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再读《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颇具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本期新书推荐,来和小馆一起阅读有关《红楼梦》的书籍。

  本文围绕《红楼梦》与诗性智慧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红楼梦》研究中的社会学方法及其认识论价值.二,《红楼梦》与诗性智慧.三,《红楼梦》中的"终极关怀"与"现实关怀"。

  《红楼梦》与诗性智慧

  【书名】:《红楼梦》与诗性智慧

  【作者】:孙伟科著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时间】:2017

  【ISBN号】: 9787569908473

  【索书号】: I207.411/S953

  目录

  序一自序第一编 观念与艺术20世纪红学研究的启示《红楼梦》与诗性智慧审美现代性与《红楼梦》的意蕴阐释主题预设·叙事张力·意图转移历史缘起与功过得失——五六十年代马克思主义方法在《红楼梦》研究中的应用红学研究中一般方法与特殊方法之间的关系“缘起”何需再“揭秘”——1954年红学运动再评述《红楼梦》的悲剧性演成——《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分析宝黛爱情悲剧的一次预演——《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分析红学与红楼美学——评刘再复“红楼四书”中的美学思想《红楼梦》中石头神话的问题艺术的假定性类型与《红楼梦》的超现实描写脂砚斋批语的语体特征第二编 红楼人物红学中人物评价的方法论评析宝玉,意欲何为?——贾宝玉文学形象的审美读解关于袭人形象的评价问题贾政其人——贾政文学形象的美学读解第三编 红楼学术人物胡适的文学观与他的红学观俞平伯的忧郁一生傲然苦不谐——纪念周汝昌先生没有论争就没有进步——作为文艺批评家的李希凡文艺批评的世纪风云——文艺批评家李希凡访谈第四编 红楼传播痴心红楼人梦来——当代作家“论红”一瞥红学应该成为文化创造力之学流言家的红学《红楼梦》的2005年红楼热,热什么?红学何以“显”——为《中原红学》而作脱颖而出看马君——为马经义君《红楼十二钗评论史略》而作不是概念之争而是价值定位——朱兵论《红楼梦》的经典性创新是灵魂——品评京剧《曹雪芹》得失《红楼梦》的美学视角——在南京图书馆的演讲

  编者推荐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与诗性智慧》对红学的发展、红学的普及、红学的传播等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读后感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与诗性智慧》观研究,包括观念、方法论、新观点的评析等,作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开阔的视野,能够把握历史主线展开丰富的描述。同时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分析,分析更具体,与作品的描写紧密结合,侧重于美学方法的使用,包括方法论的反思。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部《红楼梦》,如何真正进入曹雪芹的红楼梦世界?台大中文系欧丽娟教授穷十年之功,潜心研究,读出那些隐藏在《红楼梦》文字之间与文字之外的声音,得出了自己真切的感悟。

