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军司令向女老板打招呼:您还记得20年前的穷小子么?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一批中央领导人来到有名的锦江饭店庆祝,其中还有饭店创始人董竹君,当她一出场时,一位穿着军装的中年人就激动的站起。
“董先生,好久不见!”
但董竹君只是疑惑地看着他,在她认识的共产党员中似乎没有这号人物,许是看出她的不自在,这位中年人笑了笑。
“您还记得20年前,一个穷小子拿着一封信向您求助吗?要不是您的资助,恐怕就没有现在的我了!”
这时她才恍然大悟,想不到多年前自己帮助的小伙子,如今已经成为了司令员,而他们此后也成了一辈子的好友。
那么,董竹君是如何成为锦江饭店的创始人的?她与这位中年人又是怎么产生联系的呢?
董竹君
董竹君于1900年出生在江苏上海的一个贫穷家庭,父亲董同庆靠拉黄包车养家,母亲靠在富人家做佣补贴家用。
但即使在这种困苦的条件下,父母依然给予了董竹君读书的机会,幸而她也争气,年年都在学校名列前茅,当她在看毕业时要选的学校时,父亲却病倒了。
待父亲好转后,她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正常的入学时间,想插班进入的话要多加钱,因此父母没有能力再供她读书。
当她提出半工半读时,父亲再次病倒,家底已被掏空,眼看因病欠下的债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母亲只得含泪将她送进当地有名的青楼做清倌。
董竹君
起初,董竹君还向母亲哭诉。
“天底下哪有这样当父母的,那可是个吃女子的地方,你们怎么舍得将我送进去?我读过书,可以当教书先生,也可以帮别人抄书,我不想去青楼!”
但母亲只是含泪摇头。
“囡囡,母亲也不想,但是你父亲的病要吃药才能控制,如今来钱和还钱的最快办法,就是去青楼,但是母亲与老板说好了,你只卖艺不卖身,三年后你就可以出来了。”
董竹君和夏之时
最终,她只得含泪在青楼待了下去,但她没有一直沮丧,而是将赚钱作为重点。
恰好她的身姿与歌喉都不错,楼里一旦接下大官的宴会,她都会请求老板,让自己在里面跳舞或者弹琴唱歌。
她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将债务还清,还给自己积累了不少珠宝首饰,与此同时,她还认识了一位名叫夏之时的革命者。
因此,她开始向往自由,早日离开青楼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青楼老板却反悔了,不仅不答应她赎身的要求,还意欲逼她卖身。
董竹君
此时的夏之时也知晓董竹君的困境,说自己可以帮助她安全逃出,但要求是要嫁自己为妻,可董竹君拒绝了。
她清楚地明白,倘若将自己的命运交付在别人手中,下场不会比现在好。
可惜现实是如此的残酷,董竹君发现仅凭自己不能全身而退,恰好夏之时对她爱得深沉,居然答应了娶她为妻的要求。
最后,夏之时终于抱得美人归,并与其一起到日本留学,在此期间,二人还参加了多次革命党会议,董竹君也得以更深层次的了解革命。
董竹君一家
几年后,夏之时回四川任都督一职,董竹君的学习生活才告一段落,当时的她已经考上了日本一所女子高校,也为夏之时生了个孩子。
但夏之时似乎像变了一个人,他留给了董竹君一把手枪和一封信,那封信上的内容也令人匪夷所思。
“这把枪是我给你的武器,倘若有人要加害于你,你可以用枪来保护自己,倘若你发现自己变了心,那你就杀了你自己吧。”
此时,董竹君感到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受到了侮辱,并开始怀疑这段婚姻的正确性。

但夏之时打了她一巴掌又给一颗甜枣,硬是让她“心甘情愿”地回国照顾家庭,后面又为其陆续生了三女一男,日子过得也算平淡。
但国家依旧动荡不安,后来夏之时被撤了职,而他的革命思想也受到了打压和排挤,家里的生活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而他为了消愁居然抽起了大烟,对孩子们与董竹君时不时就恶语相向,严重时还会拳脚相加。
起初董竹君只是默默忍受,将生活重心放在生意上,许是对这方面有极高的天赋,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她一个女人居然将生意做的红红火火。
董竹君
除此之外,她还请父母和朋友来帮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民失业的棘手问题,眼看日子越来越好,夏之时却变本加厉,他不仅整日到厂里闹事,还将家庭弄得一团糟。
究其根本,竟是思想层面的不同,董竹君在初次接受新思想时,就立志做个新时代女性,而夏之时却想让她做个金丝雀。
如今她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的生活也一日不如一日,两人的冲突一触即发。后来,董竹君主动提出了离婚,这段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但夏之时居然提出一个条件。

“我反对离婚,倘若你能靠自己带着四个赔钱货在上海活五年,我就答应你,儿子我自己养。”
面对如此无情的丈夫,董竹君庆幸自己清醒得早。第二天,她头也不回地带着四个女儿前往了上海生活。
1929年的上海很不安定,处处都有各国的租界,再加上国民党对共产党穷追猛打,因此董竹君前期过得十分辛苦。
起初,董竹君只能租一个小小的房子,从早到晚一直在外奔波。

