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分裂浅析

  人格分裂又叫做多重人格、解离性人格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简称DID)、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将其归类为第一轴的一种解离性障碍。多重人格障碍是最极端的分离性障碍,在DSM-IV中关于DID的诊断标准如下:

  1、在一个个体内存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或者人格状态(每一种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感知、联系以及思考环境和自身的方式);

  2、至少有两种身份或人格状态反复地控制患者的行为;

  3、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信息,其程度无法用通常的健忘来解释;

  4、这些障碍不是由于物质的、直接的生理作用所致(如:酒精中毒时暂时的意识丧失或者行为混乱)或者一般的医学情况。

  国内有部分人称DID为高智商表演型人格障碍,从以上诊断标准和很多临床观察来看,这种称呼似乎并不准确。

  人格分裂的特征和表现

  人格分裂与精神分裂或者其他解离性精神障碍至少有三点重要的区别:1、人格分裂在不同的人格占据身体的主导地位时,其他的人格对于这个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通常是没有记忆的,也就是说记忆的断层(记忆的不共享)是人格分裂区别于精神分裂最重要的一个特征,精神分裂不存在记忆断层或者记忆缺失的情况;2、患有精神分裂的人对于其他人有恐惧感,典型的特征是躲避人,而人格分裂的人极少有这种状况;3、患有人格分裂的人至少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格,这些不同的人格具有彼此不同的性别、年龄、性取向、爱好、记忆、性格、行为方式和生理反应,不同的人格相信自己还具有与所在“身体”完全不同的瞳孔颜色、头发颜色、身高等体貌特征。1953年莫尔斯利和1974年施莱伯的报告显示:多重人格患者的不同人格在进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和罗夏墨迹测试上表现也不同,这种不同同样体现在脑电图上,明尼苏达人格调查表是常用来测验当事人是否存在多重人格现象的一个量表。

  有一部分人体内的不同人格还可以互相沟通,分享部分共同的记忆(而不是全部,不同的人格之间各自有各自的记忆,但是就像不同的人也可能了解同样一个事件一样,一个人不同的人格也有可能从自己的角度共享同样一件事情的记忆),也有的人其不同的人格之间是完全陌生的,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的记忆;很有戏剧性的事情是,有些人格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换意见并且合作进行一些活动。

  摄制于1956年的一个视频记录了精神病学家西格彭(Thigpen)对Eve White、Eve Black和Jane这三个不同的人格在同一个身体里进行访谈的情况,这些人格共同的主人是出生于1927年的克里斯·科斯蒂娜·赛泽莫尔。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首先发现赛泽莫尔太太有两种人格:Eve White和Eve Black,前来求医的人格Eve White是个虔诚的教徒,行动拘谨,说话温柔; Eve Black 却充分表现出Eve White所压抑的暴躁、咄咄逼人和强烈的情欲。治疗的第二年出现了被称作"Jane"的第三种人格,1954年Jane又让位于第四种人格,第四个人格是一个情绪稳定、由前几种人格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人格。1958年,统一后的人格Eve以自己的经历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叫做《the final face of Eve》;一位名叫Jess的韩国姑娘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了自己不同的人格;英国姑娘Chloe也用和Jess同样的方式记录了自己不同的人格(Chloe其中一个人格的名字叫做Sally,她是Chloe所有人格的保护者,尤其是Chole主人格的保护者,在chole抑郁沮丧的时候她总是安慰她、鼓励她,她说:“Chloe完全信任我,因为我完全诚实、如果我不得不说谎的话,我会故意遗漏信息,但是我不愿意说谎”,Sally说自己有金色波浪的卷发---而她所在身体的主人Chloe当时是红色头发,Sally很喜欢笑,她说自己的皮肤是白色的,有点苍白,很多雀斑,而不是chole偏粉色的皮肤,Sally有绿色的眼睛,个子比chloe高一点--chole 173cm,她喜欢黄色,她称呼其他的人格们为“家里人”,Sally在“里世界”有一个花园,她喜欢园艺,最喜欢的花是满天星,她喜欢坐在自己的摇椅上看书,喜欢写诗,Sally和其他的人格们住在不同的地方,但是他们有一个公共的客厅,其他的人格们经常像孩子一样裹着小毯子依偎在Sally的身边---看我写了这么多,大家一定能看出来我有多么喜欢Sally了!如果大家想看看真正的“女神”,我强烈建议大家找一下Sally出现的视频)———Sally如此美好,然而现实却是具有多重人格的绝多大数人(有数据说是97%)在童年或者少年时期都曾经有过难以承受的压力和很糟糕的生命体验,最常见的是虐待、性侵和死亡威胁。巨大的压力和难以承受的经历是诱发多重人格最重要的因素。

