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缺爱成年后如何解决?

  有太多的成年人心中藏着一个因痛苦而无法长大的孩子。

  为什么人长大了,内心却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曾被伤害,之后却没有人帮我们疗愈。曾经的孩子被卡住了,没法长大,心理学叫固着。小时候,你可能经常被忽略,没有人在乎你的感受和愿望,长大后就无法跟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你可能不断被否定,很少得到认可和赞赏,成年后就变得自卑懦弱;你可能反复被指责,内心积存了很多怨愤和委屈,长大后成为一个“暴君”。

  其实,很多人自己也忘记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因为他们认为人长大了,那些痛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但事实是,伤害不但没有因为时间而消失,反倒积郁成内心暗藏的黑洞。很多人想要改变,但却总是在强迫性重复的无奈中挣扎。

  因此,内在小孩的疗愈,是幸福人生的前提,是身心健康的第一步。

  4个消极的“内在小孩”,哪个住在你心里?

  每个消极的自我意象背后,都藏着一个消极悲伤的内在小孩。

  而你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被拖后腿,要么与他和解。

  前者意味着放弃人生的其它剧情发展线,留在最熟悉的地方,后者则是愉快地打开更多可能性。

  想搞定消极的内在小孩,你得先了解他。

  1、懒惰型内在小孩

  “我很懒,什么事情都坚持不了。”

  在咨询中,又一次听到这句话。

  琳琳姑娘说,自从按照父母的意思回到家乡小城当了公务员,就过上了不思进取的生活。本想在悠闲的工作之余学习一两门技能,可拖延了三年还没有实现。

  先后报过英语口语班、瑜伽班、烘焙班、插花班、PS班,全都白白交了学费。

  竭尽全力地考上公务员,似乎已经耗尽了她一辈子的力气。明明不怎么辛苦,每到周末却能足足睡上30多个小时,昏天黑地,还是觉得好累。

  我引导她反向思考:“如果你学会一门新技能,会有什么坏处呢?”

  她苦笑:“我父母肯定觉得我不务正业,有这时间还不如赶紧去相亲结婚。”

  原来,保持着一副工作得精疲力尽的状态,父母就会心软,不忍心催婚催得太紧,而她也能获得一点喘息的空间。

  懒惰,成了唯一的抗议方式。反正做喜欢的事情全都得不到认同,就干脆什么都不做。

  可是,这样的反抗形式也把她束缚在了“婴儿”的角色里,在父母的庇护和掌控之下度日。正如父母所教导的:女孩子,用不着太累。

  通过弱化孩子,她父母维护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母婴世界,没有分离与隔阂,彼此深度融合。她则牺牲了自我,尽量配合地扮演着乖孩子的角色。

  深渊一样的疲惫感,其实是由强烈的内耗造成的。内在小孩陷入了两难之地,想活出自己,却害怕真正的改变。

  要与缺乏热情的懒惰型内在小孩和解,你必须让他明白:亲爱的,就算你牺牲了自己,也救不了你所爱的人,每个人的人生都必须自己来负责,谁也拯救不了谁。你有按照心意生活的权力,也有让自己活得开心的义务。而你想要的,都需要自己努力创造。

  2、吸血鬼型内在小孩

  失恋之后,小娜再次患上了手机强迫症。

  每过5分钟,一定要轮番刷一遍微信、QQ、短信和微博,不错过前任的每个蛛丝马迹。其余的时间,就不停地刷朋友圈、群聊,生怕有一刻的空闲,让情绪席卷而来。

  我劝她:“不管是要挽救还是要放下,你都得先坚持陪伴自己一段时间,不能总靠转移注意力解决问题啊。”

  她回复:“那样我活不下去的。你们别嫌我烦,别不要我……”

  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正在嚎啕大哭的孩子,恐慌,空虚,拼命扯着每个过路人的衣角,想要一点温暖和关爱。

  她总是在一段段的亲密关系中受伤绝望,先是拼命挽留,失败之后又迅速寻找新的感情对象,让生活重归“常态”。

  原本可以用来自我修复和成长的空窗期,总是在一周内草草结束。

  独处的每分每秒,都是无法忍受的折磨。无数次哀己不幸,怒己不争,却总是走不出怕寂寞的怪圈。

  极度缺爱的内在小孩,难免会变身吸血鬼,不断向外界索取能量,无法坚持留在不舒服的境遇中,学会独立,滋生自身的力量。

  还有一种情况,是从事业、金钱中索求存在感,来确证自己的价值。

  让吸血鬼型内在小孩心甘情愿地坚持下去,需要温柔有爱地对他说:亲爱的,我知道你很害怕,你害怕一旦没有了别人的爱和陪伴,就会失去活下去的意义。但是,你的存在本身就是有意义的,不论你是否和别人建立了某种关系,不论是否在某个领域有成就,你的价值都不容置疑。现在,请学会尊重自己的意愿和能力。