大女儿就担起照料家庭的重担,待她将早年积累的首饰都典当得差不多了,才终于打开上海的人际圈,成功开办一家纱厂。
后来,她在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了炒股,最后赚得盆满钵满,可惜好景不长,一颗无眼的炮弹将工厂炸毁,她又要从头再来。
幸而她的朋友在上海有些能耐,替她要回了不少赔偿金,她这才也得以再次创业,这次董竹君开的是一家小饭馆,不仅引入了四川的招牌菜色,连请的厨师都是四川本地人。
因此,这引起了著名人士如杜月笙和张啸林的注意,他们几乎天天光顾,一来二去之下,董竹君竟成功进入他们的圈子。
董竹君和女儿
许是董竹君有着不凡的交际能力,杜月笙与她相见恨晚,居然主动提出为她扩张店面,但她没有立即答应。
“我一个女人,人家怎么想我又怎会不知?但我在上海举目无亲,有一人便是多一份力,大不了与他交好的同时再与共产党交好,依我看,共产党才是最有希望完成中国解放重任的。”
因此,她在接受杜月笙帮助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向共产党员释放友好讯息。当时在上海的郑德音就接下了她伸出的橄榄枝,积极向她灌输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理论。
而这也使董竹君产生了加入共产党的渴望,于是,她将饭馆做为共产党员的秘密基地,自己还时不时为其送资料或给予补助。
宋时轮
当她以为入党有望时,郑德音却因为被国民党盯上而离开。
但在离开之前,他还嘱托董竹君。
“之后会有一位李同志找你,你可以把入党的请求与他说说,他也在寻找积极的人民群众,我会将你的帮助记下的。”
随后,真的有一位李同志找到了她,这个人名叫李棠萼,他们又一起共事了许久,待董竹君拿到入党申请书时,李棠萼却因国民党的追捕不得不离开。
宋时轮
“我要离开上海了,之后应该会有人来找你,你可以将申请书交给他,倘若他提出什么请求,请你也一并满足,因为那个时候,党可能遇到困难了。”
过了不久,一名衣裳褴褛的青年人来到饭馆,董竹君赶紧将他带进地下室,待四周无人时,这名青年才从怀里拿出一封信。
“夫人,我听闻您一心向党,如今我遇到一些困难,无法开展党安排的工作,这是李棠萼先生让我给您的一封信,请帮帮我吧。”
而她则是同情地看着这个青年人。
董竹君
“好孩子,受苦了吧?我相信你是共产党,我现在就去拿钱,你需要多少?”
但青年人只是慌忙地摇摇头,不敢提出要求,只说多少都行,不料,她竟拿出一个大信封,肉眼可见的厚度表明了她的诚意。
“好孩子,这是我早就准备好的,不知够不够用,带着它好好革命吧,中国的未来就靠你了!”
随后,青年人含泪收下了这笔钱,而这笔钱也改变了他的困境。

受到董竹君帮助的年轻人名叫宋时轮,他参与了许多足以左右战局的战役,并立下了赫赫战功。
宋时轮于1907年出生在湖南黄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因父母有远见,他这才得以进入学堂读书。
后来,宋时轮又因成绩优异被大军阀吴佩孚看中,被他邀请进入军官教导团学习军事理论。
但该团的人喜爱争斗,往往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就刀剑相向,或是互成小团体孤立对方,看不到未来的宋时轮主动退出该团重新学习,最后考入了黄埔军校。
董竹君和夏之时
由于个人能力突出,老师将他推荐到了共产党的队伍中,待宋时轮毕业后,直接被安排在前线做了指挥官。
而他也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打出不少漂亮的游击战,可惜人有失足马有失蹄,他在广州处理工作时不幸被国民党发现,从而经受了一年的牢狱之灾。
待他出狱后,就有队友找到他。
“时轮啊,组织现在遭受重创,你赶紧到湖南和江西等地组建一支游击队,越快越好,倘若需要帮助的话,你可以到上海找李棠萼。”
宋时轮
但此时的李棠萼也自身难保,他不仅身无分文,还不能正常开展党组织安排的工作,在二人都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女子的形象突然闯入他的脑海。
于是,李棠萼赶紧写下一封信交与宋时轮。
“你现在赶快去上海市中心找一个四川饭馆,老板叫董竹君,她是一位爱国商人,她一定会倾尽所能帮助你。”
后来,宋时轮就凭着这封信和董竹君的资助,成功组建起一支游击队,直接为党解决了燃眉之急。
杜月笙
而毛主席等人也注意到了宋时轮的特殊才能,直接将他编入了党的主力部队,还让他担任红军校长一职。
眼看星星之火已有了燎原之势,毛主席又让宋时轮参与了许多有重大意义的战役,他也因此在众多将领中脱颖而出,为抗日战争付出了不少心血。
随后,宋时轮又积极参与到解放战争中,多次担任司令员并屡立奇功,与陈毅和林彪等将领都有过合作,而陈毅对他也是赞不绝口。
“时轮啊,好小子!次次作战都冲在前面,好几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到时中国解放了,一定不能忘了他的贡献啊!”
宋时轮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是1949年,这边的宋时轮已经着手准备新中国的解放事宜,而另一边的董竹君也没闲着。
她早在1934年就与夏之时离了婚,还与共产党员有了更多的接触。
在她日复一日的经营中,小饭馆成了大饭店,她也从一个女商人变成女企业家,唯一不变的只有对党的热忱。
因此,当董竹君知晓,国家想买下她的店面作为招待外宾的国际饭店,她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董竹君
除此之外,她还将居住的花园别墅捐出,只给自己留下个别书籍。
后来,党为了感激她,特地在上海解放不久就请她参加庆功宴,她曾经资助过的落魄青年也在其中。
这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董竹君这才知晓,那名落魄青年已经成为了司令员,而她也成了党和宋时轮的终身好友。
倘若董竹君没有坚韧的内心和远见的卓识,那么她也不能实现阶级的跨越,中国也就少了这么一位爱国企业家。
董竹君
而宋时轮也令人敬佩,他不仅将一份恩情记了20年,还找机会回报恩人,即使恩人可能并不需要,他的美好品质值得今人学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