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人为什么会性情大变?

  抑郁症的人自己都抑郁了为什么还会对周围的人不可理喻?暴躁?我不能理解,抑郁症到底会不会发疯,偏执?性情大变?还是只是这个人性格变了和抑郁症没关系呢?

  如果感觉一个抑郁症的人性情大变,那这个人在抑郁之前一定非常压抑。

  有一句话说“你不知道那个突然对你发脾气的人忍了你多少次了。”

  他之前不是不生气,是一直忍着。

  这种突然“发脾气”也不是那个人的本性,有点像极度压抑之后的反弹。

  当然,抑郁症很复杂,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并不是所有的抑郁症都会“性情大变”,也不是“性情大变”就是抑郁了。

  有人抑郁症患者这样形容他眼中的世界:我眼中的一切都蒙上了一个灰色的罩子。

  当患有抑郁症之后,他们眼中的世界已然改变。

  持续的心情低落,对周围的事情不感兴趣,闷闷不乐

  思维迟缓,行为缓慢,不想说话,语速明显减慢

  生活被动,不愿意和人接触交往,喜欢独自坐在一旁

  悲观厌世,甚至有自杀的倾向

  都说人是没办法感同身受的,语言表达出来的都是那么苍白无力,没有真正得过抑郁症的人是很难去体会的。

  就借助一部电影,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的感受抑郁的世界是怎样的。

  在拉斯冯提尔导演的《忧郁症》这部影片中可以说明。用热门问题的话说:“得了抑郁症的人,眼神都是不一样的。”

  片中以患有深度抑郁的贾斯汀(Kirsten Dunst 饰)为中心展开叙事,而深度抑郁到底意味着什么?绝不是大吵大闹,也不是歇斯底里,那是一种对生活活力的丧失。

  片中的第二幕令人印象深刻,贾斯汀发病时甚至不能自理,洗澡起床都极为困难,面对姐姐克莱尔的恳求,她只能缓缓道出一句“我好累”。

  但当世界末日来临时,她并不觉悲伤。而是出奇的冷静,一如瓦格纳的配乐那般庄严的走向死亡。甚至是她,鼓励姐姐跟孩子,从容面对一切。

  而这一切均是导演的自身经历,他谈及与治疗师的对话。结论是抑郁症患者通常在灾难面前十分理性,因为他们曾十分频繁地经历类似的处境。

  而这一切都与行星撞地球极为相似,抑郁症就是那颗吞噬了地球的行星,被吞噬的则是每一个抑郁症患者。

  这处的灵感,则来自导演关于抑郁症的研究。在古代,抑郁症患者被认为是先知或是拥有强大觉知力的人,他们可以用跟随身体的流转而变动的性情链接行星轨迹。

  采访时,导演讲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也称“为《忧郁症》我已经倾尽所有了。”而这也是曾患抑郁症的拉斯冯提尔,用影像展示内心的一种艺术行为。同时,也是他“写给抑郁症群体的一封情书”。

  一反过去,这是一部极为干净的片子。干净是因为没有大尺度的性场面或者极为血腥的场面。它只讲述了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而外部事件只是单纯地选择了“婚礼”去推动。

  影片开场是一个颇具挑战的8分钟隐喻段落,可能令观看者难以忍受,但却是整部电影的精髓。颇为古典的色调感,失衡的构图、极慢的镜头,恍如行星接近地球的速度。

  但这八分钟恰恰真正的展示了贾斯汀的内心。“这段路我走得步履维艰,就像双腿被缠住,要用尽力气才能缓慢前行。”

  进入正片后,影片以姐妹俩人贾斯汀(Kirsten Dunst 饰)和克莱尔(Charlotte Gainsbourg 饰)为叙述主角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幕:被摧毁的婚礼。

  路上车被泥路卡住,贾斯汀与新郎说说笑笑,最终迟到了两个小时,但贾斯汀却毫无愧疚感的要带新郎见见她的马。这一切都显得怪异,而后的婚宴群戏更是尴尬混乱

  宴会上,偷勺子玩弄侍卫的父亲,在致辞中强烈指责自己前妻,也就是贾斯汀那个不愿意在婚礼致辞的母亲。婚宴,成了二人互相抱怨之地。

  “我不会祷告、我也不相信婚姻” ,一个母亲在自己女儿婚礼上这样讲话,如同诅咒。切蛋糕之时又说到,“贾斯汀第一次做爱的时候,我不在旁边。所以别用这些狗屁仪式来烦我。”

  家庭的争吵之下,所幸贾斯汀被老板升职为总监,也算是喜讯。但接踵而至的是下属对贾斯汀广告文案的催促,最后以现在不给我,我就炒了你的下属为由,逼迫贾斯汀在婚礼上工作。

  贾斯汀渐渐陷入阴云,姐姐警告她“不要耍脾气”,姐夫警告她“你最好给我快乐起来”“你知道这场婚礼花了我多少钱?”

