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刷牙,牙不会掉吗?
怎么知道不刷牙的?
我们都知道,要想保持牙齿的健康,牙齿的清洁必不可少。刷牙这件事,在如今看来再平常不过,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在没有牙刷和牙膏的古代,人们想拥有一口好牙会怎么做呢?古人不刷牙,是如何保持牙齿倍儿棒呢?
古人其实也关注牙齿健康,方式更简单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的古人也是很关注牙齿健康的,只不过那个年代没有牙刷牙膏,因此他们的洁牙方式现如今看来有点简单粗暴了,总结来说,就是:漱、嚼、、擦!
漱:就是漱口,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漱口水,是不是很超前啊。只不过他们漱口的水不像今天这样添加了很多成分,比如用盐水漱口,减少口腔异味,缓解口腔炎;也有用茶水漱口的,像影视剧《红楼梦》里就有饭前饭后茶水漱口的情节展现。苏东坡更是在他的《仇池笔记》里,教育我们:" 清洁牙齿不需要用牙签儿挑刺,用茶漱口最佳。"
嚼:对应今天,有点类似于口香糖。古时候当然没有口香糖了,比如在唐朝,官员面圣之前要嚼丁香果,丁香油能除口臭(孔平仲《孔氏谈苑录》中有记载)。清朝的男人,在吃完花酒后会吃糖炒栗子,也是为了除味。嘉庆年间的男人们或许会更狠,腰间常挂着荷包,时不常地掏出几粒胡椒籽儿来嗑。
抠和擦:这就有点简单粗暴了,从最早的魏晋南北朝时直接用手指抠,到后来唐朝时的“揩齿巾”(一种专门用来擦牙的布),再到后来柳条一端咬碎来刷牙,再到唐代灰坑中出土过四把骨簪刷,可以说是发现最早也是最接近于今天牙刷的洁牙工具了。
古人牙齿真的比现在更好!
虽然说现在的牙刷和牙膏品类繁多,功能也齐全了,但现在人的牙齿还真未必比古人好!有研究发现,现在人的牙齿甚至还不如原始人的牙齿!越古老的时期,牙齿蛀牙率越低!可以说文明越高,蛀牙率越高!原因很简单,因为食物结构的改变,尤其是糖的摄入越来越多。正如以前糖尿病、高血脂等还是“富贵病”,而现在也是越来越年轻化。
古人喝茶呀,喝茶可是养牙呢。古人并非绝对不刷牙。古人饭后漱口,其实也算刷了牙。古人还有一种用舌头在嘴里转来转去地舔的养身方法,不也是刷牙吗?饭后用茶水或温水漱口,食物残渣就清理掉了,不会再滋生细菌,这不就和刷牙一样吗?以前没牙刷牙膏,就用青盐蹭牙龈,也算消炎啊。所以,你担心的事其实不会发生。
1、古人刷牙。
中国古代用青盐揩齿,后来又出现了升级版的牙粉,一般是白垩之类的矿物粉末加上茯苓之类的药材。不太讲究的用手指,也有用揩齿巾,部分贵族会用一种青铜的刷牙工具——形状有点像烟袋锅子,前端塞上布帛。
《博济方》里有:“用生姜一块如杏仁大,烂嚼。须臾,即吐却滓,以左手指揩三五遍。就湿指点药末,更揩十数遍。”
到了唐宋出现了马尾鬃加工的植毛牙刷。
很多科普文章里传的咬树枝刷牙的方式,最早是印度的习俗。后来借助佛教的传播进入中国,在中国本土化,就地取材选择质地柔软并且可能有那么一点消炎作用的杨柳枝。同时影响到日本、高丽等国。
当然,古代的刷牙没有那么普及。即使到建国后,1983年卫生部发起的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也仍然有70%的成年人不刷牙。古代一些寺院道观、大的世家会把洗沐洁齿作为寺规/家规,卫生习惯相对好一些。
2、牙会掉。
几千年前的古埃及就有黄金或者宝石雕刻的假牙了。中国古代也有黄金、象牙、牛骨等材料制作的假牙。这门手艺代代相传,能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行业,市场是不会太小的。
贞元19年,36岁的韩愈还写过一首诗: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全诗18行)
白居易更牛,掉了两颗牙,写了一首三百多字的《齿落辞》。
还有西汉丞相张苍退休后满嘴牙都掉没了,镶都没得镶,吃人奶活到一百多……[1]。
用盐巴、手巾、牙签、粗茶等清洁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