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交友准则:微信聊天,我们只敢在括号里讲真话

  周末打开手机,想约人看个电影,结果发现常联系好友列表里,全是同事。以前的我,一定没想到毕业后,我的朋友圈子会是这样的。

  工作后,我的交友标准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

  一个表现是,看似超过 1000 个好友的朋友圈,其实超过 80% 的都是无效好友。而好友的无效,并不仅仅体现在我们没有交流,而是隐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

  不仅如此,现在我们的交流还隐藏了很多潜规则,而我把它理解为 —— 新年轻人的交友新准则。

  以下新交友准则

  1 现在,我撕逼只发朋友圈了。不私聊不明说不点名,但依然会悄悄期待,对方能心里有点数地准确对号入座。

  2 我认识新朋友,会先经历一段时间的身份掩饰,等确定对方完全值得信任,才会放下防备做真正的自己。(注意:我的一段时间 = 5 分钟到 50 年不等。)

  3 我聊天只敢在括号里说真话。日常运用中,也经常出现与括号成反义的情况,当我说“(没别的意思)”时,我说的就是“有别的意思”。学会判断括号的语句真假,是检验现代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

  4 如果我们的聊天记录被截图,两个人都可能会死,那么我们就是真朋友:)

  5 新年轻人的聊天敷衍,是商务式的。

  如果聊天出现以上表情,应当警惕,因为这说明:他们真的不想和你聊天。

  6 新年轻人惩罚朋友(对朋友表达不满)的方式,都是非常小心翼翼的。当你收到朋友发来 10 条 60 秒的语音,极有可能说明,TA 是在惩罚你。

  7 我们把朋友大致分类为:“深夜情感抚慰”型,“吃喝玩乐”型,“借钱找 TA ”型朋友。根据朋友的不同功能,来切换自己的状态,是一个我们社交的新基础技能。

  8 我每次都会准备 80 分(包含了10 分自我介绍、20 分兴趣爱好、40 分真实自我)的真诚去出门见新朋友。但和很多人的关系,就只是到了 10 分,就很难继续往前了。

  9 送礼物准则:如果我送出了价值 1000 的礼物,我就必不能接受你送我价值 998 的礼物。因为我的内心,建议你在 1000 的基础上,勇敢地往上走。

  10 和朋友吃饭,看似没有算过账,这顿你请了,下一顿我的。但最后,我会发现大家请客的价格是差不多的(在没有 AA 的前提下)。

  11 新年轻人和朋友逛街,通常不会轻易走进去一家店。贵一点的店必不能进,因为会暴露当前存款,怕被借钱。

  12 一个重要的新年轻人交友筛选标准:心里要有 B 数。但具体的 B 数意味着什么数,谁也说不清楚。

  13 新年轻人交友,喜欢交给朋友做决定,自己负责提出反对意见。具体体现在选餐厅,选地点等其他重要事务上。

  14 和新年轻人交友,发消息最好控制在 100 字以内。我们在微信里的阅读水平基本等同于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字数太多,就会失去阅读能力。

  15 即使对方分享的 85% 的聊天内容都让人提不起兴趣,我们还是会尽最大的努力附和:)

  16 社交处处有数据要求,要是不小心点赞了一个朋友,就也得赞完同一个时段出现的其他共同朋友的朋友圈,微博等其他平台也要注意。“人人有份、永不落空”的使命感,成为了社交基石。

  17 即使两年不联系,偶尔一次凌晨 02:00 后的微信聊天也能让我感觉关系突飞猛进。

  18 望周知,我们聊天时,心灵是非常脆弱的,有时聊崩只需要一个表情。因为一个表情可能就充分暗示了对方的背景、内涵、喜好、学历以及三观。

  19 回复消息逐渐产生优先级,开始有一些人,只能在三天后才能收到我的回复。(借口必定是:不好意思,因为...前两天没注意看信息...)

  20 新年轻人创作的朋友圈,要第一句就能吸引别人看下去,要有优秀的文案水准,否则就很难得到点赞了。而不认真创作的朋友圈,最终也很可能会被自己删除。

  21 交友逐渐讲究玄学了,星座不合都成为了一些人做不成朋友的原因。

  22 以上交友准则,如有误差,一切以颜值为准。

  其实最开始想分享这些准则,是因为在公司内比较驰名(虽然我们公司只有 50 个人)的摄影师陈难难。

  他认识很多作者后,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拍裸照吗?”

  结果 KC 和田心,真的在 5 分钟之内,脱下裤子,半裸拍了一张照片,出图之后还美滋滋地发到朋友圈集赞。

  而他的交友规则正是「成为我的朋友,也需要参与我的创作」。

  其实,年轻人还是那一批。只是,在这个快速社交的时代,大家都逐渐被网络改变了。

  但无论这个交友规则有多复杂,频道对上了,5 分钟可能就会让人放下所有防备。

  我不会褒贬这些社交潜规则的好坏,因为我们的友谊真是让人百感交集。只是客观地说,如果你想要和年轻人做朋友,这些潜规则你是需要了解的。

  而当我们在讨论友谊,是因为,我们之间大多数没有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