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素质》历年试题与参考答案(十)

  A. 实行县域内老师交流制度

  B. 减少重点学校

  C. 实行县域内校长交流制度

  D. 加快薄弱学校改造

  6. 某小学给学生订购校服,校长从中拿回扣,尚未构成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应没收非法所得并对该校长( )

  A. 给予行政处分

  B. 给予强制措施

  C. 给予刑事处罚

  D. 给予治安处罚

  7. 某公立小学符合办学条件,具有法人条件,该校取得法人资格应该始于( )

  A. 批准之日

  B. 批准次日

  C. 登记注册之日

  D. 登记注册次日

  8. 小学生姚某经常扰乱课程秩序,学校责令家长将姚某转走,否则予以开除。该校的做法( )

  A. 正确,学校拥有教学管理权力

  B. 正确,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C. 不正确,学校应对姚某长期停课

  D. 不正确,学校应对姚某批评教育

  9. 小学教师余某在课间休息时习惯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吸烟,该教师的行为( )

  A. 合法,教师有课间休息的权利

  B. 合法,教师未侵犯学生的权利

  C. 不合法,教师不得在学生集体活动场所吸烟

  D. 不合法,教师在征得学生同意以后方可吸烟

  10. 小学生孙某旷课,班主任未立即联系家长,决定第二天再去家访。该班主任的做法( )

  A. 正确,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

  B. 正确,教师有教育学生的责任

  C. 不正确,教师应及时与学生的监护人取得联系

  D. 不正确,教师应首先与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

  11. 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六年级的学生小枫与 15 岁的哥哥单独居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小枫的父母予以训诫的应是( )

  A. 教育行政部门

  B. 乡政府

  C. 学校

  D. 公安机关

  12. 教学途中,11 岁的强强在人行道上被同班同学小刚撞倒,导致骨折,对该事故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

  A. 小刚

  B. 小刚监护人

  C. 学校

  D. 班主任

  13. 姜老师听到晓成等几个学生说不喜欢自己,更喜欢原来的班主任,因此对他总是没有好脸色,动辄斥责或罚跪,这表明姜老师没有做到( )

  A. 严格要求学生

  B. 维护课堂秩序

  C. 调节自我心态

  D. 督促学生学习

  14. 在数学课上,余老师注重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七嘴八舌”的议论,从中发现他们不懂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形成一种“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下列对余老师教学行为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余老师善用信息技术

  B. 余老师注重改革创新

  C. 余老师善于教学重构

  D. 余老师勤于教学反思

  15. 数学老师小段多才多艺,在文体活动方面给各个班级的同学很多帮助。这表明小段老师具有( )

  A. 因材施教能力

  B. 团结协作能力

  C. 严谨治学精神

  D. 课堂教学能力

  16. 张老师生气时,在学生面前会不自觉地爆粗口。小学生很反感,张老师应该( )

  A. 依然如故,顺其自然

  B. 无意为之看,不必在意

  C. 努力改进,尽量避免

  D. 改变自己,不说脏话

  17. 1911 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完成了阿尔法粒子的散射实验,用阿尔法粒子轰击金箔。根据试验结果,他提出原子内部存在( )

  A. 中子

  B. 质子

  C. 原子核

  D. 电子云

  18. 我国气象灾害预警包括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其中图标由图形、文字和颜色构成。下列图形中,表示寒潮预警的是( )

  19. 法国国庆日,是由于( )建立的。

  A. 拿破仑一世发动的“雾月政变”

  B.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C. 《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的建立

  D. 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20.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筹建者是( )

  A. 张之洞

  B. 李鸿章

  C. 沈葆桢

  D. 左宗棠

  21. 三更指的是( )

  A. 19:00——21:00

  B. 21:00——23:00

  C. 23:00——次日1:00

  D. 1:00——3:00

  22. 夏洛蒂?勃朗特塑造的人物是( )

