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这些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法律小知识,一起来了解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中华民族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些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法律小知识,一起来了解!
满6周岁可以上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11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12岁有权骑自行车上路啦《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55条、第72条规定:摩托车后座不得乘坐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
14岁为犯罪承担责任的起始年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经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2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16周岁,应负担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2条规定,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7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8岁,法律上承认你成人啦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9条规定,对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13条规定,公务员应当年满18周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15条的规定,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都应当按照兵役机关的安排在当年进行初次兵役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九种违法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盗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1、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有哪些?
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内容中有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青少年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不要轻信陌生人,与陌生人交流要时刻保持警惕。
(2)要学会分辨真伪,对新鲜事物不能一昧盲从,首先要做的是分辨其利弊。
(3)避免误入困境并学会摆脱困境。遇到困难或发生意外时,应保持镇静,并积极想办法寻求帮助。
3、青少年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有哪些?
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主要包括:
诉讼途径:打官司。
非诉讼途径: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
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还有就是可以找当地居委会、妇联、公安局等等。
4、青少年应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1)学习掌握法律知识,熟悉法律条款。
(2)提高鉴别是非的能力,弘扬传统美德。
(3)培养健康工作、生活、学习习惯,远离黄赌毒。
(4)遵守法律法规,带头宣传法律基本常识。
从青少年抓起,让更多青少年接受法制教育,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精神,有利于他们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在一定意义上说,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成效也关系依法治国的走向、深度和持久性。我们应该让法制教育深入每一个青少年的内心。让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不犯罪,更懂得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END
本文来源于“古韵中都”微信公众号,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原文内容。
编辑:“克拉玛依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编辑部
薛雅元 田韵 吴俊杰
来源:“古韵中都”微信公众平台
审核/朱科红 刘培文 刘旭捷
精彩回顾
【法律法规】青少年如何自我保护?学生和家长不可不读的法律条文来了
【法律法规】青少年如何自我保护?学生和家长不可不读的法律条文来了
【法律法规】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
【法律法规】“帮信罪”已成起诉第三大罪名!你了解它吗?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全文)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法律法规】九图看懂《未成年人保护法》
扫码关注
klmy-edu
克拉玛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