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专练:说明文阅读(二)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专练:说明文阅读(二)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自动驾驶塑造未来
①1939年,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Futuramao。此后,科技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初步探索和基础研究。作为人工智能最具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自动驾驶产业广受热捧,发展迅速。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预测,到2040年全球75%的新款汽车都将会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在推动人类交通革命的同时,也必将塑造城市的未来。
②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抢占人工智能的竞争高地。2016年,日本发布《自动驾驶普及路线图》,允许自动驾驶汽车2020年在高速公路上通行。2017年,德国通过了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法案,并于同年提出了自动驾驶指导原则。我国在2017年发布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当前,我国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7年12月,深圳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了无人驾驶公交的试运行测试,此后,上海、北京、重庆相继为自动驾驶测试车辆颁发了测试牌照。根据麦肯锡的研究,中国未来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
③然而,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我国正在积极制定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美国曾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5个等级。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按照智能化程度将自动驾驶汽车划分为“完全人类驾驶、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6个标准等级。据此标准,当前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几乎都在4级标准以下,且处于基本测试阶段。2017年,加利福尼亚常规公路测试公里数最高的自动驾驶汽车厂商,测试里程总数不超过40万公里,技术人员无干预的行驶里程也低于6000公里。此外,路测也仅限于乘用车场景,并没有实现多个行业都已经出现的应用场景的全覆盖,距离真正意义上“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④作为交通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革命,自动驾驶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一是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问题。2018年3月,接连发生的两起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敲响了自动驾驶的安全警钟。同时,自动驾驶汽车通过网络与外界实现大规模数据交互,一旦受到网络黑客攻击很可能失去车辆控制权。二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主体问题。可以预见,与传统的以司机为中心的责任认定相比,自动驾驶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将会发生改变。随着汽车的控制权被逐渐交给计算机系统,汽车制造商相关产品供应商或者是乘用人,都有可能成为责任主体。三是自动驾驶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例如,在将要发生事故时,是拯救车上的乘客还是挽救路人?一旦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必然面临上述这类伦理性难题,这些技术伦理价值导向一经确立,将成为自动化规则被大规模植入到自动驾驶程序,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1)本文围绕“自动驾驶塑造未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请简要概括。
(2)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作为人工智能最具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自动驾驶产业广受热捧,发展迅速。
(3)文章第④段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乐声悠扬,小提琴演奏家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双簧管演奏家的手指灵动飞舞……在8K超高清的屏幕上,一切细微的表情和举动都得以清晰呈现。不久前,北京市市民在王府井、三里电等八大商图,通过“5G+8K”直播的方式欣赏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会。这是全球首次以8K技术对舞台艺术进行5G多地同步直播。这背后,是北京“5G+8K”产业的崛起。
老百姓对5G并不陌生,而8K其实就像是在5G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顶级赛车。8K作为一种超高清的视频技术,分辨率为7680×4320,像素总量约为3300万,为4K的4倍,是目前主流的1080P屏幕像素的16倍。再加上8K的彩色还原度达到75.8%,能最大程度还原真实色彩。
(选自《北京日报》2020年10月7日,有删改)
文本二:
随着5G技术和产业的进一步成熟,8K直播将加快走进我们的生活中。与普通视频技术的分辨率相比,8K能捕捉到更多栩栩如生的细节,在5G网络下,8K视频不再受地域限制,能让用户随时随地感受到身临其境的超高清视界。
5G具有高速度、泛在网、低时延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从理论上讲,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未来5G网速的峰值甚至可达20Gb/s,这将给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和电影的普及提供可能。目前,用手机在线玩VR游戏、看VR电影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4G网络达不到VR技术普遍运用所需的网速。这一问题将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迎刃而解,未来,人们的移动娱乐生活将更加丰富精彩。
在智慧医疗方面,随着5G时代的到来,部分厂商已将4K和8K图像处理和显示技术应用到医疗显示和手术场景中,研发推出8MP专业高清会诊显示器、4K内窥显示器、4K数字化手术室方案(从采集到显示、传输都是4K制式)等超高清显示医疗产品和解决方案。如在手术室加装医用超高清摄像头,利用5G网络对手术全过程进行超高清实时回传,远端专家根据回传的图像信息指导现场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极大地缓解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不仅如此,“5G+8K”还可以应用于智慧交通、智慧医疗、远程教育、展览展示等诸多领域。比如,在智能安防领域,通过8K超高清显示技术采集数据,利用5G网络轻松回传超高清视频并实时响应,改善视频监控在普通环境下反应迟钝、画面效果不清晰等问题,最大程度提升安防效率。