  3、厌恶型内在小孩

  “我极度讨厌我自己,讨厌到想去死。”

  一个19岁的女孩说起她满脸的痘痘时,加上了这么一句。

  吃重口味的食物、泡夜店、不认真卸妆、随意挤痘……所有的护肤禁忌,她几乎都占全了。

  明知如此,她依然不愿意改变分毫:天天吃清淡的东西?我根本受不了的。玩到那么晚,回家哪有力气卸妆?看到痘痘就不爽,忍不住要挤。

  别人不费多大力气就能坚持的好习惯,对她来说比登天还难。试过各种祛痘方法,每次刚刚有点见效,就莫名其妙地半途而废。

  很久以来,她的父母总是在彼此吵完架之后,毫不留情地挑剔着她外貌上的各种毛病。从眉毛太淡、头发太毛糙、嘴巴太大、鼻子太塌,到脸型太有棱角、胸部太小。

  他们打击她:长得这么丑,以后哪里会有人要你?

  她深深接受了这份厌恶感,又把它加倍投射到了自己的身体上:我又丑又招人讨厌,根本一无是处,而所有的努力都是笑话。

  那些匪夷所思的自我苛待和自我责难,其实都源于内在小孩的信念:我是一个废物。

  厌恶型的内在小孩,渴望被无条件接纳。

  他想得到你的安抚和肯定:亲爱的,你已经承受了太多委屈,无条件地接收了别人无法承载的负面情绪,背负着原本属于别人的重担。现在,你需要给予自己尽量多的爱,告诉你自己,即使你不够完美,也同样值得被珍视,被好好对待。

  4、羞耻型内在小孩

  在大学毕业聚餐上,Z姑娘跟大家敬酒:5年之后再聚,相信我们一定都已经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后来,同学少年们纷纷在各个领域站稳了脚跟。Z姑娘自己呢,却在事业上升期急流勇退,紧锣密鼓地结婚生子,去年刚生了二胎,目前在丈夫亲戚的公司做着一份连卡都不用打的闲职。

  重遇时,她穿一件缀着亮片的宽大上衣,黑色九分裤,忙乱地照顾两个孩子,背影如同菜市场里随处可见的大妈。

  有同学想给她介绍工作,她眼睛一亮,随即又自嘲地摇摇头:“我坚持不下来的,而且工作了又怎么兼顾家庭呢?”

  当年的舍友兼闺蜜要约她出去做SPA,她笑得无奈:“都是两个孩子的妈了,有这钱和时间,还不如省下来给孩子报早教班。”

  不接受自己有才华、有魅力、被欣赏,这是羞耻型内在小孩的典型心态。

  结婚只是一个契机,它给了Z姑娘充足的借口,让她心安理得地离开了那条本可以让自己闪闪发光的成长之路。

  更深层的原因,是她打心眼里害怕成功,害怕变得耀眼。她也以最缺乏自我价值感的方式,承担着妻子、母亲的责任。

  羞愧是最负能量的状态,可以直接耗竭一个人的热情和活力。

  对于羞愧型内在小孩,这样的沟通会比较有效:你是独一无二的,有着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我会保护好你,让你放心大胆地展现天性,展现你应有的样貌。也请你接受自己的本性,接受自己的美好,不要再用任何方式去逃避、否认和自我打击。

  荣格说:被潜意识操控的人生,而你称之为命运。

  心结打不开,自然没有力气走太远。就像一台电脑,耗掉了太多内存和电量在后台程序上,工作时速度奇慢,还容易死机。

  人生的种种困局,让你坚持不下去时,如果一味鞭策、指责、强迫,只能让内在小孩更加不知所措。

  对待挫折感,最好的解药是安抚和支持。

  这不是放纵娇惯,而是平等接纳。

  恰到好处的挫折+恰到好处的爱,是积极自我意象的源头,也是自我认可的开始。

  我是 @卢悦 从业16年,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央视、北京卫视、凤凰卫视特约心理情感专家,著有《爱情有毒》、《爱到绝处便逢生》、《过日子就像玩闯关游戏》、《亲密关系的重建》

  有情感问题问我,有问必答。(咨询+助理VX:xinzhizhuxi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