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考研(社科mpa)经验分享
时至2019年4月,在经过了一年多的复习和备考之后,最后终于尘埃落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MPA拟录取。忙碌的生活还在继续,一直想写一篇心得,给自己一个时期做个总结,同时,更多的是给像去年的我一样无从下手的备考学子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一些人,因为那种迷茫只敢实在是痛苦!今日得空,简单聊几句,希望可以给需要的人一点小小的帮助!
先聊聊自己的情况,我是个普通院校毕业的工科生,大学毕业那年因为内心的名校情结,努力备考硕士研究生,详细过程不叙,最终结果是第一志愿单科四门都过线,但总分不够,名落孙山。后来调剂了两所院校,其中一个还是211,但内心还是过不去向往名校那道坎儿,年轻气盛,所以最终就放弃了。(其实从后来的发展看,当时我毕业那个年代,哪怕是非名校的硕士,依然还是很有竞争优势的,不过事情都过去了。)
以现在备考的经验分析,第一次的考研失利,调剂又不理想,主要原因不是个人不够努力,(当然你可以认为只要足够努力什么学校的分数线都能过,仁者见仁,不必争论)而在于,身处小城市,一个缺乏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不懂得利用资源只知道埋头苦学,根本不知道信息和方法的重要性,读死书而已。
但这次的失利也让我有了一些经验:
1. 研究生考试是选拔性考试,除去个人的关系背景而言,想要通过考试,必须努力学习。
2. 只要功夫下的到,努力按部就班学习了,过国家线其实应该没有问题。
3. 报考院校的要求,专业课程的侧重点,这些在备考阶段是要必须了解到的,否则从备考到复试再到将来的导师选择,都会非常被动。
之后十年,工作,考公,结婚,生子,岗位调整,二胎,期间机缘巧合还读了个本科二学位。
多年的忙碌工作和不规律的生活,让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职业晋升的困难,使自己的心理颓废而急躁!个人爱好除了读点书外基本全丢了,还养成了许多恶习。在2017年夏天开始跑步减肥,跑步使我身体健康,心态积极。(日后有时间再详细总结一下我的跑步经历)于是在2017年底,我又萌生了继续学习的念头,一来心中的名校情结,二来觉得需要拔高拓展自己的眼界,提升个人的修为,希望可以用更高的视角来审视和度过现在的生活。开始了解一些信息,然后自己开始选择专业和学校。
脱产学习对自己来说根本不现实,于是我选择非全日制学习。有人说考上读全日制可以和学校沟通好不去上课,最后拿学历。好吧,我身边有这样的例子,但是一来与我想真正学习提升的初衷不同,二来全日制在最后的人事认定方面存在问题,在职员工,全日制读研,本身就矛盾,当然这不应该是主要矛盾,谁也说不好一辈子会有多少变化,政策方向会如何规范。
于是一个科目就进入了我的信息搜集范围---管理类联考。原因有三:
1. 考试科目少,适合复习时间少的我
2. 丢了十年英语,英语二据说相对简单(其实认真学习的话,没有那么大区别)
3. 数学全是初高中知识,不必再去学高等数学
先定专业,再择学校。刚开始我关注的是MBA,由于近几年的大热,名校的MBA学习成本相当的高,这里不光指高昂的学费,还有时间成本,交通成本,住宿生活成本等,后来在知乎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一位备考人大MPA并最终录取的经验分享(这也是我印象最深也最详细的一篇贴子,对我帮助很大,也是我写这些文字的初衷)。由于自己也是属于体制内的工作,就转而开始关注MPA。然后目标学校就定在了北京。清北自己不敢奢望,毕竟已经毕业十年,儿女双全,去拼清北信心不足。人大和社科首选,其他北京的985院校可以考虑。
这一块之所以要单独拿出来讲,真的是太重要!!!选定专业和学校要清楚的知道你所要努力的方向和将来要面临的困难。
社科的王老师告诉我,由于很多学生在职学习,读全日制请假很困难,而且最后退休时候认定会通不过,所以学校已经取消了MPA的全日制招生。我对比发现,往年的非全占绝对比例,而2019的招生中,确实许多的学校都取消了全日制的MPA招生,各自原因为何不详。同时,这也透漏出一个信息,如社科这样的学校,在校学习的出勤情况是管理非常严格的,所以即使是非全,最好还是要考虑好,如何保证将来课程的出勤。
绝大多数的院校对非全学生不提供住宿,因此就要考虑成本问题,如果每周末去上课,交通和住宿的成本将是很多外地考生不得不考虑在内的事情。人大和社科除了周末班以外,都还有集中班,即一学期大概连续上一个月的课程,如果可以请假整月学习,这将大大降低舟车劳顿的奔波之苦!