(选自“搜狐网”2019年7月18日,有删改)
文本三:
随着8K技术瓶颈的突破,8K产业链将趋于成熟,8K面板的成本将随之下降,从而带动8K面板出货规模的扩大和渗透率的提升。从上游面板厂商来看,随着三星、京东方、华星光电等积极布局8K面板产业,大规模量产8K面板之后,8K面板有望迎来成本的下降,8K电视将开启快速普及的局面。虽然预测和期望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8K还有一段路要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8K电视无与伦比的清晰画质的确频具诱感力,但高昂的价格也让人有心无力,目前各大电商厂商推出的8K电视的售价普遍偏高,动辄数万,与传统液晶电视的价格几乎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对消费者来说,本来电视的开机率就不高,花更多的钱买一台8K电视非常不别算。其次,就目前而言,智能电视播放的内容大多是1080P,4K内容相对就少,更别提8K内容,8K内容的拍损,制作,存储都需要专业的配套工具,目前基础设置缺乏,产业链并不成熟,这样再高清的8K电视也只能播放2K成4K内容。再则,8K电视内容少则几十GB,多则上百GB,这样大容量的视频要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进行传输有点不现实,无法满足8K对大带宽网络的需求,虽然5G时代的到来将解决8K存储、传输的问题,但是5G的普及还需要时间。
(选自“新浪科技”2020年7月31日,有删改)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5G+8K”技术实现多地同步直播,并不意味着“5G+8K”已经完全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
B.用手机在线玩VR游戏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现在的4G网络达不到VR技术普遍运用所需要的网速。
C.将“5G+8K”技术应用到医疗显示和手术场景中,可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D.虽然5G时代的到来将解决8K存储、传输的问题,但是5G的普及还需要时间。
(2)请结合文本一第二段的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做到语言生动、准确的。
(3)请结合文本三,概括目前阻碍8K电视普及的主要原因。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建筑的“文法”
①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②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造了中国式的“梁架”。之后,他们又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渠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种中国建筑特有的“文法”,我们可以称之为“斗拱做法”。
③最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了。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到了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把每一构材的做法,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④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体现出中国建筑特殊的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略加处理便可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⑤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把“彩画作做法”发挥到了极致。工匠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使用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此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檐下阴影反衬了梁枋斗拱的彩绘斑斓,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⑥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出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加以附属建筑物周绕联络而成。既满足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要求,又增加了建筑的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无论地域,中国房屋无不采用“院落组成法”。
(作者梁思成,文章有删改)
(1)本文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说明了中国建筑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介绍了我国建筑的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___等“文法”。
(2)阅读第③段,分析下面句中画线词语的表达作用。最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了。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压在立柱上的剪力,消除梁折断的危机。
B.文章的第③段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斗拱的应用与发展。
C.第④段画线句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瓦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
D.“青绿点金”指梁枋上的彩绘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点缀。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疫苗
疫苗的出现被誉为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为预防天花而形成的人工种痘法。这也被认为是疫菌最早的起源。我国《左传》(公元前556年)就有“国人逐瘛狗”的记载,至秦汉时已知应用病犬的脑部敷于被犬咬伤部位以预防狂犬病的方法。此外我国采用接种痘苗预防天花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疫苗的成功范例。但真正进行应用的是英国乡村医生琴纳,他发现接触过牛痘病毒的挤牛奶女工不会患“天花”,于是改进了接种方法,并进行人体试验,取得了成功。由此开始,疫苗学与免疫学诞生。在此后200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到目前为止,可以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
(选自《上海中学生报》,有删改)
【材料二】疫苗是怎么起效的?
