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思道的诗歌,既有北歌的阔大苍凉,又模仿了南朝诗风
卢思道(约530~582),主要生活于北朝,卒于隋初,他的诗作曾得庾信称许。卢思道的诗作既有北歌的阔大苍凉,笔触深重,同时又有对南朝诗风的模仿,华艳香柔。这两者在卢诗中并非是融为一体的。
卢思道在卢思道的存诗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南方宫廷诗风对他的影响。他写了不少艳诗,如《日出东南隅行》《美女篇》《棹歌行》《采莲曲》等等。这些诗作基本上可以说是南朝艳情乐府的翻版,颇似齐梁时期萧纲等人所作的那些艳冶柔靡的宫体乐府。举卢氏的《美女篇》为例:
“京洛多妖艳,香爱物华。俱临邓渠水,共采邺园花。时摇五明扇,聊驻七香车。情疏看笑浅,娇深眄欲斜。微津染长黛,新溜湿轻纱。莫言人未解,随君独问家。”此诗描写美女之游乐,以刻画美人情态为主,了无深意,且在艺术表现上较为板滞。卢思道这类艳体之作,基本上都是五言,显然是仿效南朝的宫体乐府,然在艺术上却未能得后者的流美圆转。
比之这类艳体乐府,卢思道的另一类诗则写得气韵沉厚,意境广阔,更多地体现出北方文学的长处所在有胜于南人之处。《从军行》《游梁城诗》《听鸣蝉篇》等篇什,都有这种特点。兹举《从军行》来看,诗云: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应该说,这是卢思道诗中成就最高的。南朝乐府中亦不乏以《从军行为题之作,但多写闺情,殊少边塞诗的雄风壮气,如简文帝的《从军行》即是。卢思道此诗则是气韵沉雄,意境苍凉阔大,光英朗练。其构思与意境对唐人的边塞歌行有深刻影响。联系此诗来看盛唐时期如高适《燕歌行》等七言歌行的边塞诗名篇,就并非是突而至、天外飞来的了,而是渊源有自的。
清人吴乔说:“北朝卢思道《从军行》,全类唐人歌行矣。”(《围炉诗话》卷二)可谓颇有见地,然其实不妨反过来说,是唐人歌行(尤其是七言)受卢思道《从军行》的某种沾溉更为确切些。卢思道学南人之诗并无独异之处,在流转圆美上则不逮;而在另一类诗的创作中,却是笔力苍劲,韵律铿锵,颇见沉郁之风。卢诗可说是这两种倾向的结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