  A. 苔丝

  B. 简爱

  C. 娜拉

  D. 卡门

  23. 属于蒙古族作品的是( )

  A. 《玛纳斯》

  B. 《嘎达梅林》

  C. 《阿诗玛》

  D. 《格萨尔王传》

  24. 属于藏族舞蹈的是( )

  A. 弦子舞

  B. 芦笙舞

  C. 扁担舞

  D. 孔雀舞

  25. 《多宝塔碑》的书写者是( )

  A. 张旭

  B. 柳公权

  C. 怀素

  D. 颜真卿

  26. 应用此程序最小化时,它的状态是( )

  A. 已被关闭

  B. 停止运行

  C. 已被删除

  D. 还在运行

  27. Excel在默认状态时,单元格输入 000700615,下列先行显示序列正确是( )

  A. ’700615

  B. “700615”

  C. 700615

  D. 【700615】

  28. 下列数字按顺序排列,括号中的数字应该是( )

  2、4、10、42、( )、17726

  A. 122

  B. 222

  C. 322

  D. 422

  29. 包含在“只有经历磨难,才会更深刻明白人生真谛”中的是( )

  A. 如果经历磨难,就能更深刻明白人生真谛

  B. 只要经历磨难,就能更深刻明白人生真谛

  C. 要想更深刻明白人生真谛,就必须经历磨难

  D. 不想更深刻明白人生真谛,就不必经历磨难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4 分,共 4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30~32 题。

  30. 材料:

  周末,我带学生去旅游,在一片野花丛中,同学们纷纷谈论起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小强大声说:“老师,我最喜欢的花是荆棘的花,荆棘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她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从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遭到一些学生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们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

  平时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有同学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小强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小强身边,搂着小强的肩对同学说:“小强说得有道理,荆棘虽然浑身是刺,但是它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

  我们对待其他同学也应该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到他的身上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他拍了拍小强的肩,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小强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活动结束后,我专门找小强一起分析他自身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鼓励他改掉缺点,同时安排班里的几名学生组成互帮小组,小强渐渐改正了自身的缺点。

  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我”的教育行为。(14 分)

  31. 材料:

  苏老师班里有不少留守儿童,经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她三令五申之后,还是有几个学生没有多大改变,最令他生气的是学习委员晓玲,也有两三次不交作业。

  晓玲今天又没交作业,老师把她交到办公室,厉声责备到:“你怎么也这样?”

  晓玲不安地说:“老师,我......”“我什么我!今天放学不许回家,不完成作业,你的学习委员也别当了!”

  晓玲哭着跑了出去,下午上课时,老师看到晓玲座位空着,便问道:“晓玲呢”“她哭着走了,她说不读书了,得回去照顾爷爷”,老师听后惊讶地问:“怎么回事?”晓玲同村的一个学生回答说:“她爷爷腰受伤了,只能躺在床上”。老师后悔没听晓玲解释。

  放学后,老师来到晓玲家,只看到躺在床上的爷爷。知道了老师的来意后,老人说:“家里平时就我们爷孙俩,我干活,她做家务。现在我伤成这样,可苦了她了。”眼前的情景让老师既怜悯又自责。

  一会儿晓玲回来了,看到老师很诧异。老师说:“我错怪你了,对不起!”“老师,不怪您,可我没法上学了。”老师赶紧说:“学一定要上!有困难,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帮助你的。”晓玲如释重负,笑着对老师说:“谢谢老师,我会好好学习的。”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老师的教育行为。(14 分)

  32. 材料:

  当今世界已然进入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移动设备技术的高度发达及其与人的高度融合,产生了爆炸式增长和高度复杂化的数据集合。这些规模超乎想象的、无 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当下IT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大数据,具有体量浩大、模式繁多、生成快速、价值巨大但密度很低的特点。这种全面、多源的大数据隐含着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价值,已引起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大数据正在成为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发展战略。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海量的数据状态及其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一个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运行的基础性社会制度。在社会治理创新实践领域,大数据的全数据分析功能正在为治理创新、政策创新、实践创新提供更为充分的技术支撑。

