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写给成年人的故事:《安徒生童话》
任何一位作家都无法脱离他身处的时代,在作品中或多或少的影射出时代背景及社会价值观,童话作家也不例外。所以安徒生的童话里也有时代的影子。如《皇帝的新装》用夸张的语言描绘,有效地烘托出皇帝及大臣的愚蠢虚伪,孩子的真诚可贵。
正如宫泽贤治在《银河铁道之夜》里写道:
在这个不美好的世上,最美好的童话总是悲伤的。它们都是用饱受自我牺牲的崇高与孤独所折磨的灵魂写成的,满溢着无边的悲哀感,透明而凄美,原原本本地呈现出生命本身的重量。
安徒生正有着这样一个既孤独又善于幻想的灵魂,他的人生经历注定了他的童话不仅仅有甜美和童真。1805年,丹麦欧登塞城,一个穷苦鞋匠家庭里,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起名:汉斯·安徒生,开始了他苦难而又传奇的一生。
他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14岁来到哥本哈根独自谋生,17岁发表诗剧《阿尔芙索尔》,开始崭露才华。终于在1835年,他发表的童话故事吸引了众多儿童的目光,成为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然而成名也不能让他从自卑中抬头,他终身未婚,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交给了童话。
他从自己的童年体验中,深刻理解穷苦孩子的生活的寂寞、痛苦,想给孩子们制造一点快乐和希望。所以他的童话往往有讽刺、黑暗和悲悯,又会从瑰丽的语言里折射出乐观与温暖,故事里蕴含的人性美、艺术美、幻想美照亮了儿童的世界。
当成年后再读《安徒生童话》会获得不同的感受,甚至会惊出一身冷汗:原来唯美童趣的童话背后有着深长的意蕴。《安徒生童话》具有丰富的内涵,有的故事甚至充满了悲伤与黑暗色彩,会不会就不适合儿童看了呢?并不是!
让孩子从小明白:世界上不只有美好的、明亮的、善良的、可爱的,也有丑陋的、虚假的、愚蠢的,并非坏事。安徒生童话里的人物经常怀有执著坚定的信念,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克服了种种艰难,最终实现了自我理想,这本身就具有积极意义。
周作人曾评价安徒生的童话:“安徒生以小儿之目观察万物,而以诗人之笔写之,故美妙自然,可称神品,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
他笔下的童话忧伤而不沮丧,凄美而不绝望,充满着纯真趣味与人生哲理,他的童话真的不止是写给儿童看的,也是写给成年人的故事。他的童话影响了世界整整一个世纪,魅力就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