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购设七大禁区

  未成年人网购设七大禁区避免流于形式须优化细则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催生很多社会新问题,未成年人网购引发的消费纠纷【进入黑猫投诉】就是其中之一。近日,北京市部分电子商务企业关于未成年人网购需获家长同意的承诺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探索,但具体实施存在一定难题

  ■本报记者 李晓玉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购以其便捷和实惠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日益发展成为一条重要的购物渠道。然而伴随着网购的普及,也不可避免产生一些社会问题。网购这种消费模式不仅成为都市白领的最爱,也必然为热衷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的未成年人接受。但是,相对来说,未成年人更容易非理性购物。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如果他们随着心意购买一些不需要或者昂贵的物品,等到货到付款时,账单要不要付?如何退货?这确实是个问题。

  据《北京晨报》报道,近日,北京市海淀工商分局起草了《海淀区诚信企业联盟保护未成年人消费权益承诺书》,并组织辖区内的商城、新浪网上商城、有啊等20家电子商务企业签约,对未成年人网购划出7大禁区。建立并落实未成年人消费纠纷处理机制。网站提醒消费者,作为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如果交易合同不被监护人认可,自动视为无效。此举或可视作为保护未成年人消费权益而进行的一次积极表态和有益探索,但付诸执行仍存在不小的难度。这种承诺是否最终沦为一种宣传噱头还有待观察。

  未成年人网购设7大禁区

  如今,电子商务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大众生活中,网购这一时尚的购物方式也吸引了大批未成年人拥趸。而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网购,确实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未成年人购买的是一些危险或不良用品,无疑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而如果未成年人偷刷父母的信用卡,购买了一些金额较大的物品,家长要求退货时则很容易产生消费纠纷。

  成年人尚且会对一些东西上瘾,未成年人更容易存在非理性状况而沉迷于一种事物。而由于他们处于叛逆青春期,也很容易盲目追求一些所谓的流行。例如,未成年网瘾问题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很多人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未成年人就可以利用父母的银行卡通过网络轻松购买到游戏点卡。

  针对电子商务市场存在的这一现实情况,海淀工商分局起草的这份承诺书设定了未成年人网购的7大禁区:包括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酒类,含有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不良内容的音像制品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的各种商品;在展示商品或服务时,完整准确地描述其名称、功能、质量等基本属性,不恶意夸大窜穿,不恶意标价,不欺诈和恶意竞争等。同时,建立未成年人消费纠纷处理机制,并建议,未成年人在该网站购买单品价格超过1000元的商品,应征得父母或监护人的意见。

  据悉,新浪网上商城将设立未成年人购物纠纷的先行赔付基金,以确保未成年消费者的购物权益,部分企业还确定对大额网购进行追踪。

  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尚存疑

  这20家电子商务企业公开承诺保护未成年人网购权益,无疑是对现实电子商务市场出现的新问题的一次积极探索,但业界普遍认为,此举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

  首先,如何核实买家身份和年龄就是一大难题。现实交易中核实年龄尚且不现实,更不要说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面对从各地汇集而来的购物者,让商家一一核实年龄也不太现实。京东商城网站负责人说:″未成年人是指不到18岁的孩子,要求看身份证或者户口本确实不现实,我们一般在买方下定单后与对方电话沟通,如果交易额超过2000元,业务员在沟通中格外注意询问或观察客户年龄。另外采取货到付款,届时也能辨别买方年龄。但百分百准确难度很大。″

  其次,监护人是否知情很难准确取证。家长对未成年人网购有最直接的指导责任,理应负有监护义务。按照我国现行《合同法》规定,未成年人在网上订立的非获利性质的合同原则上为效力待定的合同,只有经过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后该合同始得生效。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没办法时刻关注孩子的举动。新浪生活产业部总监张煦称,″在身份无法准确核实的现实条件下,一旦交易纠纷发生,如确认买方是未成年人,我们首先要向监护人确定,交易是否知情并同意,如果监护人否认,自然认定合同无效。″但他也承认,这存在取证难题,如何证明监护人在交易之前是否知情,有待进一步摸索。

  需要各方合力共同关注

  保护未成年人网购权益,还是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家长负有监督孩子的首要责任。现在的90后,甚至00后,大多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能正确掌握网购的分寸,但是,一旦孩子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味的劝说很难起作用。正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不喜欢大人的啰嗦。这需要家长一以贯之的努力,从小培养孩子的正确的是非价值观和自我控制能力。

  同时,电子商务行业应加强自律,商家需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也理应承担这部分责任。商家作为卖方掌握充分的主动权,特别对于一些特殊用品的卖家而言,如果在交易过程中多加核实买家信息,将大大减少未成年人非理性购物的机会。而电子商务平台如果能在在技术上做一些设计,比如购物时要求输入身份证号、银行账号、输入生日等一系列技术屏障,或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买家的信息。例如,淘宝网在就这一承诺接受采访时称,利用自身的支付宝体系,可以掌握买家部分真实年龄的信息。

  而若想从根本上保护未成年人,还是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未成年人网络购物行为。如果买卖双方都受到法律的严格规范,那么将有助于避免和解决网络购物过程中产生的消费纠纷。实际上,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关管理规范规则也正在不断完善中。

  日前新《消法》再次修改程序时,计划针对电视购物、网络购物增加的一项“后悔权”,即非现场购物,在收到商品后30日内可退回商品,并不承担任何费用,但影响商品再次销售的除外。但目前关于后悔权期限的规定尚存很大争议。如何在消费的同时,让网购交易趋向一种平衡的态势,恐怕还需要更多的摸索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