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道德经》:真正得道的人,往往会将这三点奉为瑰宝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千面略懂先生、千面修行者、略懂小姐

  欢迎大家来千面略懂先生的《道德经解密81讲》课堂!

  我之前组织过很多有关《道德经》零散的文章,而这次,将会在这些文章的基础上,做一个思想上的提升,系统地谈《道德经》。能让大家全面、系统地学习它。

  希望你能有所收获,今天这一讲很重要,请您阅读。

  我们常常把智者称之为得道高人。那么悟道悟的是到底什么呢?

  其实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悟道不外乎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启智修德而已。

  得道之人,毋庸置疑,他的格局和境界都是很高的,在他们的智慧结晶里面,藏着三件人生瑰宝。

  有人会好奇,究竟是哪三宝呢?

  《道德经》有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由此可见,老子认为世间有三宝:慈爱、节俭和甘为人后。

  01慈悲待人

  

  《道德经》中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其意思是,行善是顺应天道的做法,因此天道多庇佑善良的人同在,使之行事犹如神助,顺风顺水。

  这句话,说明了一个人如若心怀慈悲,做事会顺遂,所谓的天道庇佑,其实就是世人受其感化给予的回报。

  生活中,我们看看那些热爱生活的人,都能慈悲为怀与人为善,即使一时失意,最后生活也会宠爱他。这样的人,乐观向上,深受爱戴和尊重,身上充满了温暖别人的力量。

  

  例如,福建的海神妈祖,大爱苍生,海上遇难的船只多蒙她搭救受其恩泽,后人为她立祠尊为“天后”;唐朝孙思邈一生行医布道,淡泊名利悬壶济世,在世就被奉为“活神仙”,后世更是尊其为“药王”……

  他们慈悲为怀,一生向善,不仅仅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更依靠着大爱的力量感化了世人,社会风气也为之改善。

  

  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人如果能像爱自己一样爱他人,热爱自然万物,就会充满了正能量,从而影响更多的人,最后,世界也会为之而改变。心存大爱,能生大德,智慧也随之提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常怀慈悲之心,修身立德,必将能够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境界。

  02生活节俭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勤俭。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古训中更是指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明言勤俭是美德,奢侈是恶习。

  古往今来的圣贤人,都是勤俭持家的,而骄奢淫逸的都会导致家族衰亡。古人认为,节俭就是惜福,大手大脚肆意挥霍的人,都无惜福之心,为人处事没有恭敬之心,这样的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国民生活开始日趋富足,很多人就忘记艰苦朴素的岁月,丢弃了勤俭。然而,纸醉金迷之下,却是无数迷失了空虚的灵魂,还有更多的人,在挥霍中败亡了。

  南宋丘处机曾指出“粒米文钱俱皆有所关系,乃世之膏脂,农夫之血汗,非用心以难消,岂无功而受”。

  浪费是原罪。因为金银财帛都是血汗得来,饱腹时日都是前人造福,而对于环境来说,更有好多不可再生的资源。

  

  因此,我们不能挥霍浪费,忘记忆苦思甜,这个世界仍然有很多贫穷和落后的地方,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无论如何富足,都应始终不渝地坚持节俭。

  节俭,是克己奉公的品德,更是热爱生活尊重生活的无上智慧。

  03不争强好胜

  

  《韩非子·解老》篇中云:“圣人尽随万物之规矩,故曰‘不敢为天下先’。”

  韩非认为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的本质在于遵循万物规律,依从世间规矩,不僭越不破坏,安于俗世。

  这当中更是体现了《道德经》中“无为”和“不争”的处世哲学,明示了得道之人的性格特质。

  

  东汉开国将领冯异,为人谦逊不居功。每每众将争抢邀功的时候,他从不参与,往往独自待在树下,人送雅号“大树将军”。但在战场上,他总是身先士卒,深受众将士的拥护和爱戴。并因此得到光武帝赏识,后来官拜阳夏侯。

  冯异 “不为天下先”,务实做事,不争强好胜,是他成功路上最大的亮点。

  

  但“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消极避世、不思进取。老子是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和“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的,也就是说,不争私心之长短,大道之争应顺其自然而为之。

  私心是逐利的,争强好胜者,争的都是利益。干的都是沽名钓誉、追名逐利的事。一个私心过重的人,是几乎没有人缘的,处世的时候往往会被孤立。

  

  能够赢得人们的拥护和爱戴的,都是性格和善、与世无争的人。

  “水利万物而不争”,一个心有大爱的人,不会被荣华富贵迷惑自己的本心,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完成自己的使命,不与人争利,内心谦和,大家都愿意亲近,做事也更容易成功。

  但是,人性都是自私的,普通人应该如何对抗人性的劣根做到不争呢?

  1.提高格局

  我们首先要明白,不争源自于无欲,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所以,一定要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认知范围,从而提升自己的格局。

  

  2.培养自信

  具有强大自信的人,是不屑于争抢蝇头小利和意气高低的,因为要拥有这些很容易,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来获取,又何必去争抢呢?

  而一个自信的人,内心也相对强大,更不会用争强好胜来证明自己了。因此,人应该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培养起自己的气场,拥有自信。

  3.顺其自然

  老子说过“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人只要做好自己,默默耕耘,别人总会发现他的优点,机会自然会降临。

  说到底,还是坦然做人顺其自然做事的心态更胜人一筹。学会宽容,用平稳的心态去待人接物,日子才能过的舒心。

  

  4.牢记“慈”和“俭”

  这里又回到前文了,其实“不敢为天下先”才是“慈”和“俭”的基础,而“慈”和“俭”又能成全“无为”和“不争”。谨记慈悲待人,生活中秉持节俭的美德,有利于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我们回头重新理解认识老子的三宝,就会发现:慈是万物慈,俭是万世俭,不敢为天下先,其实就是为天下谋太平的远大志向。

  

  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然会胸怀大志,热爱生命,严格要求自己勤恳踏实谨慎行事,深谋远虑,不会被贪欲干扰。

  如果能坚持这三点的话,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地谋何事,都会心想事成。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