和MBA一样,好的学校很多都有提前面试,而且不止一批,即在联考之前的面试,如果通过基本可以避免复试被刷的尴尬。每个学校的提面要求不同,要提交的资料大致差不多,但个别有差别,哪些资料需要提前准备一定要知道。
这个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学校在挑你,你也在择校。一个学校对本专业设置的重视程度,师资力量,教学方向,将来入学后的同学水平等等,都多多少少可以看出来一些。
人大要求提面提供人事部门盖章的大学成绩单,由于一些原因,最终我也没有盖到章,最后也导致人大面试报名无法提交,因此我也没有参加成人大的提面。
那段时间工作很忙错过了很多报名信息,后来发现了一所北京985院校的面试信息,当晚正好得空,就抓紧准备了资料,晚上10点半正填写表格的时候,浏览研招网才发现社科的提前面试信息,居然当晚12点就要截止,而且需要的资料和那所985院校基本一样,于是抓紧时间也报了名。第二天上午就收到了社科的资料审核通过的面试通知,而第三天才收到哪所985院校的通知。当时心里就感觉,冥冥中有种力量指引我去往社科。
两个学校面试正好在同一天,一个上午一个下午,跑一趟正好搞定。
学校对衣着和礼仪没有具体要求,但是作为成年人,尤其是已经有工作经验的,还是应该正式一点好。于是我是按公务员面试那样准备的,比较正式,面试当天会看到大部分人还是穿的比较正式的。当然也有个别比较随意的,这个不论。
不同面试的流程不太相同,社科是要抽一道必答题,由考官提出问题说说感想,有时间限制。然后就是根据你的个人资料和工作提一些问题,之后会用英文问一题,考生用英语回答。另一所学校是首先用英文自我介绍,之后根据工作问一些题目,与其说面试倒更像是聊天。
在当日归途的高铁上,我坐在窗口望着窗外的风景,耳机放着一首陈粒的《走马》,内心十分的感动,不为结果如何,只为,自己终于又鼓起勇气走出了第一步!
相比两所学校,其实当时内心已经笃定,社科是不错的选择,原因:
1. 面试组织比较规范,可以看出学校对学业招生的重视,也可以感觉到对教学严谨的风气
2. 面试老师给人感觉水平很高,提出问题专戳痛点,评论也一针见血
3. 另一所院校扩招,多到超出了我的认知,一个大学的研究生某专业一年招的居然比本科生还多,教学质量我内心比较怀疑
而时日不多,我也顺利收到了面试通过的通知,余下的就是认真复习,准备参加笔试统考!
无论是哪个专业,英语是绝对绕不过去的坎儿。当初自己第一次考研,当时还没有英语一二之分,为了保险,早早报了个新东方全程班。课程那是真多啊,说实在的再给我三个月时间,我也还是听不完。几乎所有课程都是倍速播放,但专业就是专业,在此忍不住的给新东方打个广告。
词汇:听的是朱伟的《恋恋有词》,说是讲词汇,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在讲词汇的用法,词根词缀的串联。朱伟的课很有意思,不光是学习内容和时而爆发的癫痫,更多的是他个人的好多思想,让人领悟很多积极的东西。我没有用这本书来背单词,用的是手机扇贝,每天100词打卡。怎么说呢,单词还是一定要背的,这个基础省不了。日积月累,慢慢会有成果,也急不来。
语法:考研语法也就那么多,太复杂的像倒装什么的,其实不用都理解的有多透彻。只要记住一点,再长的句子,一定要能找到主干,从用词上找到句子的情感方向,我觉得对付考试就可以了。
阅读:这是大头,得阅读者得天下!不要相信什么不看文章或者看部分文章照样阅读30分以上的鬼话,那都是留给不想努力的陪跑者的。如果你的目标是一次考上,就老老实实的精读文章。新东方的老师都教了那么多年的考研英语,培养了那么多的学生,已经把学习的方法精简得不能再精简,而看看他们的课程,越是贵的VIP,就越透漏出一个信息:慢!