  大观红楼

  【书名】:大观红楼

  【作者】:欧丽娟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 2019.4第2次印刷

  【ISBN号】:9787301296240

  【索书号】: I207.411/O262

  目录

  目 录1绪 言 第一章 总论:经典的阅?读与诠释原则 001一、“手稿不发光”:读者的重要性 006二、读者之难Ⅰ:直觉反应的常识性意见 008三、读者之难Ⅱ:忽略细节 011四、读者之难Ⅲ:时代价值观 014五、读者之难Ⅳ:好恶褒贬 024六、“创作”与“评析”的混淆:文学批评的独立性 033七、读者之境界 037第二章 清代贵族世家的回眸与定格 039一、清代贵族世家的阶级特性 046二、作者曹雪芹:没落贵族的落魄王孙 059三、清代贵族世家的阶级反映 091第三章 作品的主旨:追忆与忏悔 143一、青春生命之挽歌 161二、贵族家庭之挽歌 168三、尘世人生之挽歌 181第四章 评阅的小众世界:版本与批点 191一、脂砚斋及其评点批语 195二、脂批的价值 197第五章 神话的操演与破译 233一、女娲补天:石头神话(贾宝玉) 234二、娥皇女英与绛珠仙草(林黛玉) 264第六章 作者的塔罗牌:“谶”的制作与运用 281一、历史中隐谶的主要类型 286二、谶谣:个别人物悲剧的预言 294三、诗谶:个别人物悲剧的预言 337四、戏谶:贾府集体命运的暗示 349五、物谶:两性婚姻关系的缔结 358第七章 《红楼梦》与才子佳人模式 375一、“戏曲”与“小说”之别:传播途径与闺阁接受的双重性 381二、结构缺陷:“千部共出一套” 389三、情理缺陷:“庄农进京”式的伪富贵想象 392四、贾母的批判权力∕权利 414五、“佳人”的真正典范:“心身自主”的学识才女 416第八章 《红楼梦》的爱情观:人格与意志的展现 425一、“不只是”一部爱情小说 425二、“怎样的”爱情:深度、厚度与长度 427三、超越爱情霸权:广度与高度 452第九章 度脱模式:贾宝玉的启蒙历程 459一、传统“度脱模式”的挪借与超越 462二、度人者:一僧一道 465三、启悟经历 480第十章 总 结 503附 录 《红楼梦》主要人物关系表 508目 录2编辑体例 绪 言 第一章 总论:超越少女崇拜 001一、“谁的”少女崇拜 003二、“少女崇拜”的局限 008三、不是“鱼眼睛”:女性的更高展望 039四、母神系统 046第二章 女娲:创世与救世的复合之神 049一、“创世”与“救世”之神的复合 051二、“造人”与“炼石”:补天之“石”的意义 065三、“救世”之神的奋斗 080第三章 警幻仙姑:爱与美的悲剧命运之神 091一、爱与美的神女谱系 091二、命运的罗盘 105三、“性别分工”:男女大不同 132四、神俗二界命运女神的递接 153第四章 贾母:爱与美的幸运之神 155一、昔日的少女 157二、世家才德 170三、母权的施展 182四、少女的避风港 188五、阳光普照、雨露均沾 204六、审美情趣与生活雅兴 211七、识人之明与处事之智 223八、老年心理 240九、“成熟型”的老妇人 256第五章 王夫人:给予“第二次出生”的双重母亲 261一、青春崇拜心理与世代对立的错觉 262二、贾宝玉的“二重出生” 264三、“双重母亲”:“子宫家庭”的无私扩大 275四、宽柔待下的家风 302五、才德与母教 338第六章 贾元春:大观天下的家*神 361一、“枝头*春”:命名与意义 362二、“元春”阶段:家庭代母 394三、“元妃”阶段:大观天下 400四、大观园的擘建与意义 414五、母神的悲歌:石榴楼子花的哀愁 442第七章 刘姥姥:大地之母 463一、巧姐儿的救赎 465二、非“刘姥姥”不可 478三、母神递接的“钟漏型”结构 499四、“大地之母”的内涵与表现 504五、嘉年华式的“狂欢精神” 520六、“母神”的复调旋律 530第八章 结论: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 539一、婚姻:大母神的培训摇篮 542二、母教:大母神的力量来源 549三、母神的共同特质 556跋 567目 录3开卷语编辑体例第一章 总论:人物的诠释原则一、“意见”:另一种谣言二、独特的个体:具体经验上的人三、“滑疑之耀”:复调的平等第二章 “一字定评”与代表花一、人/ 花互喻与象征寓意二、一字定评第三章 “重像”或“替身”设计一、人物关系的特殊建构方式二、贾宝玉的重像人物三、薛宝钗的重像人物四、林黛玉的重像人物第四章 林黛玉论一、神话:感伤性格的先天解释二、贵族少女:林姑娘不是“灰姑娘”三、宠儿/ 孤儿:单边主义的自我中心四、人格特质与生活习性五、由“个人”到“合群”的转化六、宝、黛之间的裂变七、黛玉之死第五章 薛宝钗论一、“君子”之难写与难解二、成长背景与人格特质三、性格成因与生命哲学四、“冷香丸”新解五、立体突破的多元面貌六、争议事件的厘清七、相关诗词的寓意重估八、真正的佳人第六章 贾探春论一、一种灵苗异二、大观精神:宰相器识三、入世干才:才志兼备四、血与心:君子的追求五、出走意识:超时代的性别突破六、远嫁的心理创伤七、末世的光辉第七章 贾迎春论一、木头:“没有个性”的个性二、基本焦虑与“病态的依顺”心理三、生命哲学与思想根据四、幸福的片刻五、信仰的崩溃:*的抗议六、角落里的青苔第八章 贾惜春论一、前言:“苗而不秀”二、基本焦虑与“病态的逃避”心理三、生命哲学与思想依据四、“吝惜”春天:拒绝人生第九章 史湘云论一、序言二、天赋与性格特质 615三、心直口快:“直而温,率而无虐”四、一半风流一半娇:双性的均衡五、婚姻与命运六、没有阴影的心灵第十章 王熙凤论一、序言二、名门出身与特殊教育三、大家小姐的正统风范四、孝敬爱怜的真情诚意五、观其所使:平儿论六、逸才逾蹈的出轨与反思七、人命公案的平议八、牺牲奉献与悲愤灰心九、对脂粉英雄的礼赞与哀挽第十一章 李纨论一、成长背景与性格基调二、白梅:心如止水的年轻寡妇三、红杏:灰烬中的余火残光四、沉默的大财主五、“投射心理”与“同类比较”六、在缺憾中自足第十二章 妙玉论一、生命史的轨迹:五个阶段二、先天禀赋:冰霜之下的善良柔软三、太高、过洁:性格的*化发展四、白雪红梅:道姑/ 名流的综合体五、淖泥的下场:自我的单薄狭隘六、高傲的小鸟第十三章 秦可卿论一、另类的海棠花二、低微的出身与优异的天赋三、爱欲女神:春睡的海棠四、情、欲的复合五、暧昧的死亡六、殿后的批判第十四章 总结:性格、环境、命运及其反思一、人格养成的先天性二、家庭、环境的关键性三、人性样貌的复杂变异目录4第一章 前言:画鬼容易画人难 001第二章 贾宝玉论 017一、玉石的故事 017二、神话:贵族血统与奇异出生 027三、无材补天:“正邪两赋”与“情痴情种” 047四、君父至上的伦理原则 091五、儿童式的“自我中心” 122六、启蒙与悟道:迷宫与镜子 154七、人子的告别 163第三章 香菱论 171一、引言 171二、“天赋与环境”的贵贱综合版本 173三、命运的转折点:从甄英莲到无名氏 183四、人生主场的曲折:从香菱到秋菱 1922  4五、独特的爱情类型 205六、受苦的意义 218第四章 晴雯论 221一、主流意见的形成与原因 221二、身世与性格特征 226三、“折扇”:宝玉的激怒 243四、坠儿偷金:“义”还是“愤” 249五、心比天高:特权意识 259六、“撕扇”:褒姒的迭影 283七、王夫人的底线 289八、被撵逐的原因 302九、晴雯之死:悲怆之外 326十、结语 343第五章 袭人论 347一、序言 347二、出身与性格 350三、又副册之冠 375四、桃花:“改嫁”问题 403五、“灯”的告白:“告密说”平议 422六、抄检大观园的信息提供者 452七、结语 477目 录  3第六章 薛宝琴论 481一、缥缈空灵的姑射仙子 482二、出场方式与主要特点 486三、教养完备:独特的家世背景 510四、“女子壮游”:诗词的创作专利 526五、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535第七章 红楼情榜 541一、“情榜”的规划与人选 542

