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B 站古装爱情剧《古相思曲》?

  根据 B 站 up 主剪辑视频改编而成,于 6.22 开播

  

  印象中,我第二次写连续剧的剧评,第一次是在大学看《倩女幽魂》的电视剧,在当时的环境下,能拍出那样的剧情让我一时手痒,在天涯社区上洋洋洒洒发了人生第一次剧评,也可能是当时太年轻,会轻易的被剧情感染,主观意识太强,但是刚刚翻了一下电视剧的主演,吴京、萱萱、元华、恬妞、聂远、沈晓海、邓萃雯、陈紫函、麦家琪、罗嘉良、吕颂贤、黄维德、苑琼丹、大S、陈晓东,编剧宁好像是宁财神。觉得这样的阵容应该和我当时对这部电视剧的评价是相契合的,而随着天涯社区的关闭,我已经基本忘记我当时写了些什么了。

  二十年后,《古相思曲》让我又想写一些什么。

  从观众角度来说,电视剧其实比电影更能让人共情,因为电视剧的时间够长,角色代入感更强,往往一部电视剧三四十集,并且花了很多天时间看完,逐渐与剧中人培养出了感情,等到大结局总会意犹未尽,似乎生活中一些习惯性东西突然离开的感觉,特别是一些感情桥段,因为酝酿的时间够久,特别容易被打动。但是近些年来,上映的电视剧很少有好评如潮的,一方面是剧情老套,一方面是演员缺陷,尤其是古装这一条线,完全已经处于审美疲劳的边缘,化妆和柔光过分也就忍了,毕竟现在的高清镜头,还是要考虑到观众的审美底线,然而动辄长达几十集的注水剧情,莫名其妙的情愫暗生,肉麻兮兮的对白,拙略的表情展现,以及不时出现的类似爱的转圈圈的慢镜头,让我对大部分电视剧失去了看下去的兴趣,毕竟现在已经不是过去只能在家里租碟看流星花园或者在电视上看还珠格格的时代了。

  《古相思曲》是我前两天在B站偶尔刷的一个视频,第几集忘记了,一看不是第一集就找到第一集看,却没想到看的是最后一集,并不是很懂,看了字幕以后又从第十四集开始看,然后昨天又看了官方剪辑的陆鸢视角,不得不说,评分实至名归。

  总的评价,十四集的电视剧,剧情算是紧凑,没有明星,B站UP主自己出品,制作精不精良就不谈了,男女主都很符合审美,演技也在线,男女三观很正,天下为先,非常符合中华自古以来的价值观,当然最主要是剧情很有新意,正是因为这种新意,使得感情线有天然的冲击感,并且拥有让人绝望的宿命,以及无可奈何的悲剧性,这种BE结局留给观众的,就是无以伦比的意难平。

  再见便是永远,余生就是永别。世间男女分手,互道珍重,余生不再相见,不是不能见,而是不愿见。陆鸢和沈不言,确是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容错的再见,对于双方来说,都是自己的感情越来越深,而对方的感情越来越浅,每一次的见面,就是自己余生当中和所爱之人感情最契合那段时间。所谓活在当下,实在是最贴合剧中男女主的说法。

  虽然对于双方来说,感情线是相逆的,但是对于陆鸢来说,是要绝望的多,所要承担的东西远远超过沈不言。毕竟沈不言是主动回去,一次次想改变结局,最后发现所有事情终究是一个闭环;而聪慧如陆鸢,自己时间线第三次见面时就已经大概猜到了这个超出其认知范围的真相,往后余生,自己等待的爱人终将离我越来越远,最爱我的人,我无法给予最好的爱,而往后的爱人,却不知道我的爱从何而来。正如那句: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沈不言和陆鸢,让我们对于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当我见你的第一面,是你最爱我时候,但是我却不知道,等到我见你最后一面的时候,是我最爱你的时候,你却不知道,命运如此,我将用我一生去承受。你我的回忆,竟然只有在相见的这段时间是共同的。

  

  六次相见,却是截然不同的心情,对于任何一方来说,都是情之殇。

  只用了女主视角的顺序,感觉是虐中虐,看了B站的特别篇,实在受不了那种虐心的感觉:

  陆鸢第一次见沈不言,“如果你见到那个等待我的姑娘,请帮我转告她她,我爱她”

  陆鸢第二次见沈不言,"他看向我时,为何总是满眼悲伤"记住这个镜头,玉佩是信物,我不可能忘记它对我的特殊含义

  陆鸢第三次见沈不言 “你回来了?”“我回来了!”感情最契合的一次相见。人生不应如初见。

  聪慧如陆鸢,这么离奇的事情都能接受,也能猜到第四次相见,“果然我下次什么都没告诉他”

  第五次相见,“我等你很久了”“春三月,上巳日,沈公子可愿意与本宫同游”18年后,我懂了你陪我做三件事,我如是回答你三个问题第六次相见,也是梦里相见,“如果你见到那个远道而来的少年,请告诉他,我爱过他”

  原来我生命结束的时候,才是你第一次见到我

  最后居然被一个特别篇给GET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