①1796年,科学家爱德华·詹纳把牛痘病毒注射到一个8岁男孩体内,让他免受天花的侵害,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就这样诞生了。
②但是为什么它是有效的?
③要理解疫苗的起效原理,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人体的免疫过程。当人的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咳嗽,打喷嚏,炎症,发烧,那么说明免疫系统开始工作了。我们所经历的这些反应能够帮助身体消灭病菌。同时,这些反应也触发了体内的第二道防线,叫作获得性免疫。有一些功用特殊的细胞,比如B细胞和T细胞,负责对付病原体,记录它们的信息,记忆入侵者长什么样,以及如何消灭他们。
④这样做可以帮助身体为抵抗病原体再次入侵做好准备。但是即使身体有免疫,依然存在风险。身体需要时间来学习和记忆如何抵抗病原体,但是如果身体太虚弱或者太年轻,这些抵抗就会显得力道不足。
⑤在这些人染病之前,我们可以让身体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疫苗出场的时候了。科学家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疫苗就是这样工作的,每一种疫苗都有单独功效。
⑥同时疫苗也分很多种类,首先我们有减毒活疫苗,这些是由病原体本身制成的,不过这是减弱伤害力的病原体。其次我们有灭活疫苗,这里的病原体是已经被杀死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是为了确保人体不再被这些病原体感染致病,但是就像活的病原体一样,它们也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教会人体提前学会如何辨认和攻击这些病毒。不过,减毒活疫苗很难制作,而且不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种。而灭活疫苗的缺点则是无法产生长久的免疫力。还有另一种疫苗,亚单位疫苗,这种疫苗只含部分病原体,我们称之为抗原,也是真正诱发免疫反应的成分。而进一步分离出抗原中的特定成分,比如蛋白质或者多糖,这类型疫苗可以立即触发特定反应。
(选自2016年第12期《读者》,有删改)
【材料三】“新冠疫苗试验志愿者”感受如何?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于3月16日获批启动临床试验。Ⅰ期临床试验在武汉进行,招募18至60岁健康志愿者,共计108名,分为3组,分别接种一针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的疫苗,注射后将集中隔离观察14天,隔离结束后,还有半年的随访、定时定点采血。据悉,领衔该团队的陈薇院士打了第一针试验疫苗。有志愿者表示,注射后身体状况良好。也有志愿者出现发烧症状,免疫系统有了反应,而后体温恢复正常。
(选自2020年3月23日人民网)
(1)阅读【材料一】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②文中画线的“到目前为止”能否删去?为什么?
(2)阅读【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①段有何作用?
②简要概括疫苗起效的原理。
③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国家卫健委高级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表示,疫苗是解决新冠肺炎的根本。然而,疫苗研制需要过程,临床试验蕴含一定风险。阅读【材料三】,你想对陈薇院士或者其他新冠疫苗试验志愿者说些什么?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加工食品差在哪里
袁 越
①美国心脏病协会于2019年11月16日在费城召开年会,来自美国疾控与预防中心(CDC)的科学家在大会上宣读了一份报告,指出过多摄入深加工食品对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有害。
②这份报告来自CDC主持的一项长期跟踪调查。研究人员招募了13446名20岁以上的成年人,从2011年开始追踪他们的健康状况,重点记录了血压,血脂、血糖等和心血管系统有关的生理指标,同时要求他们汇报自己的饮食情况。这项研究一直持续到2016年,最终的统计结果显示,如果一个人饮食中的卡路里有70%以上来自深加工食品,那么他的心血管系统健康指标要比只有40%卡路里来自深加工食品的人糟糕一倍以上。
③这里所说的深加工食品指的是精米精面、糖果饼干、方便面、香肠和碳酸饮料等“方便”食品。这类食品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其主要成分为淀粉和脂肪等食材提取物,基本上看不出原食材的模样;第二,其中往往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剂,包括着色剂、乳化剂、保鲜剂和调味剂等等。