  二、“以情为榜”的意义 552

  由吕启祥所著的《红楼梦校读文存/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一书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红学研究所研究员吕启祥关于红学研究的文集,大部分文章都公开发表和出版。

  《红楼梦》校读文存

  【书名】:《红楼梦》校读文存

  【作者】:吕启祥著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时间】: 2017

  【ISBN号】:9787569908473

  【索书号】:I207.411/L895

  目录

  前言第一编 红学基础鲁迅与绍兴会馆《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前言——20世纪上半叶红学论评三百篇述略关于《红楼梦》新校本注释的若干问题关于《红楼梦》再版注释的修订《红楼梦》新校本校读记感恩·忆旧·图新——写在《红楼梦》新校本出版二十五周年之际《红楼梦大辞典》编纂旨趣述要红学基础工程的坚守、充实、*新与提高——以《红楼梦大辞典》为例《犬窝谭红》所记《红楼梦》残钞本蠡测不可企及的曹雪芹——简论后四十回不可替代的后四十回及诸多困惑——写在程高本刊行220周年之际也谈《红楼梦》程乙本对程甲本的改动——以第六十八回至第七十七回这十回为例第二编 红楼文心《红楼梦》与东方女性之谜老庄哲学与《红楼梦》的思辨魅力王熙凤的魔力与魅力散馥沁芳 青春常驻——漫话红楼女儿的美容人生之谜和超验之美——体悟《红楼梦》《红楼梦》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化形象的塑立梦在红楼之外——《再生缘》与《红楼梦》文化名人的厄运和幸运——写在曹雪芹逝世250周年之际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永生红楼之美在哪里第三编 感念师友依稀梦境同——半个世纪前一次关于《红楼梦》的座谈同人梦——《红楼梦》文化艺术展在台北楚辞大师的“红楼”情结仁者风范暖人心——忆苏惜别艾克恩周汝昌先生二三事穿越光影写春秋——记中国电影史大家李少白之点滴陶老与《红楼梦》注释及辞典——陶建基先生廿年祭莫道前路无知己——忆念黄宗汉先生阔大恢宏,坚韧执着——感受冯其庸先生治学为人的精神力量谛听历史当事人的声音——我所认识的**凡先生勤耕博采,宏图大观——试说文彬治“红”遥寄黑山女士附录《红楼梦开卷录》后记《红楼梦会心录》(**版)后记母亲今年九十整——《红楼梦寻味录》代后记《吕启祥论红楼梦》——自选集《红楼梦寻》前言《红楼梦会心录》(增订本)前言《红楼梦会心录》(增订本)后记

  后记

  排版:郭瑜婧

  编辑:郭瑜婧 李琳静

  审核:常艳红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山西传媒学院图书馆

  新浪微博|山西传媒学院图书馆