  在崩溃的状况下贾斯汀继续着婚礼仪式,放孔明灯、喝酒、大醉、野外小便、狂欢、出轨下属,情绪爆发辞职,老板发怒离开,新郎也离开了。

  妄想得到安慰的贾斯汀,与母亲的对话却是:

  “我很恐惧,我甚至不能走路”

  “我看你还可以走,赶快滚下楼去。”

  “我只是害怕”

  “不要再想了,赶紧出去”

  想跟父亲谈话,要求留下父亲,父亲只留下信件离开。一场婚姻,她失去了所有关系,一切都破败,亲友、同事,以及丈夫。

  而第二幕则是姐姐克莱尔,“忧郁星”即将撞击地球,动物横冲直撞,克莱尔也跟着恐惧。而贾斯汀的状况糟糕到不能自理,洗澡都困难,“我好累”。

  餐桌上吃着饭突然大哭起来,因为食物有些难吃。整场婚礼的混乱与失去一切情感链接后,她都不曾落泪,只是到这里,第一次也是仅有一次的大哭。

  第二天采摘浆果,却拥有了短暂的欢愉。而此时,那颗神秘的小行星“忧郁星”也正向地球飞速逼近。它的到来反倒将原本郁结心中的烦恼释放了出来……

  贾斯汀野外月光浴,面对着行星,仿佛获得了生命的能量,灾难面前,贾斯汀却活过来了。一如前文所提,这是一种可以理智面对灾难的病症。

  男主消失了,只有贾斯汀、克莱尔,以及孩子三个人手牵手迎接忧郁星的袭击,至此电影结束,在一片虚无之地结束。

  一如贾斯汀所言“这个世界如此险恶,我们都不会留恋,没人会想念”,而“我知道我们注定孤独”,只有死亡与灭亡,才能致使这一切消散。

  导演采用了行星撞地球的情节与抑郁症患者的内心并置。巧妙又真实,不愧于形式主义至上的拉斯冯提尔,同时也巧妙地展现抑郁症患者的内心。

  而这一切都在摇晃、虚焦的镜头之下展现,极富有导演风格的镜头,但恰是呈现心理深处的恐慌与焦虑的合适方法。

  随着人物的心境而摇动镜头,这富有真理意味的影像,爱者能将其吹上天。厌恶者,可能一帧也无法忍受。

  我是 @心理咨询师大刘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有抑郁、焦虑、强迫等其他心理方面的困扰,可以私信或咨询我。争渡心理咨询预约表,提供免费心理评估分析,付费心理咨询。

  因为抑郁症患者大脑的功能和结构发生了改变。

  抑郁症病人大脑的海马体积比没有抑郁症的人明显更小。

  海马是我们大脑当中负责记忆和认知功能的最核心区域,也涉及情绪功能。

  这个区域的萎缩通常对应着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和抑郁。

  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抑郁症持续的时间越久,大脑海马损伤的程度可能越大。

  父母有抑郁症,孩子会不会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呢?

  的确是这样,遗传因素对抑郁症发病有中等程度的影响。

  如果你有一位直系亲属患有抑郁症,那么你得抑郁症的风险会比别人高三倍。

  不过到目前为止,针对抑郁症的大样本基因研究并没有发现哪几个特定基因会明显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

  全基因组相关研究目前只发现了一群可能增加抑郁症发病的基因,但单独每个基因都只有非常小的影响。

  抑郁症的遗传贡献大约是 40%,也就是说,我们会不会得抑郁症,40% 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剩下的 60% 则取决于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

  早期的抑郁症研究发现,有压力的生活事件常常会发生在一个人抑郁症发病前的一年之内。

  哪些事情是压力事件呢?