④那么,深加工食品究竟差在哪里呢?大部分媒体和消费者习惯于把矛头指向食品添加剂,认为那些印在食品外包装上叫不上名字的“化学物质”就是罪魁祸首。据统计,目前被允许用作食品添加剂的化学物质超过了1万种,普通消费者不可能全都了解,于是很自然地对它们产生怀疑。
⑤举例来说,一种名为偶氮二甲酰胺的常用食品添加剂就曾经扮演过加工食品“背锅侠”的角色。这种添加剂常被用于面食当中,以增加面食的柔韧性,不久前,一位美食界网红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爆料,称这种物质也被用于生产瑜伽垫。此事立刻在国外引起轩然大波,民众纷纷指责食品生产商昧良心,居然让大家吃橡胶。不少食品厂家迫于舆论压力,纷纷宣布不再使用这种添加剂。
⑥但是,此前已有很多实验证明偶氮二甲酰胺如果仅作为添加剂使用的话是安全的,那点儿剂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事实上,红酒当中就含有很高浓度的偶氮二甲酰胺,一杯红酒中的含量就和一个面包中的含量差不多了,但那些拼命抵制偶氮二甲酰胺的人却照喝不误,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当中的矛盾之处。
⑦与此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这些案例虽然不足以说明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无害,但也充分说明添加剂并不是加工食品有害健康的主要原因。
⑧目前在CDC任职的流行病专家张泽丰(音译)认为,深加工食品往往含有大量的糖、盐和饱和脂肪,过量使用这些物质肯定是有害健康的。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成分取代了营养更加丰富的健康食品,比如水果、蔬菜、全谷物和瘦肉等,后者早就被证明能够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⑨换句话说,深加工食品最大的害处不是其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而是其中不含那些宝贵的营养成分,这才是加工食品最差的地方,说到底,加工食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们往往都带有商标,也就是说,它们都是食品公司生产出来的商品。商品最大的属性就是必须盈利。为了盈利,食品制造商一定会想尽办法让消费者多吃,这就意味着人们会摄入超出人体所需的糖、盐和饱和脂肪等成分。长期的进化使得人类对这些成分毫无抵抗力,于是现代人就没有足够的胃口去摄取维生素和纤维素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了。
(1)下列说法与选文原意相符的一项是( )
A.一种名为偶氮二甲酰胺的常用食品添加剂就曾经扮演过加工食品的“背锅侠”的角色,但是,有很多实验证明偶氮二甲酰胺如果仅作为添加剂使用的话是安全的,与此类似的案件很多,因此,食品添加剂无害健康。
B.深加工食品有害健康是因为深加工食品中含有的大量的糖、盐和饱和脂肪等直接挤占了人体内营养更加丰富的成分。
C.我们常见的精米精面、糖果饼干、方便面、香肠和汽水都是深加工食品。
D.人们越是摄入过多的糖、盐、饱和脂肪等,营养越是丰富,越能促进心血管的健康。
(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⑨段这句话中画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说到底,加工食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们往往都带有商标。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我国科学家破解超级害虫“为害”密码
①烟粉虱,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世界第二大害虫,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被称为“超级害虫”的农业害虫。它不仅通过刺吸寄主植物韧皮部汁液对其造成直接伤害,还能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等植物真菌病害,传播300余种植物病毒,超过600余种植物都是它的盘中餐。烟粉虱适应性极强,很容易暴发成灾。2009年,仅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就给我国番茄产业造成了100多亿元的损失。
②小小昆虫为何“为害”本领如此巨大?它们如何练就强大生存技能?
③原来在大自然奇妙的进化过程中,植物能够产生一些有毒的物质来保护自己,减少昆虫侵害,如酚糖就是常见的植物防御化合物,主要由酚和糖苷组成,能抑制昆虫生长发育。通俗理解,酚糖就是植物用来攻击昆虫保护自身的“盾”。酚糖有毒,为了确保植物自身不被酚糖“毒”倒,植物给自己准备了“解药”,也可以理解为“矛”—酚糖丙二酰基转移酶(PMaT),由它催化的酚糖丙二酰基化反应在植物的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解毒”作用。
④那么,问题来了,植物用来攻击昆虫的酚糖为何对烟粉虱奈何不得?烟粉虱为何有如此强的适应性?
