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和党怀英两人都曾经占过卜,为何最终的人生结局截然不同

  党怀英和辛弃疾年轻时先后拜蔡松年和刘瞻为师,论年齿党怀英年长辛弃疾几岁,是辛弃疾的师兄!同窗之间,两人均是才华出众,关系融洽,一时称为“辛党”。金人刘祁《归潜志》记载:

  党承旨怀英,辛尚书弃疾,俱山东人,少同舍属。金国初遭乱,俱在兵间。辛一旦率数千骑南渡显于宋;党在北方,携第入翰林,有名为文章宗主。二公虽所驱不同,皆有功业。

  史载辛党两人曾经占过卜,结果党怀英占得“坎卦”因留事金,辛弃疾占得“离卦”遂决意南归。我认为这是他们学习易经时开的玩笑话,只不过真的应验了,故得以流传下来!

  党怀英,留在金朝得以官至卿相,后来成为金朝中期的文坛盟主,和在南宋的辛弃疾号称“南辛北党”!

  辛弃疾归义南宋后,真的很不得志,即使有个一官半职也干不长,为官20多年调动30多次,一般人别提建功立业了,连基本的地方政绩都拿不出来,但辛弃疾就是做到了,该平叛就平,该练兵就炼,该帮助地方恢复民生经济就毫不犹豫干,没有条件也创造条件去干。这才是让人最钦佩的!

  后来我看到他和陈亮的一件逸事,出自南宋赵溍的《养疴漫笔》中的记录:

  “稼轩帅淮时,同甫访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酒酣,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并北者如此,北之可并南者如此,且言钱塘非帝王居,断牛头之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之水,满城皆鱼鳖。饮罢,宿同甫于斋。同甫夜思稼轩沉重寡言,醒必思其误,将杀我以灭口,遂盗其骏马而逃。”

  爱之深责之切,他因喝了点酒,发几句牢骚。就把陈亮吓得不轻,可见平时说话得罪了多少人。正因为他是在金人统治下长大,思想里有有些不规范的东西,说话难免会有出格。不过,我从这件小事中更看出了他的伟大!

  试想如果辛弃疾当初不投奔南宋,而是通过正常科举入仕金朝,政治成就和文学成就不会比党怀英差,甚至可能受金庭重用,率兵南征,依他对南北形式清晰的认识,后果真不可想象,而且即使他这样做了,不管成功与否,历史记载都不会对他有太多的非议,因为他毕竟还算金国人(绍兴合议规定了淮河以北是金朝的合法领土了)!

  退一步讲,他也完全可以先在金朝寻找机会,受不到重用后再投靠南宋也依然混的不会很差。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就在金兵大举南下之时,在南宋最困难的时候,他率兵起义,和耿京一起牵制金朝进攻的步伐,为南宋的最后胜利赢得战机。其余事情就不表了。

  总之,他归义南宋不是一个人,而是带着全部家眷和族人一起的。这种事情站在金朝眼里就是叛国啊,卖国求荣。

  在金朝掐住宋朝脖子,准备一顿乱揍的时候,辛弃疾给金朝屁股来了一脚,这对于辛弃疾来说就等于断了自己后路,真是一点退路都不留。表明他辛弃疾今后不管在南宋受到怎样待遇,都会义无反顾地接受,因为他就算在南宋一生碌碌为为,也绝不做金国的走狗,也绝不会对自己曾经的母国下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