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黄梅戏电影《牛郎织女》

        新中国成立后,戏曲影片经历着繁华沧桑,并造就了一代名流,描写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向往,以及独具天南地北的乡音风情。特此,“梨园乡韵”推出《银幕中的戏曲记忆》系列,邀您追溯往事,再现流金,一同重温永未消逝的岁月。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

  戏曲在中国百姓文艺中悠久而成熟

  电影是依靠现代工业技术形成的大众娱乐

  20世纪初期电影刚刚从西方传入中国

  东西方的大众文艺也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银幕上的戏曲记忆由此诞生

  或许,您曾被大银幕上那动人的传奇

  脍炙人口的唱腔深深打动

  某些戏曲电影至今依然影响着我们的审美

  占据着我们的艺术回忆

  今天我们邀您重温那些经典片段

  去探寻,当年的震撼是否还在您心中萦绕

  没有半点衰减呢?

  黄梅戏电影《牛郎织女》

   

        优秀的戏曲电影,一定在它的形成初期,经历了市井、剧场、年代、大众审美的大浪淘沙,它们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文艺的进步,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对待艺术的态度,从黑白片到当今的数字电影,我们会逐渐领略到戏曲其实在默默地成长,并不张扬地与时俱进。下面,我们一同走进黄梅戏电影《牛郎织女》。

  

        黄梅戏电影《牛郎织女》是当时大陆和香港合拍第二部影片,在拍摄完越剧电影《红楼梦》后,香港方面又提出要合拍下一部电影,并提出几个条件:一是剧目要取材于牛郎织女的故事;第二是演员要求是黄梅戏的严凤英;第三就是导演还是岑范先生。而当时黄梅戏还没有这个戏的舞台演出版,所以严凤英的身段舞蹈都是临时学来的,教授她的老师是昆曲艺术家方传芸先生。

  

        严凤英在上海拍摄的三部黄梅戏影片:《天仙配》和《女驸马》都是黑白片,而唯独《牛郎织女》是彩色片,所以岑范导演在选择外景的时候,一定要寻找“风景如画”的地方,他希望画面景色要让人们感觉到是被画家提炼过的并在与影片的情感结合的过程中极力营造一种“仙女下凡”的审美意境。

  

        岑范导演一直尊崇较高的审美标准,比如在织女下凡沐浴的时候很多人建议要让织女穿得少一点,但岑范导演崇尚影片的美好绝不以庸俗的表现来换取廉价的喝彩,所以他没有让织女穿得少而是用水袖在水中舞蹈的样式来呈现一种出神入化的美,这种美更让人叫绝。

      

        今天,我们重温经典,共同走进黄梅戏电影《牛郎织女》——

  黄梅戏电影《牛郎织女》

  往期回顾: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小白玉霜与“秦香莲”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活武松”盖叫天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裴艳玲与“钟馗”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张火丁与“江姐”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梁山伯与祝英台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陈伯华与《宇宙锋》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曹操与杨修》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黄梅戏电影《生死擂》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申凤梅与“诸葛亮”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朱世慧与“徐九经”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黄梅戏电影《天仙配》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常香玉与“花木兰”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程砚秋与《荒山泪》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黄梅戏电影《龙女》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京剧电影《铁弓缘》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吉剧《燕青卖线》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牛得草与“七品芝麻官”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宋长荣与“红娘”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成兆才与杨三姐

  

  资料综合自网络

  编辑:宗钊 监制: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