⑤我国科学家团队发现:植物的“矛”被烟粉虱偷来,反而变成了攻击植物的“盾”。烟粉虱利用植物的矛(BtPMaT1基因)攻击植物的盾(酚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而获得广泛寄主适应性。
⑥我国科学家团队还发现:原本只存在于植物或少数真菌身上的基因,如今转移到了昆虫的身体里,且这个基因不但一代代遗传了下来,而且能发挥重要作用——用来攻破植物保护自己的“盾”。这一过程被称之为水平基因转移,相对于垂直基因转移(亲代传递给子代),它打破了亲缘关系的界限,使基因流动的可能变得更为复杂。这也是现代生物学诞生100多年来,首次研究证实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功能性基因水平转移现象。研究人员推测,本次基因的水平转移可能是因烟粉虱感染含有植物基因的病毒而发生的,转移时间在3.5千万~8.6千万年前,具体过程有待进一步研究。
(1)文章的题目有何妙处?
(2)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我国科学家的两大发现。
1.
【答案】
(1)①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②自动驾驶等级划分的国际标准;③自动驾驶面临的问题。
(2)“之一”是其中一个或一种的意思,表示限定范围,人工智能只是最具商业价值中的一个领域,而不是唯一领域,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安全性是自动驾驶最重要的问题,事故责任主体认定与安全性密切相关,社会伦理是前两个问题的延伸。
【解答】
(1)根据第②段“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可知,该段主要说明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根据第③段“然而,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可知,该段主要说明自动驾驶等级划分的国际标准;根据第④段“作为交通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革命,自动驾驶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可知,该段主要说明自动驾驶面临的问题。
(2)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词语的本意,“之一”是其中一个或一种的意思,表示限定范围,结合语境分析可知,这里是说人工智能只是最具商业价值中的一个领域,而不是唯一领域,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说明顺序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往往需要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采用逻辑顺序的文章经常会有“首先”“其次”“再次”等标志词。结合“作为交通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革命,自动驾驶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一是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问题……二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主体问题……三是自动驾驶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等内容分析可知,文章第④段采用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安全性是自动驾驶最重要的问题,事故责任主体认定与安全性密切相关,社会伦理是前两个问题的延伸,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2.
【答案】
(1)C
(2)①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8K比作“在5G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顶级赛车”,语言生动、形象、有趣;②作者使用“目前”“最大程度”等限制性词语,表达非常严谨,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①制造成本高,售价高;②8K片源匮乏;③5G尚未普及,视频传输受到限制。
【解答】
(1)C项,“从根本上解决”错误。文本二原文是“极大地缓解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2)文本一第二段中“8K其实就像是在5G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顶级赛车”一句将8K比作“顶级赛车”,将5G比作“高速公路”,这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有趣;“目前”“最大程度”等词语起到限制性作用,也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3)阅读材料三,从“高昂的价格也让人有心无力”可知,阻碍8K电视普及首先是因为8K电视制造成本高,售价高;从“智能电视播放的内容大多是1080P,4K内容相对就少,更别提8K内容”可知,当前8K片源匮乏,也是阻碍8K电视普及的原因之一;从“虽然5G时代的到来将解决8K存储、传输的问题,但是5G的普及还需要时间”可知,阻碍8K电视普及的第三点原因是5G尚未普及,视频传输受到限制。
3.
