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辩论》第三章摘录

  本章的要旨是,每一种理论都提供了一种有趣的解决伦理问题的方法,一个有趣的视角,以及一些有趣的和有益的技巧,以深入洞察一些基本的道德争议。我们将探讨这些理论将如何帮助我们从有益的角度看待道德争议,对于解决道德争议,它们能提供哪些有用的提示。? ? ? 一条探讨伦理问题的最佳指南

  康德强调以责任为基础的伦理学,这个原则就是——永远按照你认为可以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说得通俗易懂一点就是:如果你期望对方是一个有目标、有道德且不应该欺骗你的人,同理,作为有理性、想得到公平对待的你,也不能想着去欺骗别人。文中这个法则称为“黄金法则”——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用真心换真心);用否定的方式来表述,即被称为“白银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越是讨厌哪类人,就越要小心避免成为那类人。)

  穆斯林的传统,包括一条将黄金法则和白银规则结合在一起的明确声明:“最正直的人是那些因为每个人都拥有令其合意的一切而开心,且因其不喜欢的一切而为他人感到痛心的人。”

  康德强调,我们必须理性思考,绝对不能感情用事。理性思考可以抑制我们的激情,并留出理性讨论的空间,但是也不要试图消除你所有的情感,如那些缺少情感的人往往是反社会的。一种更好的处理情感的方式是努力透视你的情感,即移情能力。

  乔纳森·本内特在他的哲学文章《哈克贝利·费恩的良知》中提出,最好的伦理方法是将情感和理性的原则紧密结合在一起。道德判断通常涉及原则和情感之间的平衡,所以保持情感和慎思处于健全的工作状态至关重要。

  功利主义者认为,能带来最好结果的行为就是我们该做的,即幸福更多痛苦更少。功利主义者追求享乐最大化和痛苦最小化的计算。如你会计算友谊能否带来最大可能的快乐,如果不能,则不做朋友;你希望能生活得更好,于是你想着和自己的真爱分手。

  美德理论不同于康德的学说、社会契约或功利主义的计算方式,它通常是针对个人的,问题的关键不是我应不应该实施某种行为,而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