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精力旺盛,有的人精力不济?

  为什么有的人精力旺盛,有的人精力不济?除了心态方面,生理上是不是有什么影响?是否可以治疗?

  从精力恢复、精力消耗、精力平衡三个方面去评估、提升精力,才能真正成为高效管理个人精力的达人。

  与同学、同事、朋友相比,为什么你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为什么你总是会觉得很累、很困?为什么拥有的时间相同,他们却可以做更多的事、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些问题背后的本质,涉及到个人精力的管理。

  个人精力多少并非天生的,而是和写作、沟通、炒股等很多技能一样,是需要学习方法和刻意练习的。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管理个人精力的方法,并且日复一日地实践下去,你会神奇的发现:

  明明睡得更少,却精力充沛;明明运动消耗体力,却不会疲惫;明明事情很多,但做事效率更高。

  这篇回答是答主个人亲身实践的总结,从精力恢复、精力消耗、精力平衡三个方面入手,全文3000字,真正提升你的精力,开启高效人生。

  如果把人的精力比作一个盛满水桶的水,那么当我们的水桶满着的时候,精力峰值为100,就是我们精力最旺盛的时候。随着不断地做一些消耗精力的事,我们的精力会逐渐消耗,当逐渐趋于0 的时候,也就感到精疲力尽了。(忽略作者手画的丑陋)

  所谓的精力恢复,就是给精力水桶里加水的行为。当你感觉到精疲力尽的时候,赶紧给精力桶加点水,就会增加你的精力值,让自己精神焕发。

  每个人精力恢复的方法不一样。比如有人喜欢通过社交和朋友聊天恢复精力,有的人喜欢通过购物消费,有的人喜欢通过小憩等等。

  最适合你的方法需要你自己通过不断观察,来发现那些能让自己恢复精力的事。

  比如对于答主来讲,我最喜欢的精力恢复方法是看手账本。上面会记录着我今年一年的目标、最近一个月、一周的主要任务以及安排,通过翻开手账本让我更加清晰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同时放空一下大脑。

  当然还有一些常用的精力恢复方法,适合大部分人适用。

  深呼吸法——停下手头的工作,保持身体坐正直,深吸气、呼气,5-10个来回,专注于呼吸的节奏,让脑袋放空。

  小睡法——给自己定个15-20分钟的闹铃,有条件就躺下,没条件就坐着,闭上眼睛,什么也不要想,也不要管能不能睡着。(强烈推荐每一个工作强度大的职场人,中午小睡20分钟,这样一下午精力会更好)

  散步——放下手里的工作,假装去了洗手间,去视野开阔的地方散步10-15分钟,不要看手机,只看眼前的风景,哪怕是行人、车流,都会有放松感。

  听音乐——给自己一首歌的时间。

  写字——练字可以沉心,感觉到精疲力尽的时候,可以选择抄一诗,让大脑从工作中短暂的解脱出来。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常用的精力恢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要点,那就是一定要专注。

  专注、专注、专注。(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

  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到心累、疲惫并不是因为工作强度真的大到不行,而是因为工作的节奏总是被打扰,也就是没有办法进入工作的”心流“状态,总是被安排一会儿做这个、一会儿做那个。

  有的人甚至还喜欢边工作边刷网页、微信、短视频等等。其实这样不仅是降低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更致命的伤害,是从长远来看会损害我们的专注力,进而让人容易感觉心烦意乱,静不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不推荐大家去做刺激性很强的事来恢复精力,比如看电视剧、购物、蹦迪等等。这些事情看似快乐,其实是大脑分泌多巴胺的一种假象,反而增加焦虑、空虚感。

  而真正能够让我们放松的事,是能刺激我们大脑分泌内啡肽的事,可以帮助合成体内的血清和多巴胺,让我们达到【平静】的状态,从而恢复精力。

  在了解了如何让精力桶变满之后,其实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让我们的精力桶变得更大,也就是提升我们的基础精力值,实现由A到B的过程。

  首先是要增强我们的体能基础。

  体能是一切精力管理的基础,身体孱弱的人,自然精神力也会差。

  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有运动的习惯,有的甚至可以成为半个健身专家。正是因为他们懂得这个道理。

  所以如果你想要好的精力,最根本的还是要增强体能。

  方法有很多,可以从提升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两个方面入手。

  常见的运动:跑步、游泳、跳绳、跳舞等都能提升心肺功能。

  撸铁、瑜伽、打拳等可以提升肌肉力量。

  关键是要定期、坚持运动——至少一周三次,每次40分钟以上。

  答主本人是坚持一周运动3-4次,不是非常忙的时候会每天运动。

  以前不运动的时候,感觉身体真的是一堆毛病,气喘、过敏性鼻炎、失眠等等。

  自从运动后,这么些年以来,是感觉到身体在越来越强大,虽然工作很累很多,还要带娃,但生病少,精力恢复也很快。

  .

