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隐忍让人心酸,为什么你总委屈自己讨好别人?
在网上看到一个姑娘的留言,觉得很心酸,生理期不舒服忍着痛下班和同事聚餐,喝了四罐啤酒,整个人难受的不行,终于熬到酒足饭饱,领导说去通宵唱歌,不想扫兴最后还是去了。
很多人都说成年人要克制,崩溃要看时间场合,不敢在公开场合哭,醉酒也要挑个周五,面对生活的压力和重负都把苦藏进心里,怕把负能量传递给身边的人,伪装着自己的情绪谈笑风生。
可是凭什么我们就一定要选择隐忍呢,不敢表现自己真实的情绪,戴上了面具,假装坚强,其实你原本不必如此辛苦。
就像上文提到的姑娘,她完全可以说自己不舒服,下班后直接回家,领导和同事也能谅解,但她出于怕扫兴的心理自己硬扛不适。
老实讲,同事聚餐差你一个也没太大影响,你没有那么重要,拖着病体去了也无法融入氛围、玩的尽兴,反而不太好,最后独自承受了委屈人家都不知道。
很想告诉那个姑娘,你没有必要讨好所有人,委屈自己,不会有人因此感谢你。
作家蒋方舟曾在节目组自曝自己曾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让很多人意外,7岁写作,9岁出书,22岁做上副主编,聚集了太多光环。
“我因为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了,而成了一个谄媚的人”
当时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共鸣,害怕与人发生冲突,不敢轻易说不。
可是当你长期扮演一个完美的人设,很容易失去真实的自我,要逼着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接触不喜欢的人,会慢慢变成自己讨厌的人。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一生》中主角松子也是一个重度讨好型人格的人,无条件的迁就他人,结果因为她的容忍换来了悲惨的一生,孤身一人,所遇都非良人,家庭和感情都不幸福,缺乏安全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当代社会,在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中,很多人会迎合他人的需求,怀疑自我、不自信,你太在意他人的感受,不断满足和迎合别人的需求,却唯独忽略了自己。你的善良要有点锋芒,不要因为讨好别人让自己不开心。
你需要做的是好好爱自己,坚持自己的原则,表达真正的情绪;这个过程一开始可能会很艰难,但当你开始意识到问题,就会开始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