【答案】
(1)①斗拱做法,②瓦作做法,③彩画作做法,④院落组织法
(2)示例:“最迟”,最晚的意思,表时间限制。说明至少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突出了斗拱的历史悠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C
【解答】
(1)通过文中“这种中国建筑特有的‘文法’,我们可以称之为‘斗拱做法’”“屋顶属于‘瓦作做法’”“他们把‘彩画作做法’发挥到了极致”“中国房屋无不采用‘院落组成法’”等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2)“最迟”的意思是:最晚。对斗拱出现的时间有限制作用,说明至少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突出了斗拱的历史悠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C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错误。应该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
【答案】
(1)①疫苗的起源与发展。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②不能删去。“到目前为止”是指到现在为止,不代表以后,起限制作用。说明可以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到目前为止有20多种,在未来还可能有更多。如删去,就变成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只有20多种,与事实不相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①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疫苗的起效原理。②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使人在染病之前即已拥有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确保人体不再被病原体感染致病。③分类别。分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三类,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疫苗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
(3)感谢你们,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我们大家才能在病毒肆虐的世界上保持健康的体魄。
【解答】
(1)①从【材料一】中“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为预防天花而形成的人工种痘法”“但真正进行应用的是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在此后200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到目前为止,可以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等可知,这一文段主要说明了疫苗的起源与发展。说明顺序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②“到目前为止”是指到现在为止,不包括以后,对说明范围起限制作用。说明可以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到目前为止有20多种,在未来还可能有更多。如果删去,就变成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只有20多种,与事实不相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①【材料二】以人类第一例接种疫苗的故事作为文章的开始,让文章充满故事性,这样就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疫苗的起效原理。②从【材料二】中“科学家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可知,注射疫苗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使人在染病之前即已拥有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确保人体不再被病原体感染致病。③在第⑥段中,首先说明“疫苗也分很多种类”,接着逐一介绍各类疫苗,这是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将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三类,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疫苗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
(3)本题是开放性问题。解答时赞扬陈薇院士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表达敬佩、感谢、祝福等。或者赞扬志愿者敢于冒险、勇于献身、无私胸怀、爱国精神,表达敬佩、感谢、祝福等均可。
5.
【答案】
(1)C
(2)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过多摄入深加工食品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害处。
(3)不能删去。“往往”是“时常、经常”的意思,说明了加工食品最显著的特征是常常带有商标,但并不是全部带有商标,删去之后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解答】
(1)A项,“食品添加剂无害健康”错误。原文为“这些案例虽然不足以说明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无害,但也充分说明添加剂并不是加工食品有害健康的主要原因”。B项,“挤占了人体内营养更加丰富的成分”错误。原文为“这些成分取代了营养更加丰富的健康食品”。D项,选项说法错误。原文为“深加工食品往往含有大量的糖、盐和饱和脂肪,过量使用这些物质肯定是有害健康的。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成分取代了营养更加丰富的健康食品,比如水果、蔬菜、全谷物和瘦肉等,后者早就被证明能够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故选C。
(2)从句子内容来看,“70%”“40%”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过多食用深加工食品人的健康情况与很少食用深加工食品人的健康情况做了比较,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过多摄入深加工食品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害处,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3)“往往”是“时常、经常”的意思,这里说明了加工食品最显著的特征是常常带有商标,但并不是全部带有商标。如果删去,意思就成了加工食品最显著的特征是带有商标,说法过于绝对,与实际不符。“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所以不能删去。
6.
【答案】
(1)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引出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2)①揭开了世界“超级害虫”烟粉虱“为害”秘密;②首次认证植物和动物间存在功能基因转移现象。
【解答】
(1)结合文章内容可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原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此处指的是烟粉虱利用植物的矛(BtPMaT1基因)攻击植物的盾(酚糖)。这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BtPMaT1基因”“酚糖”分别比作“矛”“盾”,更加生动形象。副标题“破解超级害虫‘为害’密码”实际上指揭开了世界“超级害虫”烟粉虱“为害”秘密,此处引出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2)阅读文章内容可知,我国科学家的两大发现主要集中在⑤⑥两段,结合关键句子将其概括出来即可。文章第⑤段主要讲了科学家“揭开了世界“超级害虫”烟粉虱“为害”秘密”这一大发现;文章第⑥段主要讲了科学家“首次认证植物和动物间存在功能基因转移现象”的发现。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图文、音视频均来自网络,好的资源值得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
往期精选
●小学文言文必考点之常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整理篇)
●初中化学最全规律整理,中考、期末考都用得上!
●小学语文30个常用俗语—作文里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