD,E-R分析等)以及剂量预测等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模型引导的新型核酸和抗体药物的早期临床药理学研究。发表该领域中英文专著数篇。

  通信作者

  北京协和医院 临床药理研究中心

  陈 锐 副研究员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药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医学博士,定量药理学硕士,临床药理学博士后,北京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定量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生化与分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委,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青委,国际药物信息协会(DIA)中国青年顾问委员。参与超80项新药I期临床研究(主持30余项),为创新药提供全流程的临床药理学和定量药理学支持。2017年获第六届定量药理学与新药评价国际会议青年科学家一等奖,2019年获DIA年会荣获中国未来领袖奖,2021年获北京西城区优青奖。

  北京协和医院 临床药理研究中心

  胡 蓓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药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理学会定量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药理杂志》副主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特聘教授。从事临床药理学教学和研究近30年,作为主要研究者或合作研究者,完成200余项新药的I期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性试验。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药的早期临床研究、定量药理学研究、药物代谢研究。

  本期栏目主持人

  北京协和医院 临床药理中心

  郑昕 博士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药理中心,理学博士,主要从事新药的 I 期临床研究,复杂生物基质中的药物/生物标志物的定量分析,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代谢,产物鉴定以及创新药物的 PK/PD 研究等。已参与完成药物临床试验20余项,并作为主要参与人员参与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实验室开放课题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1 项。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文章12篇。现《协和医学杂志》青年编委。

  

  丨编辑:刘洋 赵娜

  丨审校:李娜 李玉乐 董哲

  丨监制:吴文铭

  

  (本文图表来自于英文原文)

  版权声明:

         协和医学杂志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引用,但需取得本平台授权。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存疑,请发送邮件medj@pumch.cn,我们会与您及时沟通处理。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

  

  一起 阅读原文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