  其次是要科学饮食。

  吃东西这件事,对于你的成功来说特别特别重要。

  科学饮食、科学饮食、科学饮食。(重要的事说三遍)

  什么样的饮食结构才算科学饮食呢?参考这张图就可以了。

  通过观察身边同龄小伙伴常见的饮食误区:

  ▲奶制品摄入不够——每天至少两杯牛奶(酸奶)

  ▲蛋白质摄入不够——多吃点鱼、虾、肉(真的不会胖,吃不够蛋白质反而会胖)

  ▲谷物杂粮摄入不够——把白米白面拿出来一半换成各种谷物杂粮

  我自己对于饮食非常注意,甚至把他们列出了每日的习惯打卡当中去。我们的大脑是靠吃进去的东西来营养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一定要吃好。

  .

  最后是要睡眠充足

  睡得不够人会变傻。这点我有深刻体会。

  刚生完宝宝那一年,每天睡前要加班工作,晚上还要起来喂夜奶,整个人都要崩溃抑郁了。所谓一孕傻三年,其实就是没睡好。

  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天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按照科学的睡眠周期

  ,人每睡1.5个小时就会到一个浅睡的状态,所以按照1.5的倍数来设置睡觉时间是相对科学的,而且更容易起床。

  我本人是晚上要睡够6.5个小时,中午会午睡30-40分钟,一整天精力是非常好的。(很少喝咖啡)

  虽然现在关于熬夜对身体的好坏还没有一致定论,不过通过答主熬夜的经历来看,熬夜确实会让人白天精力不济,哪怕睡够了时长,也还是会累。(还会丑!!)

  但早起就不会,许多成功人士也都是通过早起来延长自己的时间的。所以我现在的睡眠节奏是22:00-4:30,每天大差不差在这个区域内作息。

  .

  以上三点:增强体能、科学饮食、充足睡眠就是能让我们精力桶变大的方法。关键点仍然是要经年累月的坚持。

  精力消耗就是那些需要从你精力桶里舀水的事。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明明没做什么“大事”,但总是感觉很疲惫,这是因为你没有留意自己生活中那些会迅速消耗人精力的事。

  比如:

  ▲剧烈的情绪波动——太过快乐、兴奋、愤怒、悲伤,会快速地消耗我们的精力。所以我们才会在聚会之后、吵架之后、生闷气之后,觉得好累好累。

  ▲大脑思绪过多且无序——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胡思乱想”,想法很多、天马行空、欲望纷杂,并且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总被别人牵着情绪走,这其实是精神内耗的一种表现,会消耗我们大量的精力。

  如果把人的大脑思绪比喻做一间房间,那么房间整洁的人就是想法少、目标清晰,他的精神内耗就会很小,有精力去专注于自己最重要的人生目标。而那些大脑房间很乱的人,就需要每天不断地去在大脑房间里找东西、整理思绪,又哪里有精力去做事呢?

  ▲消极的人际关系——如果你日常处在不良的人际关系中,比如和父母关系紧张、和爱人关系冷漠、和同事摩擦冲突多,那很大概率上,你的精神状态也不会很好,常觉得“心累”。这并不是因为工作强度大,而是消极的人际关系给大脑带来的损害。

  假如你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常感觉累,可以尝试着去记录自己一周的日常,去留意生活的各处细节,就会找到那些消耗我们精力的琐事。

  识别生活中的不良因素是远离他们的第一步。

  .

  除此之外,最常见的消耗精力的事就是工作了,尤其是那些任务艰巨、需要大量意志力的工作。

  这一部分涉及到意志力的内容,大家有兴趣可以拓展阅读《自控力》这本书。

  书中把意志力比喻为肌肉,锻炼可以增强,用多了就会累。

  人的精力也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科学合理的分配和使用精力,并且尽可能的减少精力的消耗。

  具体来讲怎么办呢?除了上面提到的,我们要远离生活中无疑是的精力消耗——剧烈的情绪波动、胡思乱想、消极的人际关系之外,能够减少精力消耗的办法还有两个:

  第一就是建立习惯。

  习惯的建立在本质上是为大脑创建新的链接

  就像拓荒者开路一样,第一次从A点走到B点,那是相当辛苦的,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

