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诚信的古文词句

  看夜宴了吗? 现代葛优说过:“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 东汉王充讲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的诗句。

  近代鲁迅先生说过:“诚信为人之本。” 弘一大师说过:“内不欺已,外不欺人”。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曰:“诚,乃立于天人合一与性善论之上,无道乃诚也。”

  西方人说: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 中国人说:无信不立。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乐府诗集》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李白 凡作人贵直,而作文贵曲。

  ——明·袁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你好●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

  行:行为。恒:恒心。

  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

  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

  谓真诚最能感染人。●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

  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

  真诚能感动一切。●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窃:谦指个人的意见。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神莫神于至诚。

  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

  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感人以诚不以伪。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

  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至诚无息。

  《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

  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

  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

  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新唐书·陈子昂传》廉:清廉。 贪:贪污。

  信:诚实。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

  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天不容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巧伪不如拙诚。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荀悦《申鉴·俗嫌》 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汉·王符《潜夫论·叙录》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自古圣。

  承君此诺,必守一生----《仙剑4》慕容紫英

  长干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馀,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这个够诚信吧,为了信守承诺被水淹死

  金缕曲 赠梁汾

  年代:【清】 作者:【纳兰容若】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

  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

  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诚实守信的几则小故事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朋友的帮助,才幸免于难。而有信,自然会得到大家的:

  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一般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自古在商品买卖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行业道德。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南北朝时,有一个非常老实的人,叫明山宾。他当州官时,因开仓济贫得罪朝廷,被罢除官位。

  有一天,他看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便把父亲留给他的瘦牛去集市上卖了。可是回到家中,从妻子口中得知这头牛曾经患过腿疾,就急忙跑到集市上,找到买主,跟他说明情况,并主动退了一半的钱。周围的人都赞叹不已。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乐府诗集》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李白

  凡作人贵直,而作文贵曲. ——明·袁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韩愈《原道》 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不知道能帮助到你吗?如果能(能采纳就别推荐了)!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诚是为人之本,信乃立身之道,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诚信是一切成功和渴望成功的人们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诚信是文明社会的基石。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冯玉祥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日)松下幸之助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之耻也

  诚,乃信之本;无诚,何以言信?诚而有信,方为人生

  不诚则有累,诚则无累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

  言顾行,行顾言。 --《礼记》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

  言必行,行必果。 --《墨子》

  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荀子·不苟》

  失信不立。 --《左传》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左传》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明·冯梦龙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明·冯梦龙

  言必信,行必果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一诺千金 一言九鼎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冯玉祥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