  威胁生命的遭遇、慢性疾病、经济困难、失业、和配偶分离、失去至亲,以及遭受暴力虐待,这些重大的压力事件都会增加一个成年人患抑郁症的风险。

  但并不是任何人遇到重大的生活压力事件之后都会变得一蹶不振。

  有一部分人在面对重大的生活压力时,依然可以应付得很好,他们有很强的心理复原力。

  不同人在面对压力时的不同反应可能来源于他们不同的生物基础,也可能来自他们的童年经历。

  生活压力几乎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经历。

  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经历过重大创伤,他在成年后面对压力时心理可能更脆弱,也更容易得抑郁症。

  之所以童年时期的创伤会使一个人成年后变得对压力格外敏感,是因为童年的生活环境改变了他们的基因表达,也就是 DNA(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

  什么是 DNA 甲基化呢?某一个基因选择表达还是不表达,是由这个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来决定的。

  甲基化好像每一个基因上面的小帽子,甲基化的程度越严重,这个基因表达得就越少,就好比基因上被扣了一顶厚厚的帽子,让它动弹不得。

  一个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越低,这个基因在细胞当中可能就越活跃。

  原生家庭或者童年阴影会影响一个人成年后的性格和情绪,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基因表达的改变。

  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如果经历过父母的情绪忽略、性虐待或者生理虐待,成年之后得抑郁症的可能性会更大,会更严重,持续时间也更长。

  抑郁症的症状主要包括:

  持续两周以上的消极情绪,兴趣缺失,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或内疚,有自杀的想法、计划,甚至有自杀的尝试,感到疲乏、缺乏能量,睡眠变多或者变少,体重和胃口发生明显变化,难以思考和集中注意力,难以做决策,因心理因素导致的行动迟缓、焦躁不安,等等。

  一个人要符合抑郁症的标准,至少要满足前面说到的症状当中的 5 项,并且持续两周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是抑郁症。

  焦虑可能会引发抑郁。

  抑郁症病人当中有很多人都有焦虑的问题,几乎有 2/3 的抑郁症病人有符合临床标准的焦虑症。

  因为抑郁症会导致一些人负责记忆的海马神经元凋亡 20%,所以抑郁症病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会出现认知损失,比如记忆力、注意力下降,难以做决策,等等。

  很多抑郁症患者明显感觉思维变得比较模糊,不像之前那么清楚了。

  差不多一半的抑郁症或者双相情感障碍病人在痊愈后认知能力仍然得不到改善。

  抑郁症的另一个典型体验是内疚和自责。

  抑郁症患者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不够好甚至一无是处,「充满负能量」。

  他们想要向人倾吐内心的痛苦和无助,却又害怕给别人带来麻烦,对不起别人。

  他们希望自己可以做好工作、好好生活,但抑郁期间因为缺乏心理能量,他们常常力有未逮,于是感到无助和后悔,甚至痛恨自己。

  抑郁症还会体现在行为的各个方面,比如呼吸的时候会有深深的「叹气样呼吸」,表情减少,肩膀下垂,步伐沉重,等等。

  有时,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一些明显不真实的消极念头,或是出现幻觉。

  我一个朋友,有一天她突然在网上和我聊起来,告诉我她得了抑郁症。

  她说:「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洗澡的时候常会听到有人说话,关了水之后又什么声音都没有了。」

  她一个人住,很害怕是不是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我告诉她,幻觉也是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

  大部分抑郁症病人的症状是间歇式的,也就是抑郁症状时好时坏,有时症状比较明显,而在每两次发病的中间,他们的情绪状态又会比较稳定。

  每个人的抑郁症发作频率、持续时间都不一样,也就很难预测发病的时间。

  抑郁症可以说是一个终身疾病,很多抑郁症患者在一生当中会经历抑郁症状的多次反复发作,因此很难用「痊愈」来定义他们康复的状态。

  大部分时候,所谓抑郁症的痊愈,其实指的是一个人在某次抑郁症发作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再有症状,恢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如果积极配合治疗,一次抑郁症的发作通常会持续 3~6 个月,而大部分病人会在 12 个月之内康复。