  第二次走就比第一次要好一些,走得越多,路越来越宽,路线你也变得非常熟悉,这个时候,做这件事,消耗的精力也就越来越少。

  所以,当我们想要减少一件长期、重复需要做的事所带来的精力消耗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变成自己的习惯。

  比如健身,坚下来你会发现,没有人逼你,但你不运动浑身难受。

  第二个方法是订立目标。

  清晰的目标对于精力管理来讲至少有两个好处。

  ▲①它能减少你做决策耗费的精力。有许多人会在下决定上耗神,犹豫不定,最终浪费时间、错过机会。

  就拿最简单的淘宝购物来说,假如你想买个垃圾桶,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随便浏览,那至少要花20分钟去挑选,最终还不一定能下单。但如果你最初目标就清晰,要一个白色方形、带盖、30块以内的垃圾桶,那么很快就会挑到合适的。

  ②它能给行动带来目标激励。

  许多人对自己生活做不到严格自律,其实和生活没有目标有很大关系。

  就比如说早起,如果他们没有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标,而是看到别人早起被激励就去做的话恐怕无法坚持下去。因为他们很快就会迷茫:早起做什么?起那么早那么痛苦收益是什么?有什么事非得早起做吗?在内心潜意识的质疑下,很快就会放弃。

  而当你有了目标激励,去做事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

  状态上,你知道到自己做事为了什么,所以充满激情。

  行动上,你知道做成了能带来什么收益,所以执行力很强。

  心理上,你知道做的事情很牛逼,所以成就感满满。

  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自律的人。

  在掌握了精力恢复的精力消耗的方法之后,我们还需要去实现自己一天内的精力平衡。

  人一天的精力水平是在不断变化的,在数学图形来看,和下图很像:

  在一天中,你的精力至少会有两个峰值、若干个小高峰和一些低谷组成。

  当我们在精力峰值的时候,整个人精神抖擞,大脑记忆力会增强,做事的专注度也会更高。那么在这个时间阶段,我们就可以选择去做自己工作中最重要的事项,来增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

  当在精力低谷的时候,则可以选择做一些不需要高度集中的琐碎事务,比如回邮件、整理物品、亲子活动等等。

  拿我自己来举例子。

  一天中,我精力最好的时间是早上5点到7点,我会用来写作、阅读,做知识的储备与管理工作。

  七点到八点精力下降,就会开始通勤、吃饭。

  八点半到十点是第二个高峰值阶段,用来处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

  完成后的时间用来处理琐碎工作。

  中午是我精力的最低谷,尤其是吃完午饭后,这个阶段我一般会选择小睡或者散步或者阅读一些不太耗脑的书。

  下午3点到5点是第三个高峰值阶段,用来处理工作中最重要任务。

  5点以后则精力下降,处理琐事或运动。

  8点以后精力又会有个小峰值,不过不是最好,我会用来收尾当天的工作,做第二天的工作规划。

  我的只是参考。有人是夜猫子,晚上精神状态很好,就适合把重要工作放到晚上去做。道理是一致的。

  只有完成高峰值—重要任务与低峰值—非重要任务的匹配,我们的精力效能才能达到最大化。

  那我们该如何去发现自己精力状态呢?

  还是通过观察记录。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自己。以一周的时间为限,去梳理总结自己的精力状态。

  同时,这里我们还需要注意:

  ▲每天只做三件最重要的事。

  ▲每次集中大块时间攻克。

  尽量减少被打扰,自我隔绝干扰非常重要!能够极大提高效率。千万不要多线程任务,一心多用。

  我以前写文章喜欢以一个小时为限,后来发现这样效率很低。每次刚进入状态有了点灵感,去做了其他事,再回来写还需要花费很大时间才能进入心流状态。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集中时间去完成大事的重要性。

  ▲提前一天做好日程的规划。

  在这我非常推荐《轻松搞定ZTD》这小册子,能让你知道如何真正做日程的规划,而不会陷入为了做计划而做计划的泥潭中。

  ▲可以通过冥想提高专注力。

  冥想不是玄学,而是很多成功人士都在用的提高专注力的方法,和习惯的建立类似,都是通过在大脑内部建立神经元链接,增加大脑前额的灰质。

  我自己目前是每天都会冥想10分钟。有兴趣练习的朋友可以阅读这本书。

  好啦,以上就是有关精力管理的干货。

  本人亲身实践,绝对有效。生活中有哪些越早明白越好的道理?为什么我觉得周围没有人婚姻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