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干预小课堂】【眼神】【社交】孩子不喜欢与人对视?试试这样做!

  自闭症儿童由于独特的大脑神经连接使得他们难以跟人保持眼神接触,有些孩子甚至觉得跟人对视是非常痛苦难受的事情,想要教导他们学习眼神接触也就成了一件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务”。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当星宝无法与别人的眼睛保持对视的时候,背后有哪些原因以及家长能够做些什么...

  一、为什么他/她不喜欢看你的眼睛?

  新的眼部识别技术表明,孤独症儿童不是故意要避免眼神接触的。相反,他们不过是没有领会到别人的眼睛里的社交信息。

  

  众所周知,孤独症的典型症状之一是回避与他人眼神接触,它可以用于早期筛选和诊断,然而我们尚不知为什么孤独症儿童很少接触别人的眼神,不过一项新的研究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找到了与过去不同的孤独症的认知,这很重要。”埃默里大学心理学研究生詹妮弗·森内说,“从为什么孤独症儿童的眼神接触比较少入手,我们可以找到不同的治疗方法,或者对他们的大脑发育有不同的看法。”

  “基于这些不同的认知,我们已经开始开发和测试药物疗法和行为干预疗法了。通过弄清楚哪些认知是正确的,可以确保我们对症下药。”

  

  研究人员给出了两种解释:

  其一,是孤独症儿童觉得眼神接触有压力,有负面的影响。

  其二,是在孤独症儿童看来,别人眼睛里反映的社交线索不是特别有意义。

  二、研究人员发现了什么?

  最新的研究表明,当孩子们初次被诊断为孤独症时(2岁左右),他们不会努力避免与别人进行眼神接触,相反,他们并不厌恶别人的眼神。之所以他们不怎么注视别人的眼睛,是因为他们没有领会到眼神接触所代表的社交意义。

  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观察了86个孤独症孩子和普通孩子(年龄为2岁)——观察他们有没有注意别人的眼睛。其中,孤独症儿童观看了一系列精心制作的视频。▲在孩子观看视频前“闪过”一张照片

  “在孩子观看视频前,我们会在他们面前“闪过”一张照片,当孩子的目光“追随”照片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要么直视对方的眼睛,要么远离对方的眼睛。”森内说。“当我们再次这样做的时候,孤独症儿童依然直视照片里的眼睛,和同龄的普通孩子一样,他们没有试图避免眼神接触。”

  然而,当眼神接触出现了不同层次的社交意义,孤独症儿童的眼神接触要比同龄人普通人少得多。

  “这些结果与孤独症儿童积极避免与眼睛接触的结论相反,”沃伦琼斯说,他是马库斯孤独症中心学院的儿科研究室主任。“他们减少眼神接触,不是因为讨厌眼神接触,而是因为他们不懂眼神接触里的社交意义。”

  三、成年之后会发生什么?

  研究人员还研究了年龄较小的孤独症儿童对凝视的反应,这样他们可以对孩子减少眼神接触的根本原因有清晰的了解,而一些患有孤独症的成年人和青年人对眼睛接触感到焦虑。

  琼斯说:“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没有和个人的经验相矛盾,对于孤独症的孩子来说,社交信号可能会令人感到困惑。当他们长大成人后,这些信号就变得更具挑战性了。这项研究强调了我们要尽可能地解决潜在的问题。”

  “类似这样的研究有助于增加我们对孤独症的认识,有助于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制定新的治疗方法,”莉萨尤吉劳博士说,她是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所孤独症项目负责人。

  

  为什么我们会排斥眼神接触呢?孤独症患者有话要说

  (以下内容节选自一些孤独症患者的口述)

  

  四、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眼神的接触(包含注视、凝视等),对于专注与学习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大众公认的语言行为之一。自闭孩子为什么很少有眼神的接触,这个机制有待研究,是处理感情的杏仁核体出问题的缘故吧。眼神接触也是将来孩子融入社会必须具备的要素之一。最简单的方法是拿着他喜欢的食物或物品,蹲下来在与他等齐的视线,提示说看着我。

  但是这种方法一定要尽快放弃,改用比较具有社交性的加强方式。例如:唱一首歌,逗弄孩子的身体,热情的赞美等。让孩子的眼神接触在比较自然的环境中持续维持。社交性的接触可以提供小孩主动想去看的机会。

  例如:要他在参与一种游戏之前要先看着别人。眼神接触要主动的产生,假如不是有目的的看,每天都要持续训练。当小孩有眼神接触时,马上给予奖励。让他知道他做的很好。持续与坚持的加强,慢慢的可以让小孩做的很好,同时也让孩子勇于参加社交活动。

  

  教导自闭症儿童保持眼神接触既是一件长期,也是一件需要下功夫的事情。它更多的是要求我们有意识地调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而非我们要去强行改变孩子的行为。

  以下的几点也许是在你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尝试的,供你参考。

  1、不论是跟孩子玩耍,还是跟孩子讲话,都尽可能和孩子的眼睛保持同一水平线。你可能不得不常常调整你的身体姿态跟孩子的眼睛保持同一水平,甚至需要蹲下跟孩子说话。

  2、把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放在他的眼前,问问他是否想要这个东西。孩子可能会在你提问和回答的期间看着这个东西,从而跟你保持短暂的眼神接触。立即把你手上的东西拿给他作为强化。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这样的机会,只要安排得当,无需专门训练。比如,在孩子吃零食的时候,你手拿一块饼干递给他,你只需要把饼干拿到与眼睛齐高的水平,并问他是否喜欢。同理你也可以利用给孩子递玩具,纸巾,图书,餐具等机会来练习。满足孩子需求的自然强化对孩子最为有效。

  3、当孩子已经能够能够跟你保持短暂的眼神接触以后,你就可以增加提问或者评价的内容和长度。比如,“你想吃点心吗”?,“饼干味道不错,是吗?”或者“你想不想玩玩具汽车?”,“是什么颜色的车” ?你所要做的就是在你给他这些东西以前,逐渐引导他眼神接触的时间保持得稍长一点,然后演变成较长对话。“你想要汽车玩吗?你想要这个汽车吗?它是什么颜色的?可以给我形容一下吗? ”,“我喜欢红色吉普车。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车? ”

  4、每当你发现孩子在谈话中看着你,你一定要朝他微笑并赞扬他。你的赞赏和夸张的表情也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过你的态度和情绪让他了解自己行为的力量。当孩子对你提出任何要求的时候,不要立即反应。哪怕只是一瞬间的眼神接触,也一定要等到他看着你以后再随即应答。

  5、跟你的配偶和其他家庭成员都约定应先从眼神接触开始交谈,避免彼此之间不看对象的对话方式和隔空喊话的习惯。

  6、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练习,比如让孩子在你面部化妆涂唇,跟孩子一起吹泡泡等。但一定不要去强迫孩子,用手去搬他的头,或者不断提醒他说“看着我”。强迫只能带给孩子糟糕的感受,而口头提示几乎不可能弱化。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教导孩子保持眼神接触可能需要经年累月的功夫,所以最好在生活点滴中时时处处加以注意,并且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