  人格分裂的诱发因素

  DID通常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往往由情感创伤引发,1978年12月普利.米利根因为强奸俄亥俄州立大学4名女生而受到指控,法院以他具有多重人格为由判他无罪:米利根的生身父亲是个夜总会的艺人,后来自杀身亡,米利根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继父的折磨和性虐待,9岁的时候开始出现其他人格,米利根一共有24个人格,而Jess在出现人格分裂之前有创伤后应激障碍、重度抑郁和社交焦虑障碍。DID是一种防御性的心理策略,患者通过分裂和分离来保留好的人格和客观自我,把那些原来的自我不能接受的那个部分分离出来。这种分离同时也意味着感觉、知觉、记忆、情绪情感、思维、性格、气质等内容的分离,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意识状态的改变。

  具有多重人格的人以女性居多,症状多开始于童年,一旦形成障碍便很难转变。在信息不发达和大众不了解心理现象的时代,很多人相信人格分裂只是极少数的个案,但是近年来有很多迹象表明多重人格其实并不是那么少见,心理学家艾伦伯格在1970年公布过100多个多重人格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主诉。不同的人格之间通常具有一种互补的关系:有的是负责保护所有人格的、有的是懦弱忧郁有很多黑暗回忆的、有的是具有强烈攻击性暴躁的、有的是阳光快乐的。不同的人格会轮流占据身体的主导权(偶尔也有一些人格不喜欢“在外部出现”而是一直呆在“里面”),在一个特定的人格使用身体的时候,其他人格多数不知道“外界”发生的事情,之后也没有相关的记忆,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

  触发不同人格切换的因素分为两种:来自于外部的环境刺激和来自于内部人格的需求,比如如果一个小女孩的人格很喜欢吃蛋糕,当身体闻到蛋糕的香味或者看到蛋糕的时候这个小女孩的人格可能就会跑出来占据身体的使用权。

  人格之间互相切换的过程有长有短,长的可能需要一二十分钟,短的可以在一两分钟内完成转换,人格的切换通常会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典型的表现有神情恍惚、眼球快速转动、颤栗等。

  目前治疗人格分裂的主要方法是帮助DID患者把不同的人格整合成一个统一的人格,治疗原则如下:1、相比于认知疗法和精神分析,催眠分析效果更显著;2、治疗者与所有的人格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很有助于治疗,要避免与其中的某些或者某个特定的人格对立起来或者交恶;3、鼓励各个人格之间的内部沟通交流、达成共识,有利于各个人格之间的互相整合和统一;4、在主人格之后继发出现的人格多数会非常恐惧“被消灭”,他们会强烈抵御一切企图消灭他们的行为,所以在治疗的时候治疗者不能强行消除次人格,而是应该重点关注各个人格不同的需求,引导他们与主人格保持一致。

  尽管医学界已经公认确实存在人格分裂这样一种现象,但是大家还是认为这是人类最难以理解的现象之一。

  典型的相关案例

  玛丽·雷诺尔兹(1793-1854):1815年由安德鲁·埃利科考提出的有关玛丽·雷诺尔兹身上出现的两种人格的发现,可能是历史上有关多重人格的首次文献报道。玛丽生于英国,4岁随父母迁至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定居。长大后她成了一个虔奉宗教、性格孤独和心情抑郁的女子。18岁开始她常常受到一种莫名奇妙的疾病的袭击,其中一次使得她接连几个星平视力和听力全部丧失,后来又有一次发作使她一度完全丧失了记忆,人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成了一个性情开朗、喜爱交际和常在户外活动的女子。可5个星期后,她突然陷入沉睡之中,醒来时,她又重新恢复到过去的状态,而且竟然对自己身上曾发生过的巨大变化一无所知。这两种人格在她身上不定期地交替出现,直到36岁她的第二种人格才占据绝对优势,并一直伴随到她生命的结束。

  安娜·温莎:十九世纪60年代初,安娜·温莎由于心神错乱和右手瘫痪前往埃拉·巴罗医生处求医。巴罗发现温莎女士在使用右手时会表现出另一种人格,当温莎处于这种人格状态时,她能写诗、绘画。当她想用左手自杀时,也是这第种人格保护了她的生命安全,巴罗医生还注意到:在这种人格状态下的温莎从不睡觉,在夜晚会用手势和巴罗先生进行交谈,还会写信或敲打床架呼喊护士。