  那么,从长期来看,有多少病人可以维持很多年都不再复发,甚至是永远痊愈呢?情况并不是很乐观。

  从两年的尺度看,大约有 60% 的人可以维持康复的状态;当时间延长到 4 年时,大约只有 40% 的人维持在康复的状态;如果 6 年后再观察,则大约只有 30% 的人维持在康复的状态。

  抑郁症的长期康复率之所以这么低,是因为焦虑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不容小觑的角色。

  总之,抑郁症的复发风险非常高,大约 80% 的病人都会经历至少一次的复发。

  每复发一次,再度复发的风险又会增加,发病后的康复情况也会变差。

  在经历了第一次抑郁症发病之后,有超过一半的人可以在 6 个月之内康复,大约 3/4 的人一年内可以康复。

  但是,仍然有多达 25% 的病人一年以后仍然无法康复,并发展成慢性抑郁症,这和病人有没有积极参与治疗有很大的关系。

  在生活中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你克服抑郁症呢?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App 内查看

  因为抑郁绝不仅仅是心情不好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它还有致命的负面认知存在。

  在他们眼中,未来是充满黑暗与绝望的,并且认为自己永远摆脱不了这种困扰,任何事情也都不会变好。

  抑郁症患者是极致的悲观主义者,他们看待事情,总是想到最糟糕的一面。

  抑郁症患者对「自身」的消极看法,最终会让他们到达一个「终极佛系」的境界。

  那便是彻底的无欲无求,用我们心理学上的术语叫作「意向力丧失」!

  我看到头在一旁飘浮,四肢像是被斩首的青蛙一样发蔫,身子是空的,脑浆——鲜血——额头那一块皮——两个眼珠子……浮在空中飘,各飘各的。过去我看不懂毕加索的画,现在我自己就是毕加索的一幅画。

  以上是一位心理疾病患者发病时的自白。

  如果不加提醒,你能猜出她患的是什么病吗?

  有人会说,这么光怪陆离的幻觉,这么夸张的病情,那一定是精神分裂症之类的特别有戏剧性的心理疾病。

  然而,实际上,这位患者患上的,是我们通常以为的死板无趣的抑郁症。

  这里,我就来跟大家聊一聊抑郁症。

  或者确切点说,是绝大多数人都没能真正了解的——抑郁症。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爬过四川的峨眉山?

  在峨眉山顶,有一处景点,名字很有禅意,叫舍身崖。

  一语成谶,舍身崖是中国自杀率最高的一个景点。

  它云雾缭绕,背后就是万丈深渊,深不见底,传说跳下去便可得道升仙。

  在 2018 年 9 月的一天,一名年轻女子站在舍身崖悬崖边缘,她不顾周围大量游客的劝阻,说了一声「谢谢」之后,便纵身一跃,投身于无底黑暗。

  这悲情性的一跳,再次将抑郁症这个心理疾病带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因为女孩在遗书中写道,自己得了抑郁症,她说:「很多人把这种病当成脆弱,想不开。我想说的是,我从来不是个脆弱的人。」

  女孩还呼吁:「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抑郁症患者这个群体吧!」

  这条新闻,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大量的关注,但很快,就跟之前无数次出现过的,跟抑郁症有关的讯息一样,销声匿迹、石沉大海了。

  因为很多人表示,我已经用尽全力去关注,也只能关注到这儿了。

  抑郁症不就是心情不好,想不开吗,还能有什么?

  在这里,我想为大家纠正一下对抑郁症最大的误解,同时,也揭露一下抑郁症那些鲜为人知的地方——

  抑郁症到底是什么?

  它何以常常将人逼入「非死不可」的境地?

  当你身边的人因为抑郁症而自杀身亡,你是否能真正理解他的选择?

  抑郁症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抑郁就是心情不好,再往深里说,就是悲伤、悲痛。

  这叫负面情绪。

  这个答案也无可厚非,因为当你问及抑郁症患者「你感觉怎么样」时,他们的回答中,也经常出现如下的形容词:悲惨的、绝望的、郁闷的等等,确实是心情很不好的样子。

  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跟抑郁症中的另一样东西比起来,负面情绪简直不值一提。

  这样东西就是——「三位一体负面认知摧残大法」。

  也就是说,在抑郁症中,这个三位一体的负面认知,才是最致命、最危险,也最具杀伤力的。

  什么是三位一体负面认知呢?