  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思维视角,通过把握大数据及其背后的相关性联系,人们完全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纽约时报》在 2012 年 2 月的一篇专栏中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尤其是“物联网”的兴起,人们与感应器、显示屏等数据收集设备的日常交流不可避免,以至于有人预言,感应器和互联网连接也在将“沉默的”设备转变为强大的预测和猜测设备,它们收集的数据可以与来自其他设备和数据库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新的信息成果,这些成果的价值可能远远高于那些生成基础数据的设备的价值。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创造大数据的历史过程中,每一个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创造网络大数据的同时,人们也被网络大数据所改造。

  大数据正在因其独特的社会价值而触发了社会道德治理的技术化创新潮流。尽管大数据存在着隐私安全、数据获取、数据准确性、数据利用与监管等问题,在目前社会治理实践领域,大数据不仅是人们治理社会的技术路径,还是人们治理改造的可能对象,尚存在理论纷争和现实困境,但是大数据正在毋庸置疑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视野,并将进而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网络社会的大数据化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在科学化、程序 化、专业化、系统化等方面提供了更具技术性的支持。社会道德治理创新是一个观念变革、政策选择、政策实施与检测的完整体系。其中大数据承担了数据挖掘、政策支撑、技术实施等功能。大数据管理及其应用的现状表明,通过掌握和利用大数据资源,可以有效地实现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过程的透明化、治理行为的数据化。重视大数据资源发掘和技术应用,以大数据实现社会道德治理的现代化,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时代要求。

  摘编自《大数据时代社会道德治理创新的伦理形态》

  问题:(1)简要概述文章“在创造大数据的历史过程中,每一个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表达的意思。(4 分)

  (2)在促进设备治理上,文章认为大数据有怎样的意义,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 分)

  三、写作题(本大题 1 小题,50 分)

  3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 分)。

  德瑞克·朱伯特、贝弗利·朱伯特夫妇是著名的野生动物纪录片的制作者,在长达 30 年野外生活的拍摄中,拍摄了 25 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8 次获得艾美奖。

  有人曾这样问朱伯特夫妇:当肉食动物在捕杀弱小动物时,你们也眼睁睁地看着,不去帮忙吗?

  朱伯特夫妇回答:是,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无动于衷”。

  根据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

  1.B

  解析:庄老师的行为并没有体现全面性。该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待学生,体现了学生观中“因材施教”的要求。

  2.C

  解析:教师不应该告诉小成远离小磊。教师要采取争取的方法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尤其注意采用公平公正的方式对待学生。

  3.D

  解析:当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说明学生在进行主动思考,教师应该有效利用这点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学习。所以,老师的恰当做法是组织学生就此开展讨论。

  4.A

  解析:曾老师善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

  5.B

  解析:不能设立重点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6.A

  解析:行政处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要求,此种情况首先要进行财产没收,其次对相关人员进行行政处分。

  7.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 年修正)第三十二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8.D

  解析:不正确,学校应该对姚某批评教育。

  9.C

  解析:教师不得在学校集体活动场所吸烟。

  10.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2 年修正)第十六条: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11.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五十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违反本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的,由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令其立即改正。

  12.B

  解析:小刚属于未成年人,不能独立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应由其父母进行承担。

  13.C

  解析:教师应该调整自我心态,努力解决问题。

  14.A

  解析:本题题干是选择不正确的的选项,A选项中提到老师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但是题干中没有任何信息透露此点,故此选项属于干扰选项,其余答案均正确。

  15.B

  解析:小段老师积极帮助各个班级,说明小段老师乐于助人,关心同事,关心集体,与同事团结协作,故选B。

  16.D

  解析:爆粗口的行为本身是不正确的,况且作为一位老师更不应该如此。答案选择D。

  17.C

  解析:卢瑟福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学术界公认他为继法拉第之后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提出原子内部存在原子核。

