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骨

  骨是人体主要的运动器官之一,科学的运动可以促进骨骼发育和新陈代谢。

  成年人全身共有206块骨,分为中轴骨和四肢骨(附肢骨)两部分。中轴骨分为颅骨和躯干骨,颅骨分为脑颅骨、面颅骨和听小骨。躯干骨分为胸骨、肋骨和椎骨,胸骨为1块,肋骨与肋软骨连接一起,为12对,椎骨分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和1块尾骨(3-4块尾椎融合而成)。四肢骨分为上肢骨和下肢骨,上肢骨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上肢带骨分为锁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分为上臂骨、前臂骨和手骨。上臂骨为肱骨;前臂骨分为尺骨和桡骨;手骨分为腕骨、掌骨和指骨。下肢骨为髋骨。在幼年期,分为骼骨、坐骨和耻骨,成年后并合成一块骨。下肢自由骨分为大腿骨、小腿骨、足骨。大腿骨为肱骨,小腿骨分为劲骨和腓骨,足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在我们膝盖上还有一块骨叫做籽骨(髌骨)。骨骼分布图

  人体全身骨骼

  骨大致有四种形态,分别是长骨(肱骨)、短骨(腕骨)、扁骨(颅顶)和不规则骨(椎骨)。1.长骨一般为长管状,分布在四肢,如肱骨和股骨。2.短骨一般为立方体且成群分布,分布在手腕处和足裸处,如腕骨和跗骨。3.扁骨一般为宽扁呈板状,分布在人体中轴和上肢带处,如肩胛骨。4.不规则骨形状为不规则,分布在躯干、颅部和下肢带处,如椎骨、某些颅骨和颌骨。骨的形态

  骨是一种器官,由骨膜、骨质、骨髓、以及血管和神经等构成的。

  骨膜分为骨内膜和骨外膜,骨内膜在骨髓腔的表面;骨外膜覆盖在关节外的骨表面。

  骨质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骨松质分布在两端以及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内部;骨密质主要分布在长骨的骨干以及短骨、不规则骨的表面和扁骨的内外层。

  骨髓分布在骨松质和骨髓腔里的网眼上中。胎儿和婴儿身体都是红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长骨骨髓腔中的红骨髓会被脂肪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成年人红骨髓主要分布在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骺端的骨松质里。红骨髓可以造血,而黄骨髓不行。当我们体内大量失血时,黄骨髓会转化为红骨髓以供造血。骨的结构

  1.支持作用:支持体重。

  2.杠杆作用:尤其是长骨,可作为杠杆,当肌肉收缩,可产生很多种动作。

  3.保护作用:可形成体腔壁,如颅腔、胸腔、盆腔,有保护我们脑、心、肝等重要作用。

  4.造血功能: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5.储存作用,它是人体钙和磷的储存仓库,与钙和磷的新陈代谢有密切关系。

  骨的化学成分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成年人骨中28%为有机物,为胶原纤维和粘多醣蛋白;72%为无机物,水占50%,钙酸(磷酸钙和碳酸钙共占20%),物理性质随着化学成分变化。有机物能使骨具有一定的弹性,无机物能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

  在我们儿童少年骨中,有机物占1/2,因为弹性比较大,易骨折,不易变形。成年人骨中,有机物占1/3,无机物占2/3,因而这种骨最坚韧。老年人骨中无机物多,超过3/4,易脆性大,易骨折,不易恢复。

  ——喜欢就给小编点个小??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