刚开始听老师说一篇文章必须搞5,6个小时,觉得好麻烦,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结果做了三年真题,发现,基本没有什么长进,我就发现,太快,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尤其后面开始听翻译课,唐静老师就讲学习要慢一点,要认真一点。于是我就慢下来,拿到文章:
1. 规定18-20分钟做一遍
2. 盲翻,不查生词对文章逐句翻译,再做一遍,将第一遍做的改错
3. 逐句抄写,开始查生词,详细逐句翻译,理解文章,这个过程完了再做题,一般就有很高的正确率了
4. 对照答案,返回原文去思考解析,找出真正不懂得问题选项
5. 听课,老师对文章背景的介绍,对现存观点的阐述,对文章的逐句翻译,对答案的具体解析,对错误答案的剖析,李旭老师对西方文化非常精通,这些问题一般都会讲的比较透彻和详细
6. 快速逐句翻译,但要将翻译都再逐句写一遍。
7. 对问题和选项分析,这个时候因为已经彻底理解了文章,就要站在更高的高度去审视文章,就像三体人在高维度看地球人一样,也就是老师经常讲的出题人思维。出题的位置是在哪里,四个选项的设置分别是怎么考虑的,错误选项是怎么和文章产生联系挖坑的,正确的选项是如何同义替换的,替换了几处等等
这样做非常耗时间,我记得当时第一篇文章,我搞了大概不到6天,用了大约10个小时时间,有点崩溃,但还是觉得既然选择了就坚持做。后来就会发现速度越来越快,就像背单词,每天100个,开始我需要用1个半小时的时间,而坚持到考前每天大概需要40分钟左右,如今我每天坚持50个,快的时候12分钟搞定。
在这样坚持做了五年真题,我发现自己的阅读有了质的飞跃,我看到文字不再是去猜,也不再纠结,摸清了套路,就会觉得很有意思。看到长句子,就知道,要出题了,然后找到主干,理解,看题,根据主干扣细节,替换,选出正确答案,搞定!
2018的真题一直留到考前半月模拟,四篇文章错了一个,当时真的是信心满满。
作文:道长,背!我是个工科生,从小就特别讨厌背诵,而且即使背会了,不出半个月准忘得一干二净。所以起初对道长的这种教学方法一万个嫌弃,虽然听课时候知道居然是同乡。但在小作文背了三篇以后就发现,原来作文是有套路的,(注意我说的套路不是模板)每个题目给到手里,分几段,每段要交代什么内容,每部分内容应该几句话,每句话大概多长。背几篇优秀作文就会摸清。然后我开始背大作文,发现大作文居然套路更加固定,因为小作文题目灵活,反而更加需要斟酌。这时我明白了,即使是我这种记忆力不好的人,背诵也是非常有效果的。可惜最后还是背的不扎实,不然最后考试的大作文,道长的《高分写作》里关于大学生就业的那篇就可以原文写上去。真是够可惜!
还有就是练字,练字,练字!!!这个非常重要,英文的笔体要写漂亮其实并不难,每天15分钟,我练的是意大利斜体,30天就会有特别大的效果,同事看我有天扔在桌上的字迹,以为是印的。
字写得漂亮,不要涂抹,有了写作套路,再加两个长句子。写作是可以保底拿个高分的。
另外说一句,竞争大的城市,考试判卷会比较严格,相同的答卷在有些放水地区会给的分高,所以要想考名校,就一定要在写作上对自己严格一点!