  18.A

  解析:A属于寒潮,B是雪灾,C是台风,D是灰霾。

  19.D

  解析:攻占巴士底狱。

  20.B

  解析:江南机械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或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作上海机器局。李鸿章创办。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也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早期厂房,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江南制造厂的前身,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

  21.C

  解析:三更指的是 23 时至次日 1 时。

  22.B

  解析:夏洛蒂?勃朗特的著作是《简爱》。

  23.B

  解析:《嘎达梅林》是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内容唱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在蒙古东部哲里木盟一位蒙古英雄嘎达梅林(“嘎达”是英雄在家的排行最小,“梅林”是他在王府担任的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率领人民起来反抗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阀的斗争故事。

  24.A

  解析:弦子舞是藏族舞蹈。

  25.D

  解析:《多宝塔碑》由唐代的书法家颜真卿所作。

  26.D

  解析:应用程序最小化时,程序仍在运行。

  27.C

  解析:Excel在默认状态时,单元格输入 000700615,输入数字正常显示。

  28.D

  解析:42*20+2=422。

  29.C

  解析:想要明白人生真谛,就必须经历磨难。这句话包含在“只有经历磨难,才会更深刻明白人生真谛”中。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4 分,共 42 分)

  30. “我”的教育行为遵循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相关要求,值得肯定。

  首先。“我”的教育行为符合学生是独特的人这一要求。学生是独特的人。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有着与成人和其他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材料中,当小强提出与其他学生不一样的观点时,老师没有反驳这句话,而是予以接受,应加以肯定,这是对小强独特思维的肯定,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

  其次。“我”的教育行为符合学生是发展的人这一要求。学生是发展的人强调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老师并没因为小强是调皮大王就对小强置之不理,而是从小强的答案出发加以引导。最终帮助小强改掉了缺点,获得了进步。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秉承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个体,促进学生发展。

  31. 苏老师的教育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

  第一、教师应当进行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关爱学生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材料中苏老师起初不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学生的错误一味批评,是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了解到晓玲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后,又耐心帮助鼓励晓玲继续回学校学习,体现了苏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第二、教师应当践行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材料中舒老师发现错怪小玲后向晓玲道歉。表示帮助晓玲重回学校,体现了教师犯错后并没有否认而是及时改正,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体现了苏老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关心爱护学生了解与研究学生。针对学生的差异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1)每一个人是历史的“剧中人”。意思是说,大数据的整合带来环境的改变。大数据将影响每一个人。改造每一个人。人们的认知和视野,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思维方式都受到大数据的影响。每一个人是“剧作者”意思是说在大数据产生、整合、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提供了基础数据,是数据的创造者,人们创造出大数据,并使其在社会治理创新,商业等各个领域为人类服务,人类也依据大数据做出正确的决定。

  (2)①大数据触发了社会道德治理的技术化创新潮流。大数据自身存在着某些问题,所以对其治理提出了要求。

  ②大数据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技术性支持。在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需要转变观念,建立有效的政策和完整的体系,这是大数据提出的要求;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大数据可以提供众多资源。在整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过程上产生重大改变。

  ③以大数据实现社会道德治理的现代化。“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时代要求。只有重视和发掘大数据技术,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社会道德治理现代化,这是必须要做的,也是一种有效途径。

  三、写作题(本大题 1 小题,50 分)

  33. 评分参考:

  一类文(40—50 分):文章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等。

  二类文(30—39 分):文章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存在个别病句或错别字、字迹清楚等。

  三类文(20—29 分):文章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感情虚假、结构不完整、存在不少病句或错别字、字迹潦草等。

  四类文(10—19 分):文章不完整、偏离题意、内容空洞、感情虚假、结构混乱、语病或错别字较多、字迹难辨等。

  五类文(0—9 分):文章字数严重缺乏(未达到 400 字)、三观不正、立意严重偏题、存在大量病句或错别字、字迹难辨、抄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