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顶级自律:苦事不宣,乐事不扬,闲事不管

  很多人和这个老太一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尤其牢骚满腹时,想找人宣泄,得到安慰。

  却不知,诉说自己的不幸,换不来别人的怜悯和安慰。

  毕竟,针不扎到自己身上,没人知道它到底有多痛。

  而把苦事到处宣扬,却可能变成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八卦。

  02

  乐事不扬

  李康在《运命论》这样写道:“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

  所谓树大招风,行事过于高调,容易招人嫉妒,被人从高处拽下来。

  一个人最大的愚蠢,就是过度彰显自己,无论什么时候,低调永远是最好的保护伞。

  汉宣帝时期,中山郎杨辉因为一些治国措施,颇受皇上重用。

  有次,他听说匈奴首领单于被杀。

  便说:”遇到这么蠢的国王,大臣们给了他一个治国之道,是他自己不使用,才会落得如此下场。

  就像秦王一样,相信小人,杀忠臣,最终灭亡。到今天,就像住在同一座山上的秋昌貉一样,没有区别,只信小人,不容忠臣。”

  他的这些话传到皇上那里,不久后便被免职。

  他可能忘了,现任皇上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君主,有着历代皇上都有的毛病。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懂得收敛自己的光芒,方能避免刺伤别人和树敌。

  十分赞同。做人要学会低调,这是一种高级的情商,也是人生的必修课。

  北海王曹衮,勤于政事,在其治理下政绩突出。

  他的手下便主张大肆宣扬,欲传到主上那儿邀功。

  曹衮却拂手道:不可,此举只会让他人眼红,让主上忌惮。

  正是他的低调,让他躲过了新主上曹丕的猜忌,保全了自己,还赢得了大家的钦敬。

  人生在世,除了父母,没有谁会真正希望你过得比自己好。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适时保持低调,懂得照顾别人的情绪,谦逊做人。

  韬光养晦是智慧,乐事不扬是格局。

  

  03

  闲事不管

  《醒世恒言》里讲:“事不关己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多言。”

  善良是件好事,热心肠是个好品质,然而用错了地方,不仅好心办坏事,还会让人心生埋怨。

  做人学会闭嘴,不该说的话一句不说;做人学会收敛,不该管的事情一律别插手。

  就像作家狄更斯所说:“最好的礼貌,是不多管闲事”。

  猫和狗原来是好朋友,狗看家,猫捉耗子,平安无事。

  后来,猫看到主人出门只带狗去,认为主人偏心,便开始罢工,不捉老鼠了。

  狗很热心,看到老鼠很猖狂,于是就到处追,想着帮猫减轻工作量。

  然而猫对此很生气,觉得狗在挑拨它和主人的关系,于是选择离家出走。

  走之前还说了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乔治·戴德在《自我边界》里面写道:“所谓边界,就是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与人相处,要有强烈的边界感,不随意插手别人的事情。

  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毕竟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在生活中时有发生。

  

  ▽

  慧律法师曾说:“当你要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才行。”

  生活中,有些话说多了反而无益,那么不如保持沉默。

  苦事不宣,是成长的代价;

  乐事不扬,是做人的格局;

  闲事不管,是处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