  约翰·波尔特尼(1888-?):1929年12月一个在洛杉矶街头流浪的男子被警察扣留,后被带到谢普德·弗朗兹医生处就医,此人自称是C.J·波尔丁。他详细叙述了自己在过去14年的生活,可是对于1915年前的事情却毫无记忆;1930年3月,C·J·波尔丁再次迷失,当他恢复知觉时,他自称自己是正在爱尔兰军队服役的约翰·波尔特尼,1888年生于都柏林(该情况得到他在爱尔兰的家人的证实),他还坚持认为这一年是1914年。一连好几个月,他一会儿陷入梦幻般的状态,一会儿又从中摆脱出来,他的人格也随之在波尔特尼和波尔丁之间来回变动。另外还有一个弗朗兹称之为人格2的偶尔也会出现,但波尔特尼和波尔丁对人格2的活动一无所知。经过1年半的治疗,波尔特尼成功地把人格1和人格3结合起来,并回到了他爱尔兰的老家。

  安塞尔·伯恩(1826-?)1857年安塞尔·伯恩开始患有剧烈的头痛病,该病后来导致他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并成了哑巴。可没过多久后,他竟然完全恢复了过来。他把这归功于上帝的恩惠,并决定用自己的有生之年传播上帝的教诲。在以后的30年时间里,他把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来布道,另一部分花在他在罗得岛的农场上。1887年1月17日他突然失踪。同年3月4日他"醒过来"时,发现自己正在澳洲一个小镇居住,并经营一家杂货店。自己的名字也变成了阿诺德·布朗。1890年在精神恍惚之中,属于布朗的人格再次出现,他还详细地讲述了1887年他的那段经历。虽然布朗说他似乎听说过伯恩这个人,但他却没意识到自己曾经就是伯恩。作为布朗的人格以后再也没有自动地出现过,只是在处于精神恍惚的状态中才会重现。几年后这种人格开始逐渐消失。

  茜比尔·多塞特(假名,1923-):茜比尔大学毕业时的智商测验成绩为170,毕业后的她在中学当教师,生活似乎很正常。但是当她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由于记忆力衰退日益加重,她感到苦恼,她求助于精神病专家康纳利·威尔伯。威尔伯从茜比尔口中得知,她幼年时曾受到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亲的残酷虐待,为了使自己在心理上能适应这种境遇,茜比尔的人格早年就产生了分裂。在她身上交换出现3种新人格,在以后的20年里又出现12种人格,这些人格中有宗教狂热者、有热爱家庭的主妇、有勾引男子的荡妇、有自称为安托瓦尼特的中心记忆型人格女子以及两个属于男性的人格。经过11年精心治疗,这16种人格慢慢地融合成一种新的、也就是第十七种人格。以后治疗停止了,她最后在纽约成了一个著名的艺术家。

  亨利·达纳·霍克恩沃斯:亨利·霍克恩沃斯具有6种不同的人格,其中4个产生于幼年时期。占统治地位的人格是达纳:一个勤奋、聪明后来成为加州一个成功企业经理的人格;第二个人格是彼得:一个会写诗歌,常去游乐场所娱乐的青年;第三个是乔尼:一个凶暴和残忍的人,喜好赌博、嫖妓和光顾色情场所;第四个人格是费尔:这个人格只在面临危机的时候才出现;第五个是个过渡性的人格,叫杰里,是埃里森医生对他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在1976年上面的5个人格汇集成了第六个人格——亨利。第六个人格形成后,当事人曾经出庭受审,原因是他在处于乔尼的人格状态时曾有酒后驾驶的行为。结果亨利被宣判无罪,因为乔尼现在不存在,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多种人格被当作辩护的手段的事例。

  克里斯蒂娜·彼得斯(1942- ):5岁时由于遭到父亲的强奸和折磨,克里斯蒂娜分裂出了玛丽和琳达两个人格:玛丽是个总为别人着想的十分软弱的女孩,而琳达则藏有克里斯蒂娜的全部愤恨。可当琳达要做出狂暴和极端的行为时,却被第三个人格查伦制止了。1974年在试图自杀以及几次因吸毒和酗酒而被关押后,克里斯蒂娜身上的几种人格都愿意接受医生的治疗。经过几个月的治疗,两个新的人格又出现了,一个叫巴布斯,拥有玛丽的记忆,行动完全像个孩子;另一个叫迈克尔,性格比较坚强,最后的人格结合正是以此为基础。1975年10月,真正的克里斯蒂娜终于出现了,其他的几种人格则逐渐消失,克里斯蒂娜艰难地成长为一个感情丰富的成年人。

  需要注意的是:多重性格或者多重人格其实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我们在不同的情景下通常会根据接触的对象和氛围展现出不同的应对策略、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这是一种社会适应的正常现象。只有多重人格导致我们的记忆发生断裂或者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心理状态的时候才成为“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