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 |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顶级高手改变模型。——刘润

  导读:

  1、文化:《什么是“河南”》引发的感想

  2、商业:卫哲的“阿里三板斧”管理

  3、对谈:与智者同行,与智者为伍

  1、非常解气的一篇关于河南的文章

  在晋城来往太原的大巴上,翻阅订阅号文章,智纲智库一直是我非常崇拜和敬仰的一个公号,因为它能穿透社科性文章的复杂性,独辟蹊径的提出有深度且令人开悟的观点。

  社科性文章与科学性文章很大的区别,在于可验证/可证伪性;很显然,社科性文章总是被那些“1+1=3”的科学性文章吊打;毕竟,关于社科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篇文章给我的感受是非常深的,所以,胡言乱语一般留作记录。

  2、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2015年升值、荣膺独立办公室空间的时候,我请大舅给我提一幅字,最后将它裱装好后挂在自己办公室。因为出差在外,摘自网络

  当时,看着挂在办公室墙上这幅自我标榜的一幅字,还暗自发笑自己的包装与虚荣。

  但是,更有意思的是,自己竟然真的开始把原来那种“读给别人看”的读书心态,转成“踏实读书”;并每年给自己一个读书系列:

  2016日更书单,目标60本,已完成;

  2017“砥砺前行”系列,目标70本,已完成;

  2018“泛舟书海”系列,目标80本,已完成;

  2019“且战且读”系列,目标90本;进行中;

  2020“奋发有为”系列,目标100本,筹备中

  …………

  3、读书让我改变很多

  在很长很长的人生读书时光,我都是读给别人的:

  读给父母,不愿意让他们失望;

  对给老师,不愿承受被轻视的眼光;

  读给同学,假装自己也在学习和努力;

  读给朋友,扮演一个喜欢读书的文化人;

  那时候的自己可悲但值得可怜;因为,很多事情都是当时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是,现在,我像踏踏实实的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可能没太有功利性用途,但是,能够读给自己,不为炫耀、不为装扮、不为考级、不为别人,就是为了自己安安心心的修饰下自己的灵魂。

  读书,改变了我很多很多。

  4、头脑里的知识是谁也夺不走的

  看过一篇关于犹太人的文章,解答了为何犹太人爱读书:

  犹太人因为历史原因,流离失所,钱财房屋等身外之物,随时被外力剥夺;但是,犹太人的智慧,却通过学习、读书的方式,带带传承。

  然后,用这个标准用验证很多人、很多事,豁然开朗。

  就像我今天备受启发的智纲智库背后的王志纲一样,拥有了“城市战略规划”这套独门秘籍,走到哪里,都是那些平民眼中高高在上的执政一方达官贵人的座上宾。知识,让你我少一些低级趣味,多一丝超凡脱俗;文化,让你我有些与众不同,变得有一点点内涵。

  5、世界是复杂的

  从文章中文字之外,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一个个社会,一个个凡人难以触摸到的社会真实:

  打飞的和胡辣汤的达官贵人;

  直升机直来直往的富甲一方;

  财路不明的一方神秘人士;

  ……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这个世界真实复杂的让人难以想象,精彩的让人眼花缭乱,绝望的让人行尸走肉,兴奋的让人手舞足蹈,平淡的让人心如止水,困苦的让人手忙脚乱,却始终吸引我们不断前行……

  6、不是谦虚,而是敬畏

  有时候,会给别人一种自己非常谦虚啊之类的感觉:我其实哪里是谦虚,而是在经历了诸多事、见识了诸多人之后,对人性、社会和自然的敬畏心。

  我深知自己的渺小与力单,所以,我在卑微却又坚强的活着,承担自己养足父母与子女的责任;我哪里又有那么的强大而有力,只不过也像身边那一个个驴友一样,靠信念活着。

  每个勤劳而为的人,都是值得称赞的。

  7、内涵与粗俗,都是无法遮掩的

  记得刚毕业那会,因为工作的原因,要穿一些较为得体的衣着,老婆会在我试衣服的时候,时不时的来一句:“穿着龙袍也不像太子”。

  是的,容颜可以手术和外物美化;

  形象,可以通过衣着打扮塑造和包装;

  身份,可以通过吃住行游购娱来体现;但是,一个人的气质与内涵,在举手投足之间,就已经展现的淋漓尽致;或许无法言语与表达,但是已深入人心。山西襄垣停车服务区的天空

  8、去掉那些想当然的自以为吧

  当我们视人生为儿戏的时候,最终会被人生这个主角儿戏;而且,还会被它的亲儿子——“现实”——狠狠的煽完左脸,煽右脸;最后再在地上踹打的体无完肤;然后,“现实”再教训下一个。

  当自己不抽烟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不抽烟就多好、那些抽烟的就多么粗俗不堪,当然,前提下是要有公共意识;

  当自己读书的时候,不要以为读过几本书就有智识上的优越感,读书与否,是我们通向人生幸福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工具而不是目的;当然,读书确实是比较有效的一种;

  当自己自以为智识上比身边人丰富而产生莫名的优越感的时候,莫忘记这个世界诸神各就其位;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山还比一山高,自己尚且在山脚徘徊。被“自以为”欺负和坑过,却依旧在这个坑里未爬出来。

  9、读书、旅行与识人,缺一不可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此话不假!

  可是,现在能读书的,真是“富人”:因为读书需要专注与时间,温饱尚且没有,何谈精神?