翻译和完型:最后我是实在复习时间不够,所以在翻译和完型上几乎没有下太多的时间,只是草草的倍速听了翻译的课,完型连课都没怎么听。好在阅读时候逐句翻译,这个本身就是在练习,所以还好。完型考试的文章又正好是健身相关的,略懂一些,考前是本打算放弃的,而且考试当天状态不好,只给自己留了不到十分钟做完型。
不管怎样,在职备考,时间紧也只能有所取舍。
数学运用的都是初高中的知识,知识点不难,而考察的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是问题导向性的能力。给你一个题目,你如何运用知识点来解决,你的方法是不是够简洁和准确,对知识的熟练程度当然必不可少,但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才是考察的目的所在。
逻辑其实内容很少,但很抽象。简单一点就是看你能不能听懂人话,根据看到的文字能不能抓住重点,能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人类的推理方法只有三种:演绎,归纳和类比。
写作:小作文是给你文章,让你找出逻辑漏洞,就是挑毛病。大作文是给题目让你推理,有点类似于初中数学里的证明题。所以,所谓批判性思维,其实还是说的是逻辑能力。
因此,学习这些内容,没有什么别的,掌握到知识点,然后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掌握知识点各有方法,无论是各个版本的教材,还是各种培训机构,其实都各有千秋。机工版的教材我买了,后来觉得不太适合我,所以就换。数学换的陈剑,逻辑跟的是饶思中,写作学的是田然。关于到底谁讲的或者写得书最好,我评论不了。我的建议是,认准一个老师就坚持跟一个老师学,除非就是这个特别没效果,再考虑换个方法!
这部分没有太多要说的,都是一些考试注意事项而已,既然已经考到了硕士研究生的份儿,大大小小考试已经经历得不胜枚举不必赘述!
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不过还好我要求不高。社科MPA今年依然第一志愿过国家线即可,我自知自己心理素质较差,虽然表面看不出什么,在考前一星期还是出现了每天失眠的情况,诸多方法甚至去盲人按摩都还是无济于事。模拟阶段,自己预期正常的难度,正常的发挥应该在210-220差不多。如果考的较好可能会到240,如果发挥较差应该在180.所以一开始我就知道怎么也是会考上的,但是依然是失眠。
之后就是出国家线,然后去社科复试,政治笔试,三道题,两个简答一个论述。然后收到电话通知,体检,政审。现在等着通知书!
不知不觉居然写了这么多,都不知道能不能有人看到这,如果有人坚持着看到了这部分,对你多少有点帮助,欢迎留言交流!
还有一些学习之外的东西,但是我觉得也非常重要!管理类联考,个人觉得这个并不难,所以对于有想法的人来说,我觉得都可以试试。但是考研,终究不单单是考的知识,她包含多方面的因素。你的身体能不能承受如此长时间的高强度学习,你的心理素质够不够坚强,你能不能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和奚落,在别人放假休闲游玩的时候你能不能抗住按时完成学习计划,单位的工作你能不能依然保证完成,单位的环境是否给你深造的机会,你能不能权衡家庭关系,你有没有时间陪孩子,你的家人支不支持,你的经济条件允不允许等等许多问题!一旦你决定下来去做,就要排除万难,这条路中会出现许多的困难,再大的压力都只能自己咬牙坚持。每个人的境遇不同,在本文中我并没有提到我面临的许多困难,甚至有些困难现在依然悬在我的面前要去解决,但是既然我已经选择不再犹豫,就得硬着头皮往前走。你要知道,除了你最亲近的人,没有人真正是希望你能考上,所以要内心强大!
现在在社科19新生群,感觉里面小伙伴大都是满满的正能量,虽然绝大部分素未蒙面,但已然相互之间有了认同感。期待与同学们一起聆听社科大牛们的教诲!
最后,我想由衷的感谢我的爱人,在我天天不着家的工作和熬夜备考的时候,独自担负起了所有家务和培养孩子的重任。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支持,对二宝的全身心照顾。感谢社科王老师和田老师的指导,和对我不厌其烦的询问作出的耐心回复。感谢我身边的两位同事对我工作的支持。
K M P-?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