  三位一体负面认知,分别指的是抑郁症患者对世界、对自身、对未来的消极看法。

  我们先来说对抑郁症患者对「世界」的看法——不管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抑郁症患者通通把他们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解释为挫败和被蔑视,被别人瞧不起。

  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各种负担、坎坷和伤痛。

  抑郁症患者的抗挫败能力几乎为零。

  面对遇到的任何障碍,抑郁者都会非常敏感。

  一点阻碍就被视作无法逾越的天堑,被解释成完完全全的失败。

  例如,有位女性抑郁者,暂时没找到她放在包里的笔,就有「我再也找不到了」的这种想法。

  虽然几秒钟后她就找到了,但她还是体验到了强烈的挫折感。

  任何问题都看似无法解决,任何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耽搁都看似永无休止。

  有一位男性抑郁者,发现自己的车胎漏气,虽然他自己就是一个熟练的机修工,但他满脑子却想着「我对这个轮胎无能为力」。

  由于这种挫败感,他最后选择了弃车而去。

  除此之外,抑郁症患者还有难以抑制的被剥夺感。

  抑郁症患者倾向于把琐碎小事视作重大损失。

  可以说是把小事化大,大事化成天塌一样。

  比方说,在去见精神病医生的路上,一位抑郁症患者会认为在路上遇到的各种小事,都使自己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首先,当他在电梯前等了 30 秒,便会想「我这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

  当他独自上了电梯后,他对于无人与他同坐电梯感到可惜,想「我损失了与人为伴的机会」。

  之后,当他发现还有其他更早预约的患者时,他又会感慨「还以为自己是个有排面的人,医生会重点对待我,原来他根本没把我当回事」。

  当他拿起一本杂志读到一半,这时轮到他看病了,不得不放下杂志,他又会产生「唉,我损失了一个读完这本杂志的机会」这样的想法。

  这些琐碎的「被剥夺感」,像细蚁一样,蚕食着抑郁症患者的心,让他们心力交瘁,难以招架。

  总的来说,他们是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来自世界的「恶意」。

  下面再来说「三位一体负面认知」中的,抑郁症患者对「自身」的看法——抑郁症患者认为自己毫无价值。

  他们会疯狂地贬低自己。

  抑郁者总会从别人的言语中解读出侮辱、嘲笑和轻蔑。

  他们常常将别人的中性评价看成对自己的否定。

  例如,一位女抑郁症患者几乎把心理医生的每句话、每个面部表情,都当作对自己的责怪。

  甚至连医生的正常提问,她都看作在刁难她。

  而轮到她说话,医生聆听时,她同样会产生「他一定觉得我很烦人」,或者「他肯定觉得我很幼稚」这样消极的想法。

  抑郁症患者还认为「什么都是我的错」。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App 内查看

  抑郁症这个病很难治,治疗过程存在很多bug

  1.需要钱,医疗费,很多抑郁的诱因是因为没钱,攒够钱去治,花光积蓄,又抑郁了,死循环

  2.中国没有好的心理医生,但是有很多脑科,精神科医生,把这个病当成这些科去治疗,没对症下药

  3.这个病很需要爱,见过一些抑郁患者,被别人深深爱着,陪着,然后慢慢痊愈的,但是多数患者,没这个运气

  4.一个很需要爱的病,却偏偏被亲朋好友误解和嫌弃,内心的痛苦,没办法去表达,不被理解,只能靠自己坚强起来,自己消化情绪

  5.这个病,有很大可能,把身边的人拖入深渊,负能量太强,所以大家为了自保,会下意识远离负能量的人,患者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6.就算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碰到一个好医生,也要患者配合治疗,重度抑郁,一心求死,根本不可能吃药,需要家人干预治疗,

  7.思想会慢慢闭塞,和旁人渐渐没有了共同语言,慢慢断绝社交,孤独终老(大概率活不到老)

  8.还有一些想到再补充,病友们可以说说自己的问题

  ————————更新一下—————————-

  9.今天看到有知友说我回答得太悲观,没有正能量。我想说,抑郁患者能用正能量自己骗自己,能放过自己一点,就不会抑郁!

  10.今天收到一个病友回复,容易复发,戒药困难,我的方法是不吃药,改喝咖啡和酒调节心情,参考第十一条

  11.现在正尝试用放纵的方式去生活,用咖啡,酒精音乐,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在一个适合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