  行者,是富人中的富人:不光有闲暇时间的支持,还要有充裕的资金支持;当然,你也可以去穷游,那只不过是“穷”游。

  识人,更是脱离金钱与时间束缚之外,地位天然不对等的在高位者的专属。渴求与获取知识,是绝对值得肯定;但是,被知识表面迷惑是非常可悲;手段与目的,总是被我们无情颠倒。

  勇于践行自我,是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10、踏实做好基本功,不要想着走捷径

  躺赢、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是人之天性,我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但是,要真正的去“践行”,那是真的有病了;尽管我们都对这种病嗤之以鼻,但是,身边很多人却又在这条路上趋之若鹜、一路狂奔!

  细细看文章,联想其它一些自媒体,都有很大的特点:他们都是资深的传统媒体从业者,并且在原来系统本身已经做出很好的成绩;甚至可以说在原来的行业深耕细作了十年计;然后,在互联网大潮来临之际,抓住机会,华丽丽的转身!

  提炼出这样的逻辑,貌似打消了很多人想在新兴行业出人头地、大赚一笔的梦想和积极性;但是,这却是现实;而且,更有意义的是能够让我们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更好的立足于长期主义,走好当下每一步,为未来自己发酵和腾飞,积累势能、积蓄力量。

  就像过往05年开始的超女,自己随后而来的所谓的“草根”选秀;像那些站在最后的李宇春、张靓颖们,哪个不是就读于音乐学院,或者混迹于酒吧驻唱?

  即使是大衣哥、草帽姐这样的草根,也根本不“草”:大衣哥在登台之前,早已在农村不安分守己了好多年,不务正业的“唱”了很多年。

  立足“长期主义”,走好当下;

  剩下的事情,交给时间。

  二、管理:卫哲的“阿里三板斧”

  2、被“信任问题”拿掉的卫哲

  当年,阿里团队因为一些人的监守自盗,损害了阿里巴巴“客户第一”的价值观,所以,逐级追究责任,最终将卫哲这个阿里总裁“拿下”:以辞职谢罪。

  3、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学我者生,就是学习精华与长处,学习、超越之后,就得到发展。如果只学形似,只有死路一条。

  当年阿里巴巴一枝独秀,被众多厂家模仿和学习的时候,也说过这样一句话。

  4、成年人世界哪有“容易”二字

  即使说坚持每天早睡的刘润老师,发出的帖子时间也已经到凌晨时刻;所以,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

  当比我们优秀的人都如此卖命和努力的时候,我实在想不出我们这些平凡者不努力的理由!

  这些勤奋的人,勤奋起来让人觉得可怕;当他们还在学习的时候,我们有不学习的理由么?

  5、把目标分解为任务:杜绝出工不出力

  管理中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调动大家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如“日拱一卒”般的勇气和定力,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目标。

  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关键结果,通过一个个关键结果,实现最终目标。

  1、为G之道在于民

  来回奔波了两天,总算与某领导见了面,一个多小时的对谈,让我对一些原来的GY有了新的认识。一个先进的组织,尽管存在一些毒瘤,但是,总是有一些精英做事的人。

  2、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浸润

  从与对方的交谈中,可以说是谈吐不凡,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娓娓道来;一种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熏陶和滋养出来的好GY。这也与其老师出身有一定关系。

  所以,再回头看中国传统经典和传统文化,是否有必要学习与继承,我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需要提出的问题;而是一个在新的智能信息时代,如何继承与发扬的问题。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失去自己的文化内核或者信仰,是极其可悲的。

  3、必须要有扎实的业务基础和技能

  今天回来的路上,我也在对比一些人与事,然后反思自己,为何有些人可以在一个组织里得到提升,有些平庸,有些默默无闻甚至沦落至被淘汰的边缘。业务技能,是一切职业发展的根基;人际关系,是在此基础之上的杠杆。

  没有扎实的业务技能这个坚实基础,即时再会拉关系/弄事儿,早晚有如南郭先生一般滥竽充数而暴露的一天。

  对当下的我来讲,在职业转换期,更是需要打造自己扎实的业务基础。

  4、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变化和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一语,出自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索伦之口。

  所以说,终身学习,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只不过是用现代人的现代语言表达而已。

  而且,有些人是将“终身学习”作为一种姿态自我标榜而已,比如我自己;有些人或许根本就没有将这个词挂在嘴边,却不停的以开放的眼光与姿态去汲取一些新事物、新知识,让自己始终屹立在时代潮流,比如我见到的这位官员。

  5、不要刻意而为,但需尽心尽力

  做人要有本分。

  当然,我们是来洽谈合作,交流的也比较愉快;而且,并就经济、文化、历史等讲述和交流了很多,可以感受到对方读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讲座,也去了很多国家。

  文化与修养,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不刻意而为的流露,自己需要修炼的还很多很多。越是自己想表现和标榜的,越是自己欠缺和弥补的。

  6、多读历史书

  记得在上月飞烟台偶遇的老板交流的时候,也提到要多读历史;因为,很多现在发生的问题,都已经在过往发生了,并从中得到答案。

  关于人工智能的观点非常有趣:未来人工智能,对人的劳动力的替代效应是非常大的;这带来一个很大的隐忧:那些没有工作岗位的人,怎么办?

  比如,在过往的某个时期,曾经有过的农垦事件,给每位干部配个老婆,并不准回道内地,就是要让一批人生于斯、死于斯。

  可能,未来的某个时期,我们又将面临这个问题,而且正在奔向我们的方向而来。

  7、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或许是身在官场的缘故,我一直听到对方“个人价值简历在社会价值基础之上”的观点,有些古代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也就是忘小家、顾大家的大风范和胸襟。

  这是自己最为需要反思与提升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动物;但是,处处或者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最终的结果可能对自己未必好;反而是利他主义,最终让自己处于较好的情况。

  这个悖论,确实非常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