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北大学者的十五年之约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这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车战的黄金时代
北大学者赵长征潜心十五年之作,一部填补学术空白的军事史作品
军事史家黄朴民、得到熊逸、考古学家许宏 诚挚推荐
马和车轮如何塑造了中华文明?一场场车轮上的霸权争夺战,一本书写尽波澜壮阔的春秋战争史,一部填补学术空白的军事史作品——
春秋时代,诸侯力政,战乱频仍。这也是驷马战车的黄金年代,车兵成为军队主体,造成了上千辆兵车互相冲击的战场奇观。
战车的构造和功能是怎样的?车上三名武士有何分工?战车是西方传来的,还是本土孕育的?风驰电掣的战车,怎样影响了中国历史?曾经制霸战场的战车,又为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本书结合海量图文资料,基于扎实的考据辨析,从军事、历史、考古、文学多维度俯瞰春秋军事,细致展现战车发展的脉络,以及具体技术细节。从繻葛之战到笠泽之战,梳理春秋时期的重大战役,重现古代战争的真实场景;从平王东迁到勾践灭吴,还原霸业转移全过程,复盘列国兴衰的历史教训。
作者简介
赵长征,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副教授。
湖南湘潭人,生于1973年。
点校朱熹《诗集传》。
安徽卫视《诗·中国》的常驻嘉宾,“百家讲坛”主讲人。
《诗经》权威版本
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百家讲坛
《春秋车战》主讲人
作者赵长征是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师从著名文学史家费振刚先生。他曾花费数年时间点校朱熹的《诗集传》,由他点校的版本被中华书局收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一般认为是《诗集传》的最佳版本。除了北大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外,业余时间,赵长征也乐意为大众普及文史知识。2021年,他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春秋车战》,今年6月,《百家讲坛》还将播出他的新节目《金戈铁马》。另外,他还曾担任安徽卫视《诗·中国》的常驻嘉宾,他扎实的学术水平、机智的临场发挥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托朋友帮忙,我们请到赵老师为读者签名,是签名上款加题词(八字以内),点击图片即可入手,下单记得备注姓名与题词内容。
内容简介
春秋时期,东周王室衰微,诸侯问鼎中原,历史进入到春秋这样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
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都诞生在这个年代,兵车列阵,纵横驰骋,春秋时期的每一场战争中,都有战车的影子。
赵长征给本书的定位,是普及性的书籍,要让大部分读者都能够读懂,并且感到有趣味。所以它不是严谨的学术著作,不能面面俱到地介绍春秋军事的每一个方面,在许多细节上也不做艰深、枯燥、繁琐的考据,只是把春秋战争史的主要脉络勾勒了出来,重要战役基本没有遗漏。同时,普及性的书籍未必就不能讲究学术性。虽然是一本普及性著作,但赵长征是以一种做学问的态度来写作的,力求写出自己的创见来。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
上编:《先秦战车总论》,介绍了中国战车的源流与形制、指挥与战术。
下编:《春秋车战简史》,以《左传》《史记》等经典史料为依据,沿着春秋历史的脉络,逐一剖析了春秋时期的重大战役,这些战役都是以车战为主的。
剖析战车的形制与源流,详解战车的阵型与战术。
从鱼丽之阵到笠泽之战,详解春秋时期的重大战役。
从平王东迁到勾践灭吴,还原霸业转移全过程,复盘列国兴衰的历史教训。
战车的形制
春秋时期的战车,一般为单辕、两轮、四马。
车上三名士兵,各有分工:
【远程】车左负责射箭,远程攻击敌人;
【司机】中间的御者负责驾车;
【近战】车右则手持戈殳,负责击杀近处的敌人。
战车:单辕、两轮、四马
士兵:车左、御者、车右
战车的源流
战车是如何诞生的?西来说、本土说。
战车为何一度兴盛?在技术条件有限的年代,战车就相当于坦克,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对步兵形成战力碾压。
战车又是如何衰落的?
战国时期,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战争规模扩大,更多平民阶层进入军队,没有机会像贵族一样受到车兵的训练。战场扩大,从平坦的中原地带扩展到水网密布的吴越地区。实用性不足。步兵崛起。
由于欧亚草原、西亚的马车起源远远早于中国,而中国的车又是在商代中晚期“突然”出现了成熟的形态,那么就存在这种可能:
中国的马车,连同拉车的家马,都是由西方传入的。
关于这一点,学者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中国的马车是由西方传入的,而另一派认为中国的马车是本土起源的。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战车
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军旗
春秋军事简史
郑庄公摆出“鱼丽之阵”,大败桓王,周天子的权威至此荡然无存。
齐桓公险被敌方车左管仲射死,事后却任他为相,最终九合诸侯,拉开春秋五霸的序幕。
秦晋韩原之战中,晋军以“辂”的战术,从正面逼停了秦穆公的战车。
漂泊十九年后,晋文公完成了他的伟大流亡,兑现了“退避三舍”的承诺。
在南方,楚国崛起,城濮之战成为晋楚争霸的开端,晋国霸业由此确立。
吴军长驱入郢,继而击败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吞灭吴国。
西狩获麟,三家分晋,步兵崛起,车战退出历史舞台。
亮点一:细节取胜、填补空白
一般人写战争史,写的是战争的过程。而本书除了战争的过程,还兼顾技术细节,强调军事技术的介绍。
结合大量考古资料细致展现战车发展的脉络,以及具体技术细节。
武器如何作战?战车如何运动?单车战术与阵型?具体又生动。
填补空白:此前从未有人从军事、历史、考古、文学多维度的综合角度俯瞰春秋的军事原貌。
亮点二:文本质量高
作者十余年磨一剑,内容扎实,文笔流畅。
图文并茂,降低门槛:丰富的内文插图,部分为彩插。
学术性:有严格的文献支撑,学术性经得起考验。
普及性:面向大众普及,深浅把控得当,把历史故事讲得十分精彩。
折页
除了扎实的文字,《春秋车战》还汇集了丰富的图片资料,以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互证,细致展现战车发展的脉络,以及具体技术细节。而且还特别收录上海戏剧学院刘永华教授专门绘制的精美战车图,呈现古典军容威仪。
驷马战车粘在目录前的单黑折页
上海戏剧学院刘永华教授专为本书绘制
关于刘永华的插图,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经历。在刘永华绘制战车图时,赵长征和刘永华为了更准确地复原春秋车战的车右,对一个人拿武器的姿势反复推敲,甚至发生了争论。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从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可以看出这本书的写作态度是非常认真和严肃的。黄朴民认为,《春秋车战》体现了一种工匠精神。
春秋时代浩浩荡荡已成历史,但我们仍应牢记古代的尚武精神,不要忘了我们的民族的少年时代是粗犷的,是进取的,是阳刚的。春秋车战也正是这个时代很好的写照。
一部不容错过的